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建设塔吊林立,描绘产业升级新图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招商引资热潮涌动,汇聚开放发展新动能;民生保障温暖贴心,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一幅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正在武威这片广袤的热土上加速铺展开来。
绿色已成为武威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甘肃重通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风机叶片成型车间。
武威市2025年“春风行动”招聘活动现场。
以旧换新政策激发武威消费活力。
甘肃(武威)国际陆港JSQ商品车图定班列顺利开行。
武威市政务大厅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游客在武威雷台景区打卡拍照。
金奉乾 张婷
项目建设塔吊林立,描绘产业升级新图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招商引资热潮涌动,汇聚开放发展新动能;民生保障温暖贴心,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一幅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正在武威这片广袤的热土上加速铺展开来。
2025年一季度,武威市按照“走在前、干在先,勇当全省高质量发展生力军”要求,紧盯9条重点产业链和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以项目建设为“压舱石”、以招商引资为“强引擎”、以民生改善为“试金石”,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呈现逆势而进、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生产总值达到176.5亿元、增长7%。1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1项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重点工作完成评价居全省第三位,经济增长贡献评价居全省第五位,实现首季“开门红”。
亮眼数字的背后,是武威市锚定新发展理念的精准施策,是项目为王、招商为要、民生为本的系统推进,更是产业向新向绿、开放提质增效、民生共建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态势的生动实践。
项目建设提速加力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2月27日,随着一声开工令响起,武威市81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526亿元的项目群开启引擎,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为全年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在中车武威时代创富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智能轮毂生产线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抓取零部件进行组装,工人们专注地检查产品质量。
“中车武威民勤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目前主要生产智能轮毂,计划5月中旬生产机舱罩。同时,二期项目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项目整体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带动就业200人。”中车武威时代创富新能源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莉介绍,该项目预计三年内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像这样的“压舱石”工程,正在全市遍地开花:民勤县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加速推进,古浪县智能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园投产运行,甘肃重通成飞风电叶片生产基地带动上下游十余家企业集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一季度武威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5.6%,农业投资增长88.9%,新入库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04.2%、贡献率达120.5%,成为稳增长的强大支撑。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升级同样蹄疾步稳。甘肃新玉通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工业硅项目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一季度完成产值超1亿元。该项目采用业内先进的冶炼工艺,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低于国家能效标杆水平15%,将助力天祝打造百亿级碳硅基新材料集群。
大项目的强力推进,创新动能的加速释放,无不展现了武威深挖潜力、破题攻坚的决心和执行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产业升级“多点突破” 培育经济增长“强引擎”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城市强。武威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
一季度,全市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产稳健、二产快增、三产回暖”的良好态势。
农业发展“提质增效”。一季度,一产增加值40.84亿元、增长6.8%,粮食播种面积稳步扩大,设施蔬菜、特色林果等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光伏+治沙+农业”模式成效显著,光伏板下种植的甘草、苜蓿等经济作物,既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也能带来经济效益,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双赢的新路径。
工业经济“换挡提速”。武威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创新平台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3%。
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产业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一系列创新举措,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一季度,武威市文旅市场抢抓“高铁时代”机遇,依托兰张高铁兰武段开通带来的便捷交通,游客流量持续增长。武威东站一季度发送旅客突破43万人次,兰州至武威动车时间缩短至1小时32分钟,极大地激发了区域旅游潜力。
武威市推出“跟着节气游武威”免费活动,雷台汉文化博物馆、天梯山石窟等景区在特定节点面向游客免首道门票,吸引了大量本地及周边游客。同时,依托“请到民勤种棵树”等品牌活动,结合治沙精神、非遗传承等主题,开发研学旅行线路,推动文旅与生态、教育融合发展。
此外,武威市积极融入甘新蒙青“四省十二城”区域文旅联盟,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话题营销,策划“跟着短剧游武威”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天马行空·自在武威”品牌知名度。
招商引资量质齐升 激活发展新动能
3月30日,河西走廊春日启航·AI赋能数智武威——2025年武威市数字产业(人工智能)发展暨招商引资(引智)活动举行。甲乙物生年产万台AI一体机、深圳马博士智慧城市数字化平台等13个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达成合作,总投资149亿元,标志着武威在人工智能赛道实现突破性布局。
这场春天的“数字之约”,正是武威市创新招商机制的生动实践。一季度,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5.7亿元。其中,省外到位资金增速86.7%,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居全省第二。
“走出去”叩门招商,“请进来”共谋发展。武威市深入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市委主要负责人带队赴上海、江苏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实地考察上海电力、远景科技集团、上海燧原科技、法尔胜泓昇集团、贝特瑞新材料等企业,围绕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方面深入对接洽谈,达成多项合作共识。其他相关负责人带队赴福建、广东等地,聚焦新能源、数字经济、特色农业等领域对接龙头企业。同时,举办2025年春晖行动“招商引资强引擎·归雁齐聚话发展”招商推介会,聘请9名专家及企业家代表担任武威市招商大使,吸引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
产业链招商成为武威市的一大特色。以特色医药产业链为例,通过建立健全“一链条、一专班、一图谱、一方案”招商机制,全面加强“链主型”“上下游”企业招引,产业链招商取得新突破。
以高水平招商引资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既要促成项目“引进来”,又要保证项目能落地,还要推动项目发展好。
武威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在线办理政务事项“一网通办”,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前期手续代办服务机制,最大限度为投资企业提供便利,竭尽全力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走出去”、创新路;“引进来”、共发展。一次次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一场场共促合作的招商推介盛会,一个个共赢发展的项目签约,共同描绘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演绎出一曲促进武威高质量发展的精彩乐章。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共享发展新成果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季度,武威市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就业、消费、社会保障等领域亮点频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勾勒出一幅温暖厚重的民生画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武威市聚焦全市9条重点产业链、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和重点人群就业需求,抢抓春耕前后劳动者换岗流动高峰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天马行市民云”APP建设“人社招聘”平台,大力推行“数字就业”新模式,打造便民化互联网就业供需平台,不断健全公共就业长效服务机制。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5053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0.4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3.26亿元,就业“稳定器”作用充分发挥。
在武威城区商场,“春季焕新·以旧换新”活动现场人气火爆,市民王女士用旧冰箱置换了一台智能变频冰箱,享受了政府补贴。“政策很实惠,既处理了旧家电,又买到了新产品,一举两得。”王女士笑道。
随着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政策落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6%,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新兴消费快速增长。
从就业增收的“强引擎”到医疗服务的“零距离”,从困难群体的“兜底网”到养老服务的“智慧化”,每一项举措都彰显着“民生温度”。武威市正以“小实事”汇聚“大民生”,在高质量发展中书写更加温暖的幸福篇章。
从招商引资的丰硕成果到项目建设的火热现场,从生产车间的机器轰鸣到消费市场的人头攒动,武威市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站在新的起点上,武威将积极融入全省“七地一屏一通道”建设,加快打造“两区两地”,加速构建“两擎牵引、五极迸发”高质量发展格局,努力在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实现更大突破,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贡献更多力量。
本版图片均由金奉乾摄
来源:中国甘肃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