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芳,你真的考虑清楚了吗?我……”王大妈握住我的手,眼中满是恐惧。
“小芳,你真的考虑清楚了吗?我……”王大妈握住我的手,眼中满是恐惧。
她话未说完,院子外传来脚步声,她迅速松开我的手,装作摘菜。
“记住我的话,危险,快跑!”
那是1996年的春天,我离开家乡来到南方沿海城市打工。
家里条件不好,初中毕业后就被迫辍学,看着同龄人都出去闯荡,我也不甘心留在小县城。
坐了整整两天的硬座,我终于到了这个繁华的城市,虽然身上只带了几百块钱,但我相信勤劳的双手能创造出新生活。
通过老乡介绍,我进了一家服装厂做缝纫工,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手上的针刺伤一层又一层。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认识了李明。
他比我大两岁,是附近电子厂的技术工人,工资比我高出一大截。
记得第一次见他,是在厂区小食堂,我不小心把饭菜洒在了他的工装上。
我吓坏了,连忙道歉,甚至掏出口袋里仅有的几十块钱要赔他。
没想到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微笑着说:“没关系,洗洗就好了,你别着急。”
从那以后,我们常常在下班后碰面,一起去小吃街吃饭,或者在厂区后面的小花园散步聊天。
李明为人老实,说话慢条斯理,从不大声喧哗,这让我想起了家乡的男孩子,质朴又可靠。
他告诉我,他来自内陆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家里只有父母,条件艰苦,所以早早就出来打工。
“我想多挣点钱,把家里的土坯房换成砖瓦房,让爸妈过上好日子。”他常这样说。
我们的感情发展得很顺利,在认识半年后,我们开始正式交往。
李明对我体贴入微,记得我第一次生病,他骑了半小时的自行车去给我买药,夜里还守在我宿舍楼下,担心我有什么事情。
就这样,我们在异乡相依为命,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
1996年底,李明突然提出想带我回老家见父母。
“小芳,咱们在一起这么久了,我想带你回去见见我爸妈,他们老念叨我什么时候能成家。”李明握着我的手说。
我心里既紧张又高兴,紧张是因为从未见过未来的公婆,高兴是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关系更进一步了。
“可是...我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会不会让叔叔阿姨看不起我...”我小声地说。
李明摸了摸我的头:“放心吧,我爸妈都是农村人,朴实得很,不会计较这些的。”
就这样,我答应了李明的请求,准备春节前和他一起回老家。
02回家见家长,这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几乎等同于订婚的前奏。
我开始忐忑不安,每天下班后都在思考该准备什么礼物才合适。
李明一再强调他家条件不好,让我不要买太贵重的东西,但我还是想尽可能地表现好一点。
我咨询了宿舍里的几个老乡,她们给了我不少建议。
“带点当地特产吧,再买两条好烟给你未来公公,准没错。”老乡小丽说。
“最重要的是穿得体面点,第一印象很重要,别太时髦了,农村人接受不了。”另一个老乡李红提醒我。
我省吃俭用,攒了两个月的工资,买了一些南方的特产、两条中华烟、一瓶白酒,还有一些水果和糖果。
临行前,我还特意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打算送给李明的父母。
李明看到我准备的这些礼物,感动得抱住了我:“小芳,你真好,有你这么懂事的媳妇,我爸妈肯定高兴。”
他告诉我,从县城到他们村还有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没有直达的车,需要先坐班车到镇上,再想办法到村里。
“路不好走,都是土路,下雨天就更难了,泥泞得很。”李明说,“家里也没有自来水和卫生间,你要有心理准备。”
我点点头,其实我家的条件也好不到哪去,对农村的艰苦生活我并不陌生。
服装厂的姐妹们知道我要回男友家,都来打趣我。
“小芳要变成别人家的人啦!”
“记得回来要带喜糖哦!”
