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与梁思成,真实感情如何?女学生:她不会做饭,不是好妻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2 01:08 7

摘要:1955年,林徽因因病去世,那一天,梁思成拉着她的手痛哭失声,自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沉默寡言,形容枯槁。

2004年,76岁的林洙,在一次采访中说出一句惊人的话:

“林徽因不是一个好太太,她不会做饭。她的死,对梁思成来说是一种解脱。”

说这话的人是林徽因的学生,也是梁思成的再婚妻子。

多少年后,一句评价,像匕首一样刺向那个已经去世快半个世纪的女人。

可真相,真有这么简单吗?

1955年,林徽因因病去世,那一天,梁思成拉着她的手痛哭失声,自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沉默寡言,形容枯槁。

在林徽因生病的那些年里,他学会了打针,只为了给她减轻一点痛苦,她躺在病床上写《中国建筑史》,他每天都在床边守着。

这样的夫妻,难道会因为其中一人离世,而觉得“解脱”?

如果真是“解脱”,那他为何一度陷入抑郁?为何在家中保留着她的照片和遗物?为何几十年都不让人动她的书桌?

在梁思成的日记里,有无数寥寥数语的“想她”,有旅途中悄悄准备的小礼物,有讲座回家后为她带回的糕点。点点滴滴,都足矣见证梁思成跟林徽因的感情。

林洙所谓“不是好太太”的理由,是林徽因不会做饭。但她有没有想过:不是每一个妻子,都注定拿着菜刀才算称职。

林徽因是民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者,是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奠基人之一。她与梁思成走过千山万水,实地考察了2738处古建筑,踏遍十五个省。

1937年,他们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佛光寺东大殿,彻底打破“唐代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已绝迹”的论断。这项成果,被学术界奉为“中国建筑史的里程碑”。

她不是不肯做饭,是她的人生太有价值,值得被用来做更重要的事。

当然,在战乱时期、在条件最差的李庄,他们家也曾没有佣人,那时候林徽因照样学着做饭、洗衣、带孩子。

她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而是一个能在学术和生活之间自由切换的女性。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林徽因用一餐餐饭照顾着这个家庭,用一支支笔延续学术的尊严,即使生病,也没有停止写作。这样的女子,难道因为“不会做饭”就被定性为“不合格”?

林洙嫁入梁家那年,距离林徽因去世已七载,梁思成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林洙照顾他,确实尽了心。

可就算她坐上了“梁太太”的位置,林徽因的遗物,依旧留在这个家里。林洙想处理林徽因的遗物,被梁再冰扇了一巴掌,梁思成知道后,只说了一句:“何必呢?”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感情,不是肤浅的秀恩爱,而是几十年并肩同行的知音和战友。

那张挂在墙上的照片,那本折角的建筑手稿,甚至餐边柜里林徽因亲手刻的小木勺子,都足够让林洙明白,她是进了这个家没错,可林徽因永远住在梁思成的心里。

这种情感,不是谁住进老房子就能替代的。

林洙晚年写了《梁思成、林徽因与我》,大部分争议也出自这本书。她写林徽因有情史,暗示她和徐志摩、金岳霖剪不断理还乱。

但问题是,这些说法,几乎没有事实依据。

林徽因和徐志摩,确实有过短暂的互相欣赏,但更多是单方面的追求。她没让徐志摩离婚,也没有和他有实质关系。

至于金岳霖,一直是林家邻居和朋友,再亲近,也从没逾越分寸。甚至金岳霖自己晚年都没承认所谓“三角恋”。

相反,在许多朋友和史料的印证中,林徽因对徐志摩的婚姻状况一直持批评态度,还曾劝他和原配张幼仪复合。这种立场,哪来的“插足”?

林洙说得越多,读者越困惑,她是在讲真话,还是暗自发泄自己的嫉妒?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林洙笔下的林徽因是多情的,但林思成生前从未公开否认妻子的忠贞;而林徽因死后几十年,梁家的长辈、朋友、同事,一直很尊敬她,从未有人质疑过她的私德。

林徽因不是完美无瑕的人,但她的一生有爱情,有事业,是母亲,也是学者。

她是梁思成的妻子,却从不把自己定义为“附属”;她是民国才女,却不仅靠美貌赢得尊重;她是古建筑的守护者,更是一位真正的知识女性。

战争年代,她与梁思成一同奔走呼号、保护文化遗产,和平年代,她将精力倾注于讲台与笔端。哪怕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也不曾放弃。

林洙的一句“她不是好太太”,终究掩盖不了林徽因在建筑史和文化史上的分量。

有些人,是靠贬低别人让自己抬头。 而有些人,哪怕早已离世,依旧让人仰望。

来源:作家赵林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