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0日,本赛季足协杯第3轮比赛中,王钰栋领衔的浙江队客场挑战广州蒲公英。但在比赛第63分钟,王钰栋被广州蒲公英球员黄培钊铲倒,受伤的王钰栋倒地后长时间手捂左膝,最终被担架抬离球场。有媒体称此次受伤将有可能缺席国足与印尼的关键世预赛。赛后,黄培钊的社交媒体遭
□陈得之(湖南工业大学)
5月20日,本赛季足协杯第3轮比赛中,王钰栋领衔的浙江队客场挑战广州蒲公英。但在比赛第63分钟,王钰栋被广州蒲公英球员黄培钊铲倒,受伤的王钰栋倒地后长时间手捂左膝,最终被担架抬离球场。有媒体称此次受伤将有可能缺席国足与印尼的关键世预赛。赛后,黄培钊的社交媒体遭到部分球迷的“网暴”,指责其行为“影响国足出线前景”,甚至有个别球迷质问:“你给王钰栋伤了,世预赛你上?”这一事件不仅关乎球员伤病,更暴露出球迷文化中的非理性情绪。竞技体育的公平性不容破坏,网络暴力更不该成为“赛后加时赛”。
近年来,因赛场冲突引发的网络暴力并不少见。网络暴力不仅对球员心理造成伤害,也背离了体育精神。如在2022年英超联赛中,利物浦球员罗伯逊被热刺球员埃默松铲伤,后者虽被裁判出示黄牌,但并未遭到球迷大规模攻击,英超联盟反而呼吁球迷“尊重竞技体育的风险”。反观中超,2023年上海海港的张琳芃因失误导致丢球后,其家人甚至收到极端球迷的辱骂信息。中国足球需要的不是“键盘审判”,而是对规则与对手的尊重。
足球比赛的本质是竞技体育,场上球员的职责是全力以赴。黄培钊作为中乙球员,在比赛中拼抢积极是其职业态度的体现。铲球是足球比赛中常见的防守动作,也是合理的战术选择,只要不违反规则,就不应被过度苛责。足球史上,诸如加图索、坎特等“铁腰”均以强硬防守闻名,但无人因对手受伤而谴责其“不道德”。职业球员的每一次对抗都伴随着风险,伤病是竞技体育难以避免的一部分。若因一次正常拼抢导致对手受伤就被冠以“罪人”之名,显然有失公允。
其次,国脚身份不应成为“免伤金牌”。王钰栋的受伤固然令人遗憾,但国足的出线前景不能依赖于某一名球员的缺席与否。足球是团队运动,国足需要的是整体实力的提升和深度阵容的构建。将责任归咎于对手球员,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暴露了部分球迷对足球运动认知的局限性。真正的支持应是为球队团结鼓劲,而非通过攻击他人宣泄情绪。
营造良好的赛后舆论环境,需要足协和各俱乐部应主动引导球迷文化,例如,建立举报机制,对恶意攻击球员的社交账号予以封禁,并联动公安机关处理违法行为。同时做好赛前宣导,通过球场广播、大屏幕播放“反对网络暴力”的公益短片,强化球迷自律意识。
黄培钊的拼抢或许让王钰栋暂时离场,但国足的征程不会因此止步。与其将精力用于指责,不如共同期待球员早日康复、国足积极备战。毕竟,绿茵场上没有特权,只有对职业精神的坚守和对比赛的敬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