“农村婆婆可不好伺候,你可得小心点。”
我笑着应付她们,心里却越来越紧张。
晚上睡不着觉,想象着李明家的样子,想象着他父母的模样,害怕自己表现不好,给他们留下坏印象。
李明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一再安慰我:“放心吧,我爸妈人很好的,他们知道我带你回去,高兴得不得了。”
终于,在腊月二十那天,我们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回乡的路途。
03从城市到李明老家,我们坐了整整一天的车。
先是长途汽车,挤满了回乡的打工者,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
到了县城后,又转乘一辆破旧的中巴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
车窗外的景色从高楼大厦慢慢变成了田野和山林,空气中也多了泥土和柴火的气息。
最后的十几里路,没有班车,是李明找村里的拖拉机师傅来接的我们。
拖拉机沿着坑洼不平的土路颠簸前行,我不得不紧紧抓住座位,生怕被甩出去。
天色渐暗,寒风刺骨,我缩在厚棉袄里,看着逐渐出现在眼前的村庄。
稀稀落落的土坯房和砖瓦房散布在山脚下,袅袅炊烟从房顶升起,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寂静。
“到了,那就是我家。”李明指着前方一座灰砖砌成的平房说。
房子不大,却收拾得很干净,院子里还栽着几棵果树,虽然现在光秃秃的,但能想象春天时的模样。
刚下拖拉机,一对中年夫妇就快步迎了出来。
“来了啊!快进屋,外面冷。”李明的母亲热情地拉着我的手,上下打量着我。
她个子不高,脸上布满了皱纹,一双手粗糙得像树皮,但眼神却十分和善。
李明的父亲则帮我们提行李,他瘦高的身材和李明很像,只是脸色黝黑,显然常年在外劳作。
“叔叔阿姨好。”我有些腼腆地打招呼,递上准备的礼物。
“哎呀,带这么多东西干啥,太客气了。”李母接过礼物,嘴上说着不必,脸上却掩不住喜色。
院子里的土路被扫得很干净,房前还点着一盏煤油灯,在寒冷的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
进了屋,炕上已经烧得热乎乎的,桌上摆满了饭菜,虽然朴素,但很丰盛。
“路上累了吧,快吃点东西暖暖身子。”李母张罗着,不停地给我夹菜。
李父则和李明聊着城里的见闻,不时看我一眼,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
“小芳,听明子说你是湖南人?”李父问道。
“是的,叔叔,我家在湖南的一个小县城。”我回答。
“好,好,南方姑娘勤快。”李父点点头,似乎很满意。
晚饭后,李母领我去了一间专门收拾出来的房间。
“你和明子路上辛苦了,早点休息吧。”李母亲切地说,还拿来了新被褥,看得出是特意准备的。
我本以为第一天会很尴尬,没想到李明的父母如此热情,让我紧张的心情稍微缓和了一些。
睡前,李明悄悄来看我:“爸妈挺喜欢你的,我看得出来。”
我笑了笑:“你父母人真好,比我想象的亲切多了。”
李明满意地点点头:“明天我带你在村里转转,见见其他亲戚。”
夜深了,躺在陌生的床上,我却久久无法入睡。
窗外偶尔传来狗吠声,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还有远处模糊的说话声,一切都和城市里太不一样了。
04第二天一早,我就被院子里的说话声惊醒。
穿好衣服出去,发现院子里已经站了好几个村里的妇女,她们一见我出来,立刻安静下来,眼睛齐刷刷地看向我。
“这就是明子从城里带回来的姑娘啊?”一个中年妇女上下打量我。
“长得挺标致的,在城里做什么工作啊?”另一个妇女问道。
“是服装厂的缝纫工。”我有些不自在地回答。
她们继续问东问西,从我的家乡到我的年龄,再到我和李明是怎么认识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李母在一旁帮我解围:“好了好了,人家姑娘刚起来,别问这么多。”
但她自己的眼神却也带着几分探究,似乎在评估我这个未来儿媳。
吃过早饭,李明带我在村里转了转。
村子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大多是泥砖房,只有少数几家盖了砖瓦房。
走在村里的小路上,几乎每个遇到的村民都会停下来,对我们指指点点。
“明子媳妇来了?”
