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报讯近日,原阳县黄河滩区的大棚玫瑰进入采收高峰期。走进蒋庄乡玫瑰花种植基地的玻璃大棚内,映入眼帘的是成片含苞待放的玫瑰。花农们正穿梭于花海中,熟练地将一朵朵品相姣好的玫瑰花剪下。
本报讯近日,原阳县黄河滩区的大棚玫瑰进入采收高峰期。走进蒋庄乡玫瑰花种植基地的玻璃大棚内,映入眼帘的是成片含苞待放的玫瑰。花农们正穿梭于花海中,熟练地将一朵朵品相姣好的玫瑰花剪下。
“花头要弄整齐一点,这样包出来才漂亮。”一大早,基地负责人郅朕就来到大棚,将刚刚采收的玫瑰花修剪、打包,放在冷库里暂时保鲜,然后统一发往郑州的花卉市场。今年是郅朕与大棚玫瑰打交道的第5年,他说,之所以选择从老家洛阳转战至原阳,就是看中了这里的位置和环境,“第一,这个大棚设施比较完善。第二,就是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从这里到郑州(花卉)市场大概只要40分钟,后期配送很方便。”
据郅朕介绍,因为玫瑰象征着美好和浪漫,其市场需求量一直都很大,特别是在电商平台和高端定制化需求推动下, 玫瑰花市场还在持续扩展。基地目前种植有戴安娜、高原红等多个热门玫瑰品种,还采用了智能温室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今年基地通过对接郑州花商直接收购,收益比去年增加了2000元到3000元。
近年来,原阳县利用原有的扶贫大棚,大力发展玫瑰鲜切花种植这一“美丽经济”,通过“基地+花商+花农”的产业链模式,让“颜值”变“产值”。目前,玫瑰已经成为了当地群众的“致富花”。
“这工作好呀!每天就是看花、剪花,美得很,一个小时还能挣10块钱。”蒋庄乡西王屋村村民蓝静凤一边说,一边麻利地剪下一支支含苞待放的花朵。据郅朕介绍,基地采取灵活用工模式,给周边村民带来了就近务工的便利,熟练工日收入可达上百元。
“玫瑰花种植主要讲究的就是土壤弱酸性,土壤一旦偏碱就容易滋生病虫害......”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原阳县自然资源局高级工程师李彦民正蹲在花田间,对郅朕进行着“一对一”辅导。为帮助广大种植户提升能力素质,让他们在技术方面没有后顾之忧,原阳县直接将专业技术课堂搬到了大棚里。
如今,原阳县现有设施经济作物面积4.9万亩,特别是花卉作物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年种植面积达上千亩,尤其是玫瑰等鲜切花,市场反应良好,经济效益可观,亩均效益达2万余元。随着消费升级与国家层面政策的加持,一朵朵“小玫瑰”正变身“大产业”,铺就乡村群众增收致富的“芳香之路”。(姜楠)
编辑:魏涛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