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9日,“全国小麦抗白粉病育种工作推进会”在河北石家庄举行,来自全国15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进行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挖掘、种质创新、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和智慧农业的现场观摩和学术交流。
□本报记者 吴苗苗
5月19日,“全国小麦抗白粉病育种工作推进会”在河北石家庄举行,来自全国15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进行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挖掘、种质创新、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和智慧农业的现场观摩和学术交流。
活动当天,参会人员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邑基地,进行多样化抗病基因资源、抗病新品种(系)观摩。
参会人员还到省农林科学院宁晋试验基地进行高产、抗病、强筋、氮磷高效新品种(系)观摩,重点观摩了抗病品种“冀麦362”、强筋高产品种“冀麦U68”、氮磷高效品种“冀麦329”等品种的大田表现,“冀麦”新品种特性和基地管理模式受到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在小麦抗白粉病遗传改良学术交流环节,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志勇、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宗宽、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刘文轩作相关报告,主要探讨了如何综合利用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手段,培育适于我国小麦主产区的种质资源与新品种。
此次会议,不仅为参会人员提供了深入学习和交流讨论的机会,而且有助于实现成员单位间的材料、技术和信息共享,为促进小麦抗病、优质、高产育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