“哟,城里姑娘,细皮嫩肉的。”
李明笑着一一应答,但我总觉得有些村民的目光怪怪的,不像是单纯的好奇,而是带着某种复杂的情绪。
特别是当李明介绍我是他的对象时,有几位老人甚至露出了惊讶的表情,随后又迅速恢复正常。
我们路过一户人家时,一个年长的男人正在院子里劈柴。
“张叔。”李明打招呼。
那人抬头看了看我们,点点头,忽然问道:“你爸妈同意了?”
李明的脸色微微一变:“嗯,都同意了。”
张叔看了我一眼,摇摇头。
回到家里,李明的父母正在厨房忙碌,看到我们回来,李父叫住了李明。
“明子,来,帮我劈些柴火。”
李明跟着父亲出去了,留下我和李母在厨房。
李母不停地给我介绍村里的情况,但说话时眼神总是闪烁,好像有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
“小芳啊,你和明子处了多久了?”李母突然问道。
“快两年了,阿姨。”我答道。
“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以后的事情?”李母进一步问。
我脸一红:“我们...还没具体谈过。”
李母点点头:“年轻人嘛,总要成家的,早点定下来也好。”
她的语气有些急切,这让我感到奇怪。
毕竟我们才刚见面,按常理,未来婆婆不应该这么快就谈及婚事。
中午时分,隔壁的王大妈来串门,带了一碗自家做的豆腐。
“听说明子带对象回来了,我来看看。”王大妈笑呵呵地说。
她是个五十多岁的妇女,面色和善,眼睛炯炯有神。
李母接过豆腐:“来了来了,这就是小芳,在城里服装厂上班。”
王大妈拉着我的手,亲切地问东问西,比其他村民要自然得多。
“姑娘,在城里还习惯吗?这日子过得怎么样啊?”王大妈问道。
我正想回答,李母却插话道:“大妈,您尝尝我做的新菜,明子带回来的调料,城里的味道。”
她明显是在转移话题,不让我和王大妈多聊。
饭桌上,李明比在城里时更加体贴,不停地给我夹菜,嘘寒问暖,几乎有些过分热情。
他父母也一直称赞我懂事、能干,仿佛我已经是这个家的一份子。
“小芳,你看我们这生活条件,能适应吗?”李父突然问道。
我连忙点头:“叔叔,我从小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完全没问题。”
李父满意地笑了:“好啊,那就好。明子,你小子有福气啊!”
李明笑着低下头,但我注意到他时不时会与父母交换眼神,似乎有什么默契。
晚上,我听到李明和他父母在院子里低声交谈。
“进展怎么样?”李父问。
“挺顺利的,她很满意。”李明回答。
“那就快点把事情定下来。”李母急切地说。
我没听清后面的对话,但这番交谈让我心里又添了几分疑虑。
回到自己的房间,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这一天看到和听到的一切。
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李明的父母过于急切,村民的态度也很奇怪,还有李明在家乡的行为与在城市时略有不同。
但又说不上哪里出了问题,也许只是我太敏感了?
毕竟农村与城市的氛围本就不同,可能我还需要时间适应。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渐渐进入了梦乡,却做了一个模糊不清的噩梦,醒来时已是满头冷汗。
05第三天,李明说要带我去拜访他的几位亲戚。
“我们村里亲戚不多,主要是我爸的两个兄弟,你就叫大伯和三叔。”李明解释道。
我们先去了李明大伯家,是村里少有的两层楼房,看起来家境不错。
大伯一家对我的到来似乎并不惊讶,甚至有些冷淡。
大伯母在厨房忙活,几乎没和我说几句话。
倒是大伯的儿子,比李明大几岁,一直用古怪的眼神看着我,让我很不舒服。
“这就是你从城里带回来的?”他问李明,语气里带着几分讥讽。
李明只是笑笑,没有回应。
离开大伯家时,我隐约听到大伯和李明说:“你爸的主意,我可不敢有意见,但这事要是让村里人知道...”
