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颜真卿(公元709年—公元785年),字清臣,号应方,乳名羡门子,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今陕西西安市)人,祖籍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是唐朝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颜真卿(公元709年—公元785年),字清臣,号应方,乳名羡门子,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今陕西西安市)人,祖籍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是唐朝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颜真卿出身名门,是复圣颜回四十世孙,文学家颜之推五世孙。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他一生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在朝为官时,因不依附杨国忠等权臣,多次被贬。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联络堂兄颜杲卿抗击叛军,被河北十七郡推为盟主,颜杲卿时任常山太守,与颜真卿相互呼应,起兵反抗安禄山。颜杲卿设计擒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切断了叛军的交通要道。但后来因寡不敌众,常山被叛军攻破,颜杲卿被俘。安禄山对其进行残酷折磨,颜杲卿宁死不屈,最终被杀害,其一门三十余口也惨遭杀害。
颜真卿则在平原郡起兵,组织义军,联络周边州县,共同抗击叛军。他领导的平原郡保卫战,有力地牵制了叛军的兵力,为唐朝军队的反攻争取了时间。
颜真卿是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风格雄浑壮美、气势磅礴,代表作有《颜勤礼碑》《祭侄文稿》等。《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子颜季明而作,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文章饱含着颜真卿对亲人的悲痛之情和对叛军的愤恨,书法也写得情真意切,极具感染力。
颜杲卿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素养,虽然其书法作品流传较少,但从一些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他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兄弟俩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颜真卿和颜杲卿兄弟以他们的忠义和才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的故事也被后人传颂,激励着无数人。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