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燕小六责编丨汪 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林彦峰(Bryant Lin)长期从事肺癌领域的相关研究,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病例之一。今年5月,从不抽烟的林彦峰被诊断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伴有全身多处转移,后经综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巧合的是,林彦峰近年的研究方向正是亚裔非吸烟者肺癌的趋势和原因。患病后,林彦峰以自己为研究对象,在斯坦福大学新开了一门选修课:“从诊断到对话:一名医生与癌症的实时斗争”。他通过自己的抗癌视角,为其他癌症患者提供个性化探索。作为一名医生和医学教育工作者,林彦峰不确定自己还能活多久,“从某种意义上,这门课是我最后想说的话。”摘要:撰文 |燕小六责编丨汪 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林彦峰(Bryant Lin)长期从事肺癌领域的相关研究,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病例之一。今年5月,从不抽烟的林彦峰被诊断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伴有全身多处转移,后经综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巧合的是,林彦峰近年的研究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临床教授兼研究员林彦峰(Bryant Lin)在上新课“从诊断到对话:一名医生与癌症的实时斗争”。图源/Standford Health Care
肿瘤科医生在讨论林彦峰的影像学报告。图源/Standford Health Care
此时,距离他最早出现咳嗽已过去8周,影像学资料显示,他的骨骼、肝脏、皮肤、大脑均有转移灶。“从医多年,我第一次在MRI(核磁共振成像)中看到大脑出现50个斑点。那是我自己的报告。”林彦峰说,“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得癌、会成为一个研究样本。但它发生了。”林彦峰在门诊化疗中。图源/Standford Health Care
截至2024年10月,林彦峰大脑的50个病变灶消失了,不过他也承认,自己的生存期是个“谜”,一年两年或五年,谁都说不好,因为靶向治疗普遍存在耐药性问题,将会影响、削弱治疗的精准性和长效性。即便生存期未知,林彦峰依然乐观。如今,他更能体会癌症患者的艰辛,包括语言差异、保险条件欠佳、无法请假看病等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处境,因而对其他患者更具同理心。今年秋天,林彦峰决定开设一门新的课程,分享自己从医生变成患者的抗癌历程,让更多人知道肺癌的风险并尽早识别症状。按照林彦峰的规划,这门新课每周一次,持续10周。在首节课程中,林彦峰请来自己的初级保健医生保罗·福特(Paul Ford),以及胸外科医生娜塔莉·路易,共同讨论现代癌症诊断关键步骤的得失。除了讲授不吸烟者肺癌的流行病学现状,这门独一无二的课程,也将深入探讨筛查策略、针对性疗法、专业护理、营养支持、精神支持等重要辅助疗法。课程现场/图源:Standford Health Care
在课堂上,林彦峰平淡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参与医学讨论并回答学生提问,丝毫看不出是一名晚期肺癌患者。有人评价称,他勇敢地公开了自己的诊疗经历,有助于减少疾病污名化,向大家传递出“任何人都能患癌”的信息,以此引起广泛重视。在最后一节课中,林彦峰等将探讨癌症治疗的前沿进展,包括CAR-T细胞治疗、抗体-药物偶联物和下一代免疫疗法。他希望,通过一系列讨论,能够鼓励每个人思考个性化的癌症治疗和医学艺术。“即使听讲者不学医,也能了解癌症如何影响与之抗争的人类。”林彦峰说。参考文献:
1.Lung Cancer Researcher Diagnosed with Stage 4 Disease Despite Never Smoking: 'I Never Thought I Would Have This'. People
2.Facing ‘never-smoker’ lung cancer diagnosis, Bryant Lin curates one-of-a-kind fall medicine course. The Standford Daily
3.A doctor, his cancer journey and a uniquely teachable moment. Standford Medicine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来源:医学界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