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找骂,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2 11:20 1

摘要:所以这位老师第一时间晒出了自己的成绩:89分。他所在的机构也是大肆炫耀,甚至做出了“全国最高分”的海报,借此来宣传招生。

文 | 米粒妈

前段时间,考研圈里经历了一场“大地震”,被称为“英一事变”。

这次事件造成的结果,跟不知道著名学术网站的前博士翟天临引发的“天临元年”都不相上下了。

起因是前阵子考研成绩出分之后,一位教考研英语的老师何凯文在网上晒出自己的英语成绩。

其实机构老师为了摸清考试方向,或者为了秀一秀自己实力、吸引学生买课,也会自己去报名参加考试。

所以这位老师第一时间晒出了自己的成绩:89分。他所在的机构也是大肆炫耀,甚至做出了“全国最高分”的海报,借此来宣传招生。

也许往年还真没什么人在意,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今年的英语题特别难,能上80分都已经算是很逆天的存在了,所以他89分的成绩自然也引起了同行们的关注。

果然,另一位英语老师周思成看不过眼,下场锤他成绩造假,把何凯文查分的视频逐帧分析,还真让他给锤死,证实89分的成绩是P图。

被锤仅仅一天,何凯文就顶不住,在自己的账号上发表了公开声明承认造假,他的分数实际上只有71分。

很快,这波查账的风就席卷了整个考研名师界。

有老师在考场门口发了视频说这届考研英语“略微难”,但转头就被锤到自曝其实没有考完,所以没成绩。

一时间考研界乱成了一锅粥,然而,在这一片混战之中,有一位老师脱颖而出,她抽象的画风看起来与那些精英教师的圈子格格不入,但是却成为了这场混战里的一股清流。

也许她的故事大家没听过,但这个“回家吧,回家吧孩子”表情包你们一定都见过。

前阵子,她去高校宣讲,结果被慕名而来的粉丝学生围了个水泄不通,体育馆内也是座无虚席。

散场后学生簇拥着她要签名、要握手,挤到走不动,就快脸贴脸了,还要此起彼伏地高喊“晓艳老师我爱你”。

这么高的人气,都是她一点一点骂出来的你敢信?

本来她的形象,跟教辅书上那种常见的名师差不多少,但在她的课堂上,却能不断见证抽象。

刘晓艳的视频课听着就跟她真能看见你一样,动不动就被她骂一顿。上一秒还在讲单词,下一秒就指着屏幕臭骂“你在背吗?还喝奶茶。”

她会在课程里不留情面地骂偷懒大学生,语气严厉、用词赤裸,她的口头禅包括但不限于:“回家吧孩子,回家吧好不好?”“你比较适合做一摊狗屎”

也会“骂”听她课的大四毕业生:“大一谈恋爱,大二谈恋爱,大三每天手机都刷烂,你会什么!”

还会表情严肃地告诫同学们,该学习的时候玩乐,总有一天会“偿还”的。

这样的毒舌非但没有骂跑大学生,反而让越来越多的人迷上了被她骂。

甚至把她的经典语录做成了鬼畜视频,单一部《劝学》的播放量就达到了1000W+,每次新梗流行,还会再被拉出来升番。

虽然攻击力超强,但这也正是刘晓艳老师最让人着迷的一点。

对很多背水一战的考生来说,在疲惫的学习时光里,刘晓艳老师的一句“阴阳讽刺”、或是“破口大骂”,恰恰激励了他们,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们亲切地叫刘晓艳“大艳老师”,争着抢着被骂的酣畅淋漓,不少孩子都说被骂爽了,随即马上警觉起来,说,“你骂我可以,别把我的对手骂醒了”。

因为这种骂人劝学的属性比较强,前面翻车的何凯文老师曾在直播中评价刘晓艳,“刘晓艳确实很愿意做心灵上的按摩,讲她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考研人确实需要这种力量,但是你不要再讲考研英语了,因为你英语不好,你讲什么英语,你就专门去做考研心灵按摩师。”

可谁想到,大浪褪去,有人被冲得底裤都不剩,而大艳老师却依然人气高涨。

其实,骂人只是一种手段,刘晓艳老师最想的,还是做那个能够点醒学生们,让他们的灵魂稍微动一下的那个人。

因为她自己的经历,本身也足够传奇。

想不到吧,小时候的刘晓艳,曾是个“小太妹”。

上学的时候每天逃课、干各种小坏事,还往老师身上贴小纸条、上课的时候从第一排跑到最后一排......