后面的话我没听清,但这更加深了我的疑惑。
在去三叔家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群正在闲聊的村民。
他们看到我们,交头接耳,有人甚至指着我们窃窃私语。
一个老者摇摇头:“这样做不地道啊...”
李明的脸色变了变,加快了脚步。
到了三叔家,气氛更加诡异。
三叔一家看到我,仿佛见了鬼一般,三婶甚至掉头就走,躲进了里屋。
“明子,你真带人回来了?”三叔惊讶地说。
李明点点头:“嗯,这是小芳,我对象。”
三叔看看我,又看看李明,欲言又止,最后只是叹了口气:“你们年轻人的事,我不管了。”
这次拜访简直是一场灾难,全程尴尬,没人愿意跟我多说一句话。
回程路上,我忍不住问李明:“你的亲戚好像不太欢迎我?”
李明握住我的手:“没有的事,他们就是不太习惯外人,别多想。”
但我知道,事情肯定不是这么简单。
下午,李明去帮他父亲干活,我留在家里和李母一起准备晚饭。
正在这时,隔壁的王大妈又来了,带了一些自家种的蔬菜。
“小芳在家啊,明子他爹娘呢?”王大妈左右看了看。
“李叔去地里了,婶子去村口挑水了。”我回答。
王大妈似乎松了一口气,走近我,小声问道:“姑娘,你对李家了解多少?”
我愣了一下:“了解不多,就知道李明告诉我的。”
王大妈正要说什么,李母突然回来了,她看到王大妈,脸色微变。
“大妈,又来啦?今天身体好些了吗?”李母的语气有些刻意。
王大妈脸色一变,随即笑道:“好多了好多了,我这不是带些菜来给小芳尝尝嘛。”
李母接过菜,不着痕迹地把我和王大妈隔开:“谢谢大妈的心意,小芳,去帮我烧火。”
晚饭后,几个村里的年轻人来找李明,说是要打牌。
李明有些犹豫地看了我一眼:“小芳,你先睡吧,我去一会儿就回来。”
李明走后,李父把我叫到堂屋,拿出一张纸。
“小芳啊,我和你婶子商量了,既然你和明子已经定了,不如趁这次回来,把婚期也定下来。”李父说。
我惊讶地瞪大眼睛:“这...这也太突然了吧?”
李母在一旁帮腔:“有什么突然的,你们都处了两年了,再说了,我和他爹也不年轻了,想早点看到儿子成家。”
我不知所措:“可是...我们还没准备好,也没跟我家里人商量...”
李父摆摆手:“这有什么好商量的,回头我们托人去你家提亲就行了。你看,明年正月十五怎么样?”
我彻底懵了。
来之前,李明从没提过要这么快结婚,现在却被他父母逼着定婚期,这一切太不正常了。
“叔叔阿姨,这事还是让我和李明自己商量吧。”我尽量委婉地拒绝。
李父脸色沉了下来:“有什么好商量的?难道你不想嫁给我儿子?”
李母赶紧打圆场:“老头子,别急,让孩子们自己商量吧。小芳,你们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理解,但也希望你能考虑我们的心情。”
我只能点头答应先和李明商量。
走出堂屋,我的心乱成一团。
为什么李明的父母这么急着让我们结婚?
为什么村里人看我的眼神那么怪异?
为什么李明的亲戚对我有敌意?
这一切的疑问在我脑海中盘旋,让我越来越不安。
晚上李明回来,我把他父母的事告诉了他。
没想到李明不但不惊讶,反而显得很高兴:“这不是挺好的吗?我也正想和你商量这事呢。”
“可是,我们不是说好再过两年,攒够钱再结婚吗?”我不解地问。
李明握住我的手:“我爸妈年纪大了,很想早点看到孙子,再说了,你不也一直说想有个家吗?”
