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新”聚力 推动新就业群体“友好之城”建设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2 10:31 1

摘要:近年来,区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始终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建设“友好之城”,持续打造“西城小哥”金名片,为实现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管理变量”转变为“治理增量”提供西城实践。5月

近年来,区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始终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建设“友好之城”,持续打造“西城小哥”金名片,为实现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管理变量”转变为“治理增量”提供西城实践。5月14日,作为“微改革”典型案例在区委深改委第十二次会上进行汇报,经验做法被《北京改革情况交流》采用并面向全市宣传推广。

以新举措解决新问题

不断拓展“友好之城”新模式

近年来,西城区全面构建“友好之城”,推动城市与新就业群体融合发展。在友好场景上持续用力,区委社会工作部与大栅栏街道打造全市首个新就业群体友好街区和党群服务中心,科学布局西单友好商圈、什刹海友好景区、金融街友好楼宇等8类89个友好场景,建设14个小哥身边的24小时城市驿站、1500多个“骑心协力一平米服务区”,携手高德党委打造“西城小哥友好服务地图”,355个点位线上线下全景展现。

在破题解难上持续用力,制定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任务清单、“友好之城”建设工作导则、“友好社区”工作指引系列文件。汇聚区委统战部、区委网信办、团区委等“两新”工委成员单位资源,推出“暖新十条”。聚焦“进门难”,区房管局物业行业党委通过“1号位”机制创新小区“到访码”“小哥专车”,缩减配送时间;聚焦用餐难,区国资委党委组织动员区属国企推出“友好套餐”,44家友好餐厅覆盖全市6区;聚焦维权难,区司法局律师行业党委依托“红律助”提供法律援助,区人力社保局打造一站式调解中心和15个多元解纷站,让新就业群体维权有门。

在暖心服务上持续用力,做实“西城小哥服务月”“体育嘉年华”“西城小哥春晚”三大品牌,推出5大类48项服务事项,服务6.2万余人次。开展小哥运动会、新兴领域篮球赛等,不断强化社会链接。推动小哥心理服务热线15个街道全覆盖。完善“三新学院”1+3+N体系,会同经科大、区人力社保局、区总工会、区妇联、区红十字会等部门开发红色思政、工匠学院等6类66项课程,为新就业群体切实搭建思想凝聚、终身学习、职业发展平台。

在融入治理上持续用力,创新打造“城市响应人”志愿服务品牌,拓展“西城小哥”新内涵,积极引导外卖、快递、保安、中介等十类5.1万“西城小哥”成为基层治理重要力量。通过组织化动员、便捷化响应、多维度激励等措施,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到平安守护、品质推荐、民情速递、助老服务等“六大场景”中,深度融入基层治理。首批选树50名“最美城市响应人”,广泛传播“向美而行、从善如流”的价值理念,引领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成为红墙边光荣的一份子。

以新体系凝聚新力量

全面强化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组织保障

西城区精准把握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友好社会结合点,变单点联系为多元互动。构建“统得起”的工作体系,建立“区委组织部宏观指导、区委‘两新’工委归口指导、行业部门各负其责、属地街道兜底管理、群团组织协同联动”工作体系。将“友好之城”建设纳入全区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压实“管行业管党建、管领域管人群”责任。开展专题会商、定点联系、领题调研近百场,深度了解新就业群体实际困难。

构建“兜得住”的联动模式,建立服务管理一体联动机制,区级对接顺丰、美团、京东等9家头部平台企业及合作商、加盟商,各街道联手65个快递、外卖网点(站点),各社区深度服务新就业群体,实现组织共建、人员共管、问题共商、难题共解、资源共享、治理共融。

健全“落得实”的保障机制,汲取先进经验,组织行业部门、街道、社区赴成都、杭州等地专题调研,夯实工作基础,充分用好市级社会建设资金。实施“萤火计划”,建强社工队伍,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能力。注重数字赋能,依托“西城家园”平台探索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管理系统,深层激发新就业群体融入治理热情。

下一步,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委“两新”工委将不断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引导新就业群体持续发挥职业优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汇聚“新”力量、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文字:区委社会工作部 区委改革办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