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2023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心力衰竭在我国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约有1000万患者正受到这一“沉默杀手”的威胁。在临床实践中,控制心率已成为心衰管理的核心策略之一。那么,心衰患者为何必须控制心率?心率控制到多少才算理想?这不仅是医生关心的问题,更是每一位患者和家庭所需正视的健康课题。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HF),通俗地说,就是心脏“干活”越来越吃力,像一个年久失修的水泵,无法有效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这种“动力不足”,使得身体器官长时间得不到足够养分和氧气,出现气短、乏力、水肿等一系列症状。
而心率,正是这个“水泵”运转的频率。心率越快,虽然看似心脏在“加班加点”,实则是“透支体力”,让本就虚弱的心脏负担加剧。心率过快,会缩短心脏的舒张时间,降低心室充盈效率,进而减少射血量,使心衰进一步恶化。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心脏病学教授Milton Packer指出:“心率越高,心衰患者的死亡风险越大。” 这一观点已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2010年发表的SHIFT研究证实。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心率每增加10次/分钟,心衰患者的死亡及住院风险均显著升高。
那么,控制心率的“理想数值”是多少呢?
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的推荐,对于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静息心率控制在60~70次/分钟为宜。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胡盛寿院士指出:“这一区间的心率控制,既能保障心脏有足够的舒张时间,也能维持足够的血流量,是当前被广泛接受的标准。”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越低越好”。一旦心率低于50次/分钟,反而会造成血流不足,诱发头晕、乏力、甚至晕厥等不良反应。因此,心率控制应个体化,需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
代表药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
这类药物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耗氧量,改善心室重构,被视为心衰治疗的“基石药物”。研究表明,长期使用β阻滞剂可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MERIT-HF、COPERNICUS研究)。
使用注意事项:
· 起始剂量应低,逐渐加量
· 不能突然停药
· 有哮喘、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者需慎用
这是一种选择性抑制窦房结的药物,可以在不影响心肌收缩力的前提下降低心率。SHIFT研究证实,对于心率≥70次/分钟的HFrEF患者,伊伐布雷定可进一步降低心衰恶化风险。
适用人群:
· 已用足量β阻滞剂仍心率偏高者
· 对β阻滞剂不耐受者
中医认为,心衰多为“心气虚”“心阳虚”之证。心率过快,多为“虚劳”所致,调治以益气温阳、宁心安神为主。
常用中药包括:
· 炙甘草汤:增强心气,调节节律
· 丹参: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 黄芪:补气升阳,提升心功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干预同样关键。以下建议可帮助心衰患者有效控制心率:
情绪波动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升高。保持平和心态,规律作息,可有效稳定心率。
肥胖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心率升高。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BMI 18.5~23.9),对于心衰管理至关重要。
过量摄盐可引起水钠潴留,加重心衰,间接使心率升高。建议每日食盐控制在5克以内,摄水不超过1500ml。
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八段锦,可增强心脏功能,降低静息心率。但运动强度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
很多患者在症状缓解后擅自停药,或因副作用自行减量,导致心率反弹,病情加重。药物调整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未科学验证的保健品、某些含兴奋剂的“提神”饮品,可能导致心率升高,干扰药效。患者需警惕非处方保健品的潜在风险。
心率、血压、体重是判断心衰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建议患者每日测量并记录心率,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心率如同心脏的节拍器,控制得当,心脏才能有节奏地运作。对于心衰患者而言,控制心率不仅是控制症状,更是延长生命、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配合健康生活方式,心衰患者完全可以延缓病程、稳定病情,拥抱更有质量的生活。心率虽小,影响却大,莫让这“节拍器”成为心脏的“催命符”。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十八健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