我无言以对,只能说:“让我再想想吧。”
李明点点头,但眼神中闪过一丝不耐烦。
回到房间,我辗转反侧,总觉得事情不对劲,可又说不出哪里有问题。
06第四天早上,我起得很早,却发现李家人已经在院子里忙活了。
李父在修补院墙,李母在喂鸡,李明则在劈柴。
“小芳起来啦,昨晚睡得好吗?”李母热情地问道。
我点点头,觉得有些奇怪,平时李明可不是个早起的人。
吃早饭时,李父突然说:“下个月我打算开始翻修祖屋,正好给你们腾个新房。”
李母附和道:“是啊,现在这房子太旧了,不够新婚小夫妻住。”
他们说话的口气,仿佛我和李明的婚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李明则一直微笑着,不时看我一眼,眼神中带着期待。
“叔叔,我们还没...”我想解释我们还没决定,但李父打断了我。
“要翻修祖屋,需要不少钱,所以你们的婚事早点定下来,我也好安排。”李父的语气不容置疑。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低头吃饭。
饭后,李明提议带我去村后的小山上看看。
“那里风景不错,小时候我经常去玩。”他说。
我们沿着小路向山上走去,路上遇到几个放牛的小孩。
从山上下来,我们经过村里的杂货店,几个老人正坐在门口晒太阳。
“小李,这就是你媳妇啊?”一个老人问道。
我注意到他称呼李明为“小李”而不是“李家儿子”,这在农村是有区别的。
李明只是笑笑,拉着我快步走过。
“你们村里人都叫你小李?”我好奇地问。
李明解释道:“我小时候跟我三叔住过一段时间,所以有些老人习惯叫我小李。”
我点点头,但心里的疑惑更深了。
下午,村里来了个卖布的小贩,李母买了一些布料,说是要给我做新衣服。
“媳妇第一次回来,总要添置一些新物件。”李母说着,让我试了试布料的颜色。
卖布的小贩看了看我,又看看李母,犹豫了一下,问道:“这是李家新媳妇?”
李母点点头:“是啊,我儿媳妇,在城里工厂上班呢。”
小贩似乎想说什么,但看了看李母的表情,又咽了回去。
他离开时,我听到他低声嘟囔:“不是说李家儿子那个...”
但他的声音太小,我没听清后面的话。
晚饭后,李明陪我在院子里散步,月光下,他的表情显得格外严肃。
“小芳,我想和你商量个事。”他说。
我心里一紧:“什么事?”
李明深吸一口气:“我想我们下个月就把婚事定下来,怎么样?”
我惊讶地看着他:“这么快?为什么突然这么着急?”
李明低头踢着石子:“我爸妈年纪大了,想早点看到我成家,再说了,我们不是挺好的吗?”
我犹豫着:“可是,我们之前不是说好要攒够钱再结婚吗?现在连房子都没有...”
李明的表情突然变得有些强硬:“我爸不是说了吗,会给我们翻修祖屋,再说了,难道你不想和我在一起?”
他的语气让我感到陌生,在城里的李明从来不会这样跟我说话。
“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我的不安。
李明叹了口气,语气又软了下来:“你再考虑考虑吧,别让我爸妈失望。”
说完,他转身走开了,留下我一个人在月光下发呆。
回房后,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感觉自己被困在一张看不见的网里,李明和他的父母正在一步步把这张网收紧。
我开始回想这几天的种种怪异之处:村民的态度,李明亲戚的反应,李明父母的急切,还有李明自己的前后不一。
最重要的是,我隐约感觉李明在隐瞒什么重要的事情。
但到底是什么呢?
我决定明天一定要想办法弄清楚真相。
07第五天早上,天气阴沉,远处的山上笼罩着一层薄雾,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
早饭后,李明说要去帮三叔干活,让我在家里休息。
李父也出门了,说是去集市买些东西。
家里只剩下我和李母,她让我帮忙择菜,自己则在厨房忙活。
“婶子,我能问你个问题吗?”我鼓起勇气问道。
李母头也不抬:“什么问题?”
“李明小时候是不是在三叔家住过?”我试探性地问。
李母的手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切菜:“嗯,他小时候身体不好,三叔家靠近诊所,所以在那住过一段时间。”
我点点头,又问:“那李明有没有兄弟姐妹?”
