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这个词最早出自明朝学者李贽的书,是他第一次想出了“千古一帝”这个词,也是他将这个称号放在了秦始皇身上。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明·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
严格来说,“千古一帝”这个称号其实是秦始皇的专属称号。
因为这个词最早出自明朝学者李贽的书,是他第一次想出了“千古一帝”这个词,也是他将这个称号放在了秦始皇身上。
“千古一帝”这个称号承载着太多东西,想要得到这个称号,必须得有盖世功绩才行……
说起隋朝的皇帝,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位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堪称商纣王帝辛之后的第一暴君,就连秦始皇都比不上他。
他刚即位的时候,全国大约有五千万人口,等到隋朝灭亡时,就剩下一千万了。
这家伙就在位了十四年,祸害了四千万人。
隋炀帝的罪恶反倒成了他的资本,以至于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记得他。
隋朝一共就两位皇帝,隋炀帝的知名度远超另外一位,但其实另外一位才是隋朝最该被铭记的皇帝。
隋文帝杨坚是杨广的亲生父亲,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不输秦始皇,但是他的风头全被儿子抢走了。
晋朝软弱且无能,无法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导致了“五胡乱华”的发生,进而导致了南北朝的出现。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遭遇过多次危急时刻,“五胡乱华”就算一次,而且这也是最危险的一次。
如果不是几位英雄的挺身而出,汉人真的有可能被赶尽杀绝。
虽然说北魏的孝文帝主张民族融合,推行鲜卑汉化,但是其他人可没有那么好心。
后来的皇帝在推行鲜卑汉化的同时,也在推行汉人鲜卑化。朝中汉人大臣被要求强制更改姓氏,将自己的汉姓改为了鲜卑姓氏。
杨坚即位之后的一件事,就是将这些被改姓的大臣都“救了回来”,恢复了他们的姓氏,同时也废除了北魏朝廷的一切鲜卑化政策。
这只是隋文帝计划中的第一步,他想要做的,是将这些北方游牧民族留下的影响全部消除。不过,这已经不可能了。
既然已经开始了民族融合,那就不可能再拆开了,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杨坚发现这个问题后,便选择另辟蹊径,既然民族融合已经接近成功,那么就让一切都重新开始,将之前的统治体系全部推翻,将所有的东西都换成新的……
要想治理天下,就必须先得有一部正确且合适的法律。杨坚的创新大业,就是从司法部门开始的。
从秦始皇那时候开始,各朝的法律一直都挺严苛,虽然汉文帝废除了大部分连坐制度,但还是有很多严苛的刑罚,就比如司马迁受的“宫刑”。
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之后,不但沿用了之前的严苛法律,还增加了很多更加离谱的条文。
杨坚在北周当官的时候,他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太过严苛的法律并不利于统治。
因此为了维护隋朝的统治以及天下的安宁,隋炀帝就命令手下的官员重新写了一本《开皇律》。
“开皇”是杨坚的年号,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开皇”说的就是开明的皇帝,杨坚确实配得上这个评价。
他们重新写出的这部新法律,借鉴了之前各朝各代的法律,但他们也不是直接拿来就用,而是进行了改进与总结。
最后得到的《开皇律》最终版,是一部接近非常完美的法律,成为了后世各朝法律的基本模板,就算是清朝的法律,也能看到这部《开皇律》的影子。
而这部《开皇律》与之前的法律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废除了那些比较严苛的刑罚,而且判罚的力度也减轻了很多。
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是很难判处死刑的,除非是犯了什么天人共怒的大罪。
而且越是发达的国家,就越是难以被法律处死,有的国家甚至直接就没有死刑了。
隋文帝在下令编写法律的时候,便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在隋朝要想真的执行一次死刑,也很不容易,得一层层上报。
不过有的时候,某些人是真的可恶,隋文帝刚刚三令五申,不许使用那种不合规制的钱币,但是后脚就有人以次充好,气得隋文帝要把他给杀了。
但是按照法律,这个人只应当受杖刑,官员们纷纷出来劝阻隋文帝,这个用坏钱的人才捡回一条命。
说到钱币,这其实也是隋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当初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就曾发行统一货币“秦半两”,一经发行便广受好评。
南北朝时期的战乱对货币体系也造成了影响,出现了很多种不同种类的货币,甚至有人私自铸币。
为了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隋文帝效仿秦始皇,重新发行了“隋五铢”,再次统一了全国的货币。
除此之外,隋文帝还再一次统一了“度量衡”,将战争时期出现的各种“歪门邪道”全部废除,再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在政治方面,隋文帝不光是重视司法,他其实对于所有方面都很重视。
官员吏治问题老生常谈,我们就不说了,只说重要的。
隋文帝这一生最突出的贡献,就是研究出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这两种制度一直沿用到了封建社会的结束,甚至对现代的我们依然有影响。
隋文帝既然要从头来过,就必须重组朝廷,而重组朝廷就代表着要有一种新的官僚制度。
之前的那种制度已经很落后了,隋文帝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办法,那就是“五省六部制”。
而这个“五省六部制”便是“三省六部制”的前身。
虽然“三省六部制”是被唐朝优化后才出现的,但是这种制度的创始人就是杨坚。
因为“三省”与“五省”的区别也不是很大,只不过是将两个没有什么用的部门取消了而已。
不过光有官僚制度也没什么用,关键还是要找足够好的官员。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选官是根据“九品中正制”来选择的。这种政策一开始还算好用,但是到了隋朝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漏洞百出的系统了。
于是隋文帝就与百官商量,研究出了我们熟悉的“科举制”,只可惜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完善此制度,杨坚就不行了。
杨坚一共在位二十四年,他在这二十四年的时间里,重组了朝廷,重写了法律,重整了吏治,甚至重新规划了全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功绩不输秦始皇,他的盖世功业足以让他背负“千古一帝”这个称号。
只可惜他有一个太过“耀眼”的儿子,导致他反倒成了不起眼的那个……
来源:兜兜历史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