调皮捣蛋坏事做尽,像个小流氓一样,让老师头疼不已。

但这一切在她上初二时,妈妈去世那天之后,完全变了。

初二妈妈去世当天,刘晓艳的父亲带着行李搬去和另外一个女人生活。她意识到,自己再没人能依靠了,只有学习,才能成为自己的靠山。

爸爸组建了新的家庭,于是刘晓艳被丢去跟姑姑一起生活,也改了名字随姑父姓。

从初二到高三,她一直靠姑姑供自己读书上学。

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受,于是她只能把所有的精力全都投入学习中。

在姑姑家她从来不敢看电视,姑姑对自己非常严格,一旦没有在学习,姑姑就会吼她。

因为本身基础不算太好,所以即使在姑姑对她的严格教导和她的勤奋、刻苦、努力之下,她的本科也只是上了一所普通二本学校——商丘师范学院。

但她并不认命,决定继续考研深造。

2004年,她参加法硕考研,考了365分,报考了清华大学,但遗憾的是清华复试被刷下,后来调剂到了贵州大学。

2005年,她参加了司法考试,只复习了半年的时间,就考到了贵州省的第二名。

这对她来说,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她曾形容自己“我是一个一直都在奋斗,但从来不成功的一个人”。

刘晓艳在学生时代看的书上每一本都写满鼓励自己的话,“要做就做最好”。最后顶着家人并不相信的眼神,在2004年考研上岸,“在此之前我没有成功过”。

后来她自述,“所以我对知识一直充满崇敬,我特别讨厌谁说知识不能改写命运,知识改写了我的命运。”

所以,她对千千万万的考研学子们,也是耳提面命地督促着他们学习。

哪怕被人误会,被人当做猎奇的乐子来看,她也毫不在意。

她说:“我特别了解大学生状态,每天睡觉每天打游戏,每天各种刷小视频,需要有个人点醒他。好好学习吧、再不学习怎么办.......”

她的教学风格,在初中高中算是很常见的一款“教导主任”风了,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种耳提面命、硬打鸡血的风格,就显得尤为难得。

中学时的我们最讨厌的毒舌劝学,在大学自由散漫的学习环境中,却是一剂强心针。

况且,刘晓艳的经历,特别是她在采访中提到自己“从没有成功过”的形容,也让无数学子触动。

她自己的经历,就足够为自己背书。她所贩卖的,其实就是一种可以复制的成功路径。

哪有那么多的精英与天才,对许多学历普通却不认命的年轻人来说,考研既是为了提升学历,也是为了一个在那些天之骄子们看来可能微不足道的念头——我的人生里,能不能体验一次世俗的成功。

她本人也是靠着极度的努力,甚至近乎是自我折磨式的努力取得的成功。

所以当大家被现实冲击、自觉渺小无用的时候,有一个老师愿意斩钉截铁地重复“你努力就能行,你别再这么荒废青春欺骗自己”,她当然会被拥戴。

在很多评论区,都有她的学生现身说法,说自己在最难受的时候、压力最大的时候,是刘晓艳让她撑过来的。

也会说:“我身边要是有个人这么骂我,我肯定能优秀。”

她的课堂充满“晓艳式”的哲学:当学生抱怨单词难记,她会犀利反问:“背单词苦还是搬砖苦?”;面对备考焦虑的学子,她又久违地来上一句温情脉脉的纾解:“真正的勇者,是含着泪奔跑的人”。

与那些其他高高在上的精英叙事不同,她是从寒门逆袭成功走出来的学子,她给广大学生们造的,是一个普通人也能成功的梦,是一个“努力就能逆袭人生”的现身说法。

在一些考研讲师眼中,提供情绪价值似乎成为了一种营销手段,但实际上,它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这种情绪价值,让学生在漫长的备考岁月中,能够感受到一位老师的温暖和陪伴。

也许在埋头苦读的那些日日夜夜里,一句犀利的责骂,反而是一种久违的温暖与感动。

教育最动人的力量不在于塑造完美标本,而是让每个平凡灵魂都找到破土而出的方向。

那些曾被贴上"二本""专科"标签的年轻人,在她的课堂重新获得了定义人生的勇气。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

来源:米粒妈频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