李母的刀砍在菜板上,发出一声脆响。
“没有,明子是独生子。”她的语气明显变得紧张,“那孩子肯定是认错人了。”
我不敢再问,但李母的反应更加深了我的怀疑。
择完菜后,李母让我去院子里晾晒一些衣物。
正当我在院子里忙活时,隔壁的王大妈从墙头探出头来。
“小芳,一个人呢?”王大妈小声问道。
我点点头:“婶子在厨房,李明和叔叔都出去了。”
王大妈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姑娘,你觉得李家人怎么样?”
“挺好的,对我很热情。”我谨慎地回答。
王大妈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他们急着让你和李明结婚吗?”
我愣住了:“您怎么知道?”
王大妈叹了口气:“我就知道...”
她刚要说什么,李母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小芳,衣服晾好了没?来帮我压馒头。”
王大妈迅速缩回头,对我做了个“小心”的口型。
这一幕让我更加不安,王大妈显然知道些什么,而且是李明一家不想让我知道的事情。
下午,李明回来了,脸上带着疲惫。
“三叔家的活真多,累死我了。”他抱怨道。
我递给他一杯水,观察着他的表情:“碰到什么熟人了吗?”
李明摇摇头:“没有,就三叔一家。”
“那小时候和你一起在三叔家住的人呢?”我继续试探。
李明的手抖了一下,水洒在了桌上。
“什么人?没有啊,就我一个人。”他避开我的目光,语气却很坚定。
晚饭后,李父拿出一瓶白酒,说是要和李明小酌几杯。
“小芳,你先回房休息吧,我和明子喝两杯。”李父说道。
我点点头,回到自己的房间,但并没有关门,而是留了一条缝,想听听他们的谈话。
“事情怎么样了?”李父问道。
“她还在犹豫,我也不能逼得太紧。”李明回答。
李父叹了口气:“时间不多了,再拖下去,万一她发现了...”
“我会想办法的,再给我几天。”李明保证道。
李母插话:“这姑娘看着挺老实的,应该不会有问题,只要我们小心点...”
后面的对话我听不太清,但已经足够让我确定,李明一家确实在隐瞒什么重要的事情。
而这个秘密,很可能与他们急着让我和李明结婚有关。
我决定第二天一定要找机会和王大妈谈谈,她似乎知道些内情。
晚上,我做了个恶梦,梦见自己被关在一个漆黑的房间里,怎么也出不去。
醒来时,已是半夜,外面寂静无声,只有远处的狗吠声偶尔传来。
我蜷缩在被窝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
不管李明一家隐瞒的是什么,我都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个秘密可能会改变我的一生。
08第六天早上,天气出奇地好,阳光明媚,似乎预示着会有好事发生。
但我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总觉得有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李明一大早就出门了,说是和父亲一起去集市卖些农产品,可能要到下午才回来。
李母做了早饭,然后也说要去地里干活。
“小芳,你在家休息吧,不用干活,把自己当客人。”李母临走前叮嘱道。
这是我来到李家后,第一次一个人在家。
我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享受着难得的安静,思考着接下来该怎么办。
正在这时,院门被轻轻推开,王大妈探头进来。
“小芳,一个人在家呢?”王大妈四处张望,确认没人后,快步走了进来。
我点点头:“叔叔和李明去集市了,婶子去地里干活。”
王大妈脸上露出一丝紧张的神色,她拉着我的手,来到院子的角落处。
“姑娘,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单独谈谈。”王大妈的声音很低,“你来了几天了,有没有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
我想了想,决定实话实说:“村里人看我的眼神很奇怪,李明的亲戚对我也不太友好,最重要的是,李明一家急着让我们结婚,但又好像在隐瞒什么...”
王大妈叹了口气,眼中流露出同情的神色。
而他接下来的话,顿时令我如坠冰窟。
“姑娘,危险,快跑!李家有个痴傻的大儿子,他们想让你嫁给那个儿子!李明根本不是他们的儿子,是远房侄子!”
