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7月28号,美国波士顿。时,美籍华人翁万戈在其百岁生日这一天宣布,将把自己珍藏183件中国文物,捐献给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这些文物包括了130幅绘画、31幅书法作品、18件拓片,还有4件珍贵的织绣。这些文物件件堪称中国文化瑰宝,件件蕴含历史和艺术价
文物捐美不捐中,百岁老翁为何求?
2018年7月28号,美国波士顿。时,美籍华人翁万戈在其百岁生日这一天宣布,将把自己珍藏183件中国文物,捐献给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这些文物包括了130幅绘画、31幅书法作品、18件拓片,还有4件珍贵的织绣。这些文物件件堪称中国文化瑰宝,件件蕴含历史和艺术价值,件件可谓价值连城..... 翁万戈将文物捐给美国,而并非将其重归祖国故土之举,震惊了中国艺术界和学术界,引发诸多关注和热议。
百岁老人翁万戈
那么,翁万戈乃何许人也?翁万戈为何要将这些文物捐给美国呢?
翁万戈此人,对绝大多数国人而言,实乃陌生之名。然,若提及翁同龢此名,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声名显赫。他是清同治、光绪两代皇帝的老师,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翁同龢不单为清廷重臣,更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书法家、收藏家。翁家的收藏,须从翁同龢之父翁心存那代论起,作为大学士的翁心存,对古籍善本痴迷不已,一生积攒诸多老物件。翁同龢乃翁心存次子,因长子翁同书于其五十岁时病故,家族的收藏遂落于次子翁同龢之手。自幼受家中古玩字画收藏之濡染,加之翁同龢历史文学造诣极高,在清廷中无人不知他好收藏这一口。于是乎,游走官场的清廷官员给翁送礼,从不以真金白银相许,而是以古玩字画孝敬。
暮年翁同龢
别看翁同龢于仕途官场顺遂如意,然无子嗣却为其最大之隐忧。为此,先是将其兄翁同爵的儿子翁曾翰和孙子翁安孙过继到自己名下。岂料,此二者竟先他而去。无奈之下,复将过继于翁安孙名下之翁之廉视作自己之子嗣。1904年,翁同龢撒手人寰。然,14年后,翁之廉仍无子嗣为翁同龢延续香火,故经族人商定,将翁之熹之子翁万戈(1918年上海出生)过继至翁之廉名下。
翁同龢家谱
注:经三次“过继”,兴庆(万戈),即翁万戈成为了翁同龢五世孙。
于是乎,翁万戈遂成为翁同龢五世嫡孙,其价值连城的收藏亦随之归在翁万戈名下。彼时,他年仅两岁。依其自述,那时懵懂无知,“就跟天上掉馅饼似的”。
儿时的翁万戈
18岁那年,翁万戈顺利地考上了上海交大的电机专业。1938年,翁万戈赴美国入普渡大学,1940年,获机电工程硕士学位。然,他并未沿理工科之路前行,而是踏入威思康辛大学美术系,转学油画。此后,便一直致力于绘画、摄影及电影工作。1948年秋天,国共进入决战之局。为避战火,翁万戈将家传收藏打包,远渡重洋。1949年初,抵达美国纽约。翁万戈目睹翁氏六代收集,历经朝代更迭,战火洗礼,社会动荡,远涉重洋而丝毫未损,实属万幸。这使其意识到自己作为翁家收藏继承人所背负的传承使命。他曾一言道破将与翁家收藏同生共死的那份真挚情愫:“我为家藏而生,而家藏亦成就了我的人生。”
上海交大上学期间的翁万戈
翁家迁到美国后,对自家收藏始终深藏不露。直到1985年,美国华美协进社展出了一批翁家的藏书,翁万戈的收藏才在业界传开,国内有关单位首次与翁万戈发生交集也是从那时开始的。首当其冲的是上海图书馆,向翁表达了欲收藏“翁氏藏书”的意愿。然,翁万戈却始终未作表态。直到1997年,翁万戈参观上海图书馆新馆后,对其设施和管理印象表示满意,最终选择将藏书转让给上海图书馆。转让是通过北京嘉德拍卖公司完成的,翁提出的转让费用为450万美元。上海市政府在一周内完成拨款审批,2000年4月13日,“翁氏藏书”终于落地上海图书馆。这批藏书共包含80种、542册珍贵古籍,涵盖宋、元、明、清各代的刻本和抄稿本,具有极高的文献与文物价值。
此后,翁万戈还陆续向国内有关单位进行了文物的转让或捐献:
2010,翁万戈将他所收藏的那幅明代画家吴彬的《勺园图》捐给了北京大学。
2015年,翁万戈向上海图书馆捐赠了包括47册《翁同龢日记》在内的珍贵翁氏文献。2016年,翁万戈侄子翁以钧将自己所藏翁同书、翁同龢手稿等翁氏家族文献捐赠上海图书馆,翁同书五世孙翁铭庆则向上海图书馆捐赠暨转让了翁同龢《己酉南归应试日记》稿本等文献。
《翁同龢日记》
2016年,翁万戈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将《道君像》转让给上海博物馆。《道君像》出自宋代著名画家梁楷手笔,以简笔写意风格闻名,《道君像》还是其罕见的工笔白描作品,也是唯一存世的早年白描真迹。此画为翁氏家藏中唯一的重要宋画,填补了上博在宋画收藏中的空白。
《道君像》局部 宋代梁楷
2018年3月,翁万戈致函上海博物馆,表达捐赠明代沈周画作《临戴进谢安东山图》意向,并于同年7月签署协议。画作于2019年1月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馆。该画乃临摹自南宋戴进的《谢安东山图》(原作已佚)。画面描绘谢安携伎郊游的典故,采用浓重青绿设色,在沈周作品中极为罕见。
