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弃核换解禁,美国却加码制裁:“零浓缩铀”要把谈判逼上绝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2 11:29 2

摘要:当地时间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表示,美国与伊朗就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条款达成 “某种” 共识,美伊 “接近达成” 协议。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而在此之前,伊朗方面已释放出重大信号。

近期,伊朗在核谈判的问题上做出了重大让步。

当地时间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表示,美国与伊朗就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条款达成 “某种” 共识,美伊 “接近达成” 协议。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而在此之前,伊朗方面已释放出重大信号。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14日报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高级顾问阿里・沙姆哈尼在接受采访时称,伊朗愿意永久放弃核武器计划,销毁所有高浓度浓缩铀库存,并将铀浓缩活动限制在民用水平,同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严格监督。

作为交换条件,伊朗要求美国立即解除所有经济制裁。这一表态被视为德黑兰方面近年来最具诚意的让步。​

伊朗做出如此重大让步,背后有着严峻的经济现实。长达十余年的制裁已使这个石油大国陷入困境。

数据显示,伊朗石油出口量暴跌至每日仅30万桶,不足制裁前的四分之一;货币贬值超过60%;通货膨胀率飙升至45%。

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不满情绪持续发酵。在这样的压力下,伊朗试图通过在核问题上的妥协,换取美国解除制裁,以缓解经济危机,寻求经济上的改革开放,实现与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战略稳定。​

哈梅内伊

然而,美国的态度和行动却为这一谈判增添了诸多变数。

就在沙姆哈尼表态的同一天,美国财政部宣布对6名个人和12个实体实施制裁,原因是他们参与帮助伊朗在国内采购弹道导弹所需的关键材料。这种一边谈判一边制裁的做法,让人对美国的谈判诚意产生质疑。​

不仅如此,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不仅没有对伊朗的让步表示欢迎,反而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

称 “伊朗拥有如此丰富的石油资源,根本不需要发展核能”,美方要求伊朗不仅要放弃武器级铀浓缩,还必须彻底停止所有铀浓缩活动,包括用于发电的民用低浓度铀浓缩。

这意味着伊朗数十年来建立的核设施将面临 “清零” 的命运,甚至丧失和平利用核能的基本权利。​

从历史角度看,特朗普的信用也存在疑问。特朗普在上届总统任职期间,单方面撕毁了六方和谈所形成的伊朗核协议。

在今年4月又全盘颠覆了战后80年全世界所形成的WTO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这种随意颠覆已有协议的行为,让人难以相信他对于未来承诺会遵守信用。​

在商业领域,大商人和小商人对信守承诺的态度有着根本区别。小商人一般只看单笔交易是否赚钱,不在意以后的合作,能蒙一次算一次。

而大商人则注重长期信誉,如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老摩根,他与人谈商业合作时,以握手代表成交,其握手所代表的信用程度高于美国法律合约。但显然,特朗普的过往行为并不符合大商人重信守诺的模式。​

除了美国自身的因素,以色列也是影响美伊核谈判的重要外部变量。沙姆哈尼在接受采访时专门提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很有可能通过在华盛顿的以色列游说集团,来破坏美国和伊朗达成任何协议的可能性。

虽然有消息称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判断和战略需求存在差异,但从历史经验看,美国历届总统能否扛住以色列的压力仍存疑。

2025年4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迎接到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

以色列一直视伊朗为最大威胁,极力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甚至想拉美国出兵攻打伊朗。虽然出兵攻打伊朗可能存在困难,但破坏一个纸面协定,以色列的力量绰绰有余。​

目前,美伊双方已进行了四轮谈判,但始终未能打破僵局。伊朗的底线是保留民用核能权利,而美国的目标则是彻底消除伊朗的核潜力。

美国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首先是通过 “技术阉割” 消除伊朗的核能力,要求拆除关键的纳坦兹和福尔多核设施。

其次是实施 “地缘压制”,迫使伊朗放弃对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地区盟友的支持,瓦解其苦心经营的 “抵抗之弧”

最后是为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积累政治资本,通过达成一份比2015年更严苛的协议来彰显其外交成就。​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伊朗陷入两难抉择。接受美国条件意味着自废武功,沦为 “无牙老虎”;拒绝则可能招致军事打击,美国已在中东部署了两支航母战斗群。

5月18日,伊朗的态度出现重大转折。总统佩泽希齐扬在德黑兰论坛上发表强硬讲话:“我们有权和平利用核技术,不会向任何霸凌者低头!”

外长阿拉格齐随即在社交媒体上明确表态:“无论是否达成协议,伊朗的铀浓缩活动都将继续!” 这一立场转变的背后,是伊朗对核技术主权的坚定捍卫,也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的背叛行为,让德黑兰方面清醒认识到:即便弃核,也难以换取美国的诚意。​

当前美伊核谈判已陷入 “死循环”:美国坚持 “零浓缩铀” 的立场毫不动摇,伊朗则誓死捍卫 “民用核权利”。这场博弈的结局充满变数。

对伊朗而言,妥协可能意味着重蹈乌克兰的覆辙,在放弃核潜力后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坚持对抗虽风险巨大,但至少保留了战略反击的能力。

正如中东谚语所言:“骆驼和帐篷,总有一个要先倒下。” 美伊双方谁能坚持到最后,将决定中东未来的安全格局。

在没有看清美国及其背后游说集团的真实意图和力量之前,伊朗的让步恐怕很难达到其预期目标,未来美伊核谈判之路依然充满荆棘与挑战。

来源:文盲诗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