我如遭雷击,瞪大眼睛看着王大妈,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什么...这不可能...”我结结巴巴地说。
王大妈摇摇头:“千真万确!李家确实有个大儿子,十几岁时得了高烧,烧坏了脑子,从此智力就有问题,说话都不清楚。村里没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李家急了,就找了远房侄子李明来假扮儿子,想骗外地姑娘过门。”
我的手脚瞬间冰凉:“您是说...李明不是他们的亲生儿子?”
“不是!他是李家三叔的远房侄子,小时候父母去世,一直跟着三叔长大,后来被李家收买,假扮成他们的儿子。”王大妈解释道,“之前他们也这样骗过一个姑娘,但被那姑娘发现了,跑掉了。这次他们更加小心,所以才急着让你们结婚!”
我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可是...李明和我在一起两年了...他怎么会...”
我的脑海中闪过这几天的种种怪异之处:村民的窃窃私语,亲戚的冷淡,李明父母的急切,李明的反常表现...
所有的拼图终于拼在了一起,形成一个可怕的真相。
“那...那个痴傻的儿子现在在哪?”我颤抖着问。
王大妈看了看四周:“平时被关在后院的小屋里,只有家里人知道。你如果不信,可以去村里的老支书家问问,他知道这个事情。”
我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痛苦得几乎无法呼吸。
“我该怎么办?”我绝望地问道。
王大妈坚定地说:“趁他们不在,赶紧收拾东西离开!去镇上坐车回城!不能再留在这里了!”
正在这时,远处传来说话声,像是有人回来了。
王大妈一惊,迅速站起来:“有人来了,我先走了,记住我的话,快跑!”
说完,她匆忙离开了院子,留下我一个人坐在角落,泪流满面。
我不知道该相信谁,李明和我在一起两年,我从未怀疑过他的身份,可现在,一切都变得不确定了。
是继续相信李明,等他回来问个明白,还是相信王大妈的警告,立刻离开?
这个决定可能会改变我的一生。
09院子外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但进来的不是李明一家,而是一个陌生的老人。
“小姑娘,你就是李家儿媳妇?”老人问道。
我擦了擦眼泪:“您是?”
“我是村里的老支书,听说李家娶了个城里媳妇,来看看。”老人说。
王大妈刚才提到过老支书,说他知道李家的事情。
我犹豫了一下,决定试探一下:“大爷,您认识李明吗?”
老支书皱了皱眉:“李明?你是说小李?”
我点点头。
老支书叹了口气:“唉,这事说来话长。小李本来不姓李,是李三的远房外甥,父母早逝,跟着李三长大。后来...你还是问问他们家人吧,我一个外人不好多说。”
老支书的话证实了王大妈的说法,我的心彻底凉了半截。
“那李家真正的儿子呢?”我又问道。
老支书的脸色变了变:“你还不知道?那你还是问问你婆家人吧。”
说完,他匆匆离开了。
我呆坐在院子里,思绪万千。
过了一会儿,我决定去找村里的长辈了解更多情况。
王大妈提到过一个知情的老人,我按照她的指引,来到村东头的一座老房子前。
敲门后,出来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妇人。
“请问,您认识李家吗?”我小心翼翼地问。
老人上下打量我:“你是李家新媳妇?”
我点点头。
老人叹了口气,拉我进屋:“姑娘,你知道李家的事情吗?”
我摇摇头:“我想了解真相。”
老人看了看四周,确认没人后,才开口:“李家确实有个大儿子,十五岁那年得了重病,烧坏了脑子,从此智力就有问题,说话不清,常常自言自语。村里人都知道这事,所以没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那李明呢?”我追问道。
“李明是李三的远房外甥,从小在村里长大,后来去城里打工了。几年前,李家出高价让他回来,假装是他们的儿子,目的就是找个外地姑娘结婚。”老人解释道。
“他们...之前做过这种事吗?”我颤抖着问。
老人点点头:“三年前,他们也找了个外地姑娘,结婚前被那姑娘发现了实情,连夜逃走了。这次他们更加小心,派李明去城里先处对象,再带回来...”
