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孩子会突然变得脾气暴躁,原本温顺听话,现在却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有些孩子写作业时频繁走神,一道简单题目反复出错;还有些孩子睡眠质量变差,半夜容易惊醒,早上起来黑眼圈明显。更要留意孩子的言语表达,如果他们经常说“我肯定考不好”“好害怕考试”,这就是在向家长发出
书桌里堆满的作业
课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
周测、月考、模考
轮番上阵
……
不少家长发现,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晚上辗转难眠,甚至一提到学习、考试就情绪低落。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紧张、焦虑的表现,别担心,只要用对方法,就能帮助孩子轻松化解。
先读懂孩子的“焦虑信号”
孩子焦虑不会直接说出口,而是藏在日常小细节里。
有些孩子会突然变得脾气暴躁,原本温顺听话,现在却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有些孩子写作业时频繁走神,一道简单题目反复出错;还有些孩子睡眠质量变差,半夜容易惊醒,早上起来黑眼圈明显。更要留意孩子的言语表达,如果他们经常说“我肯定考不好”“好害怕考试”,这就是在向家长发出“求救信号”了。这些焦虑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不仅会影响孩子考试发挥,还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找找焦虑背后的“小怪兽”
孩子焦虑的原因有很多。
从自身角度看,知识掌握不扎实,面对复习中大量不懂的知识点,就像在黑暗中找不到方向,很容易产生恐慌;
对自己期望过高,总想着一定要考满分、拿第一,巨大的压力就像一座大山压在身上。
家庭和学校环境也会带来影响。家长过度关注,比如每天唠叨“这次一定要考好”“考不好就别出去玩了”,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价值只取决于成绩;学校里,看到同学们都在拼命复习,竞争氛围激烈,孩子也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此外,一些孩子本身性格比较敏感,更容易放大考试带来的压力。
用爱和方法帮孩子“赶走”焦虑
家长的陪伴和理解是缓解孩子焦虑的“良药”。
当孩子表现出焦虑情绪时,先别急着说教,不妨坐下来,拉着孩子的手,认真听他们倾诉。可以说:“妈妈知道你最近复习很辛苦,愿意和我说说心里的烦恼吗?”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纳。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轻松的事,比如晚饭后出去散散步,周末去公园放风筝,暂时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解脱出来。
在学习上,帮孩子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也很重要。把复习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比如每天复习一个单元,完成后就打个勾,让孩子能清楚看到自己的进步。对于薄弱科目,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是知识点没理解,还是解题方法不对,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如果孩子遇到难题,不要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思考,慢慢找到解题思路,增强孩子自信心。
同时,要教会孩子一些实用的放松小技巧。比如深呼吸,让孩子闭上眼睛,慢慢吸气,再缓缓呼气,重复几次,能快速平静下来;还可以试试肌肉放松法,让孩子先握紧拳头,感受肌肉的紧张,然后突然松开,体验放松的感觉,从头到脚依次进行。
另外,鼓励孩子通过写日记、画画等方式,把内心焦虑情绪表达出来,也是一种很好的宣泄途径。
调整心态,正确看待考试
家长要以身作则,传递正确的考试观念。告诉孩子,考试只是对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就像游戏里的关卡,通过了可以继续前进,没通过也能发现问题,下次做得更好。成绩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先肯定他们的努力,再和孩子一起分析错题,而不是指责批评。
学习紧张焦虑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小插曲。只要家长多些耐心和理解,用科学方法引导,孩子一定能调整好心态,轻松迎接考试,在成长道路上自信前行!
来源:三斤西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