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短见长!短剧精品化的新征程

B站影视 2024-12-20 20:48 1

摘要:前不久,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了《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据《白皮书》预估,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到2027年,市场规模或将超过1000亿元。

出品|三言Pro 作者|大鹏

近年来,短剧行业一路高歌猛进,成了文娱赛道最亮眼的一匹黑马。

因其节奏快、反转多、冲突密集,迅速受到观众热捧。

与此同时,短剧内容也滋生出低俗、内容同质化等野蛮生长的问题。

随着市场增长,以及政策的引导,短剧行业向内容质量提升转向。

微短剧热度仍在上升

抖音数据显示,2023年,抖音上短剧的日播放量同比去年增长了1倍,超过500部作品播放量过亿。

前不久,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了《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据《白皮书》预估,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到2027年,市场规模或将超过1000亿元。

此外,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持续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6月,已达5.76亿,占整体网民的52.4%。据统计,超七成用户已形成定期观看微短剧的生活习惯,超四成用户每周观看,超三成用户每天都看。

这说明微短剧的热度还在持续上升。

这背后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闲暇时间分散,难以抽出完整的时间观看长篇影视作品。而微短剧“短而精”,通常能够用几分钟的时间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片段或情节单元。这种形式填补了大家时间碎片化的即时娱乐需求。

另一方面,网络微短剧本质上是一种剧集艺术、更注重对故事性与戏剧性的营造,以此带给观众独特的审美体验。并且,微短剧的题材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兴趣爱好观众的需求。

此外,微短剧主要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网络渠道进行传播。依托移动终端的便捷化传播方式,大大降低了观看成本。

这些与生俱来的特点,都成了微短剧的“流量密码”。

优质短剧“以短见长”

成为传统文化载体

虽然近几年短剧行业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很多短剧都被贴上了狗血、浮夸、粗制滥造、土味等标签。

相同的剧情出现在多部剧中,无非就是此剧中的龙王,在彼剧中成了战神;此剧中的霸总A,在彼剧中成了霸总B。

但随着优质的精品短剧越来越多,这种局面正在被扭转。

今年6月,红果短剧参与出品的《锦衣巷》一经上线便收获大量好评。

该剧以皮影戏、川剧变脸、相声、古筝等一个个传统文化为载体,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城中村老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碰撞、新时代青年与老手艺人跨越代际鸿沟的故事。

剧中的文化老街锦衣巷面临搬迁,戏园老班主程松却固守冷清的老宅戏园不肯搬离。

主角程锦作为程老班主的孙子,起初并不理解。后来明白爷爷的坚守与执念后,程锦开始四处奔走,召集街坊邻里。

在除夕夜,华灯初上之时,大家终于重聚锦衣巷,再现了锦衣巷的昔日繁华。

程锦还用新媒体直播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让程老班主知道了那些看似已经被人遗忘的“老手艺”,依旧有很多年轻人喜欢。

最后,锦衣巷也因为这场直播成为全网的目光焦点,其传统文化特色也得以保留。

该剧将不同代际、不同背景的人物故事交织在一起,让观众不仅能感受到故事的跌宕起伏,还能领略到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据悉,该剧入选了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2024年度拟扶持奖励(第一批)项目。

今年11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抖音集团出品,央视频、红果短剧联合出品的短剧《重回永乐大典》上线。

该剧讲述了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所学员邵白偶然发现《永乐大典》残本,并解开了“书灵”元鉴的封印。在“书灵”的帮助下,邵白成功完成古籍修复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古籍修复师。

剧中的剧情,通过下纸捻、订线、制糊、染料等细节,有形有感得展现了“古籍修复”这项神秘的工作。

古今人物的认知碰撞,既体现了科技发展造就的“奇迹”,又能引发大家对文化传承重要性的深思。

邵白同步书灵元鉴的记忆后泪流满面。她亲眼看到了那些曾在历史书上看到过的内容,切身体会到了老祖宗的智慧能传承下来是多么不易。

网络搜索引擎、数字化影像扫描等现代科技技术让书灵元鉴感慨,让大家认识到科技不仅给我们当代人带来了诸多便利,也赋予了古籍崭新生机。

短短15集,每集三四分钟,让观众们可以随着剧情的推进而代入,和主角一起“触摸历史”,领悟古籍修复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据了解,该剧还入选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剧目。

除了上述作品,还有《我是名角儿》、《我和房东奶奶》,以及由《雄狮少年》IP衍生而来的《超越吧!阿娟》等等,这些微短剧,已经不仅仅是娱乐观众,它还融入了众多有特殊意义的元素,成为了文化传播的载体。

优质短剧这种“以短见长”的能力,打破了很多观众对短剧只有男频女频题材的刻板印象,很受市场青睐。可以说优质的短剧老少咸宜,已经成为社交货币。

过往的互联网产品,中老年始终不得要领。随着数字的发展进步,年轻人和中老年人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但是微短剧和中老年之间好像实现了零距离的接近。从媒介的角度来讲,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的新产品,它在某种程度上它起到了中介的作用,通过这个中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存在于老年人群体之中的数字鸿沟,他们乐于、善于接近微短剧,也更加理解年轻一代。

新规之下

短剧精品化已成行业共识

优质短剧发挥新作用

今年6月1日,微短剧管理新规定正式实施生效。

新规要求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主体责任,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微短剧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微短剧管理新规定设立了清晰的机制和标准,不仅能够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还能在源头上确保内容生产的质量,避免低俗、有害内容的传播,极大地推动微短剧行业向高质量方向迈进。

在新规之下,短剧精品化是势在必行的行业发展趋向。

首先,是市场竞争倒逼短剧精品化。

随着短剧市场的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制作团队以及资本纷纷涌入这一赛道。在庞大的作品基数下,观众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粗制滥造、同质化的内容,必然难以吸引观众眼球。

其次,是观众的需求升级。

在短剧之前,观众们已经在经历了大量长视频、短视频的洗礼,审美和文化素养也在不断提升,他们渴望看到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深度与内涵的故事。短剧只有精品化才能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总而言之,短剧精品化已成为行业共识。

并且,目前微短剧总体发展上已经走向精品化。

例如前文中提到的一些在抖音上备受好评的优质短剧,它们不仅呈现了精彩的故事、生动的人物形象,更是将细腻的文化元素呈现出来。

不仅如此,优质短剧的用途还延伸到了普法、品牌宣传、文旅等方面。

此前,一批涵盖法院、检察、公安等题材的优质剧目在全国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被推荐。用微短剧演绎法律知识,以案释法,以案普法,能让法治精神深入民心。

近期还有不少互联网公司用短剧进行了产品植入和品牌宣传,通过这种新潮的形式来抢占用户心智。

现在,有很多地方文旅开始尝试微短剧。

例如,河北文旅参与出品的《等你三千年》、邯郸文旅参与出品的《来自赵国的你》、大同文旅参与出品的《遇见一千年后的你》,他们都在试着通过微短剧来宣传当地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

与传统的景点解说相比,微短剧更容易生动讲述文化故事、深入挖掘当地文化特色,提炼传递出当地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通过与地方文化紧密相关的故事情节,更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让观众带着“记忆点”,从心动到行动。

从整个短剧行业来看,微短剧制作成本开始不断上升,创作者从最初的追求爆款转向提升剧集平均质量,赋予更多价值和意义,优质短剧的长尾效应已经显现。

来源:三言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