《临戴进谢安东山图》明代沈周
与此同时,还无偿捐赠了清代王原祁画作《杜甫诗意图轴》。王原祁是清初“四王”之一,此画为其尺幅最大的作品(纵321.3厘米)。
《杜甫诗意图轴》清代王原祁
翁万戈于2018年百岁生日之际,宣布将家族六代传承的183件中国文物无偿捐赠给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这些文物横跨宋、元、明、清及近代,涵盖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王翚等名家作品。其中最受瞩目的是清初画家王翚的《长江万里图》,该作品自1875年起由翁氏家族收藏。那么,翁万戈为何要将这些文物捐给美国呢?翁万戈及家人对此表述如下:
1、与波士顿美术馆的长期信任与合作
翁万戈自20世纪40年代起与波士顿美术馆建立联系,曾多次捐赠文物(如王鉴、王原祁作品),并视其为“命运使然”的归宿。他认为波士顿美术馆在亚洲艺术领域的专业性和保存能力较强,尤其擅长宋元绘画,而明清部分收藏相对薄弱,其捐赠可填补这一空白。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2、文化无国界的理念
翁万戈主张“文化属于全人类”,捐赠旨在促进西方对中国艺术的了解。他曾表示:“文物只有在博物馆中才能实现学术价值”。波士顿美术馆作为美国最早的亚洲艺术研究机构,拥有广泛的国际观众,符合其推广中华文化的愿景。
3、文物保护的务实考量
翁万戈强调波士顿美术馆的保存能力,认为其专业设施优于国内部分机构。另,波士顿美术馆在文物宣传手段和方式亦优于国内,如《长江万里图》在美展出时配有学术研究与公众互动项目,提升了文物影响力。反观该画作2008年在北京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览的一个多月中,仅是静静躺在那里展出,既未引起太多的反响,更谈不上任何学术研究与公众互动项目。
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注:2008年,翁万戈曾经带着《长江万里图》等53件中国书画精品回到中国,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公开展览了1个多月时间
也有传言,捐赠可能涉及为子女进入美国上流社会铺路。例如,其子女进入波士顿美术馆董事会等。
翁万戈此举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招来纷纷质疑和批评。首先是抨击其“忘祖”,认为文物应回归故土而非“异乡”。其次是其2000年以450万美元价格将“翁氏藏书”卖给上海图书馆,与此次无偿捐赠价值远高于“翁氏藏书”的文物给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产生的反差令国人难以接受。更对像《长江万里图》这样的极品未能回到祖国扼腕叹息。第三是对翁万戈“国内文物保护的专业设施不如美国”之观点不能苟同。
如前所述,在翁万戈捐给美国的183件文物中,最受瞩目当属清初画家王翚的那幅16米的长卷《长江万里图》。它不但是翁同龢的最爱,也是翁万戈藏品之最。这是1698年,王翚荣归故里后,耗时两年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山水画。绘制了从长江源头到长江入海处的万里风景,此乃王翚的代表作之一。
《长江万里图》局部 清王翚
1875年3月26日,翁同龢在琉璃厂一家叫博古斋的古玩铺,无意间发现了这幅画,且把玩不已,爱不释手。然,博古斋掌柜却开价1000两银子。尽管彼时的翁同龢当了十几年京官,且已是从二品内阁学士,但仍拿不出千两银子。他纵然有万般不舍,也只能怅然离开。然,心有不甘的他再次来到博古斋,愿出300两银子买画。老板与其是故交,见老主顾如此爱不释手,有心成全,便同意以400两银子的价格卖给他。翁同龢回去取了他积攒了多年的积蓄,用来购置四合院的钱,买下了《长江万里图》。当晚,他在日记中写下“重见《长江图》,以旧藏四卷对看,目前一乐也。” 他还在珍藏《长江万里图》的木匣盖上题写了一首诗:“长江之图疑有神,翁子得之忘其贫。典屋买画今几人,约不出门客莫嗔。”
清末琉璃厂街景
以下是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拍摄的视频,翁万戈如数家珍般地讲述着这段《长江万里图》的故事......
翁万戈的故事讲完了,两年后,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2020年12月9日2时,翁万戈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2岁。不知临走前,是否在《长江万里图》上留下他的批注,盖上他的印章。翁万戈走了,那个关于“文物捐美不捐中”的争论还在继续着......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争议将删除之
来源:心若沉浮安之若素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