每一个字都像刀子一样刺进我的心,我和李明的两年感情,竟然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谎言之上。
“那个...痴傻的儿子现在在哪?”我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平时被关在后院的小屋里,很少出来,村里人也习惯了,不会多问。”老人回答。
我感谢老人后,魂不守舍地走在村道上,不知不觉来到了李家后院外。
透过篱笆的缝隙,我看到一个封闭的小屋,门紧锁着。
正当我发呆时,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小芳,你在这里干什么?”
我转身一看,是李明和他父亲,两人放下了手中的东西,脸色异常难看。
“你...你们回来了。”我结结巴巴地说。
李父的眼神闪烁:“集市上没什么人,就早点回来了。你怎么在这里?”
我深吸一口气,决定直面真相:“那个屋子里关的是谁?”
李明和李父对视一眼,李明上前一步:“小芳,你听谁胡说了?”
我后退一步:“村里人都知道,李家有个痴傻的大儿子,而你,李明,根本不是他们的亲生儿子,是被收买来假扮的,对吗?”
李明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李父则叹了一口气,似乎放弃了伪装。
“进屋说吧,这事不能让外人听见。”李父沉声道。
我们回到堂屋,李母已经在那里等着,看到我们的表情,她就知道事情败露了。
“谁告诉你的?”李母问道。
我没有回答,而是直接问道:“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告诉我真相?是在我结婚后吗?”
屋内一片寂静,最后还是李父开口了。
“我儿子虽然脑子不好,但也是个人,也有权利成家立业。可村里没人愿意嫁给他,我们没办法,才...”
“所以你们就设计骗我?”我打断他,眼泪夺眶而出,“李明,我们在一起两年,你从来没想过告诉我真相吗?”
李明低着头,不敢看我:“一开始确实是受了压力,他们给了我一笔钱...但后来,我是真的喜欢上你了,小芳。”
我苦笑一声:“喜欢我?然后眼睁睁看着我嫁给一个痴傻的人?这就是你的喜欢?”
李明沉默了,无言以对。
李母在一旁抹泪:“姑娘,我们也是没办法...我儿子虽然有病,但会老实疼人,不会亏待你的...”
听到这话,我彻底崩溃了。
“你们太残忍了!不仅欺骗我,还打算毁了我的一生!我要离开这里!”我站起身,准备收拾行李。
李父急了:“你不能走!我们都安排好了,明天就去镇上领证!”
李明犹豫了一下,却也没有阻拦父亲的话。
就在这时,院子外传来一阵喧哗声,随后王大妈带着几个村里的妇女闯了进来。
“李老哥,你们太不像话了!又想骗外地姑娘?”王大妈厉声质问道。
李父脸色难看:“王大妈,这是我家的事,不用你管!”
“上次那姑娘要不是我提醒,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呢!这次我不会袖手旁观了!”王大妈说着,拉住我的手,“姑娘,跟我走,我送你去镇上坐车。”
李父挡在门口:“不许走!”
其他妇女也围了上来:“李老哥,别固执了,这事做不成的,就算她现在不走,以后知道真相也会走的。”
李明终于忍不住了:“爸,让她走吧...我们错了...”
李父瞪了李明一眼:“你闭嘴!拿了钱就办事,现在心软什么?”
这句话彻底证实了我的猜测,李明确实是拿钱办事的。
就在僵持不下时,村里的老支书也来了。
“李老哥,别做糊涂事了,放人走吧,不然我就报公安了!”老支书严厉地说。
李父看了看周围的人,最终泄了气,让开了路。
我飞快地回房收拾了自己的行李,在王大妈和几位妇女的陪伴下,离开了李家。
临走前,李明追了出来:“小芳,对不起...我是真的喜欢你,只是...”
我打断了他:“李明,或者我该叫你小李,我不知道你的真名是什么,但我知道,你彻底毁了我对爱情的信任。就此别过吧。”
我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离开了这个差点毁掉我一生的村庄。
来源:和哥说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