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在海拔2000多米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一场充满科技感的“空中作业”正火热上演!一群无人机化身现代农业“飞侠”,在千亩果蔬基地上空划出银亮弧线,精准地为果蔬播撒着农药与肥料,让农业生产效率与农民收益双双踏上“快车道”。
无人机为果树播撒农药
近期,在海拔2000多米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一场充满科技感的“空中作业”正火热上演!一群无人机化身现代农业“飞侠”,在千亩果蔬基地上空划出银亮弧线,精准地为果蔬播撒着农药与肥料,让农业生产效率与农民收益双双踏上“快车道”。
清晨的阳光洒在供港高原冷凉蔬菜种植基地,随着“嗡——”的一声轰鸣,几架植保无人机像轻盈的燕子般腾空而起。它们摆动着螺旋桨,身后拖曳着细密的白色雾流,所到之处,农药与肥料如细密春雨,均匀地浸润着每一片菜叶、每一棵黄桃树。
“以前靠人工打药施肥,差不多需要20个工人连续工作4天到5天,使用剂量没法精准控制不说,还会造成折损,光人工费、药品费就要上万元,而使用无人机,只需要2名到3名飞手,不到2天就能完成全部作业,每亩地才要8元钱,省事又省钱!”民和县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铁令梅站在田埂上算起了经济账。
据铁令梅介绍,这些“空中飞侠”的厉害之处远不止效率高。传统人工打药,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喷洒不均、作物损伤的问题。但植保无人机自带“黑科技”——强劲的旋翼气流像无形的手,轻轻掀开叶片,让农药既能覆盖叶面,也能渗透到叶片背面;高雾化喷头喷出的药剂,细密得如同云雾,均匀附着在作物的每一处角落,实现360度无死角“防护”。有了它们,病虫害再难钻空子,果蔬的“健康指数”直线上升!
事实上,无人机助力果蔬增产只是民和县科技助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民和县全方位将科技融入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在种植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成功推广,充分利用大豆固氮养地的特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了“一田双收、稳粮增豆” ,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种业发展方面,民和县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建设脱毒马铃薯实验室,在北山乡建立原种生产基地,推广繁育地方特色马铃薯种薯,为打造“北山洋芋”特色品牌奠定基础;在蔬果繁育上也下足功夫,在不同乡村建立蔬菜良种繁育基地,推广繁育“总堡葱”等传统特色品种。
此外,民和县还积极探索农业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不少农户和合作社借助电商平台,将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从种植到销售,科技贯穿于民和县农业发展全过程,持续推动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全媒体记者 郝志臻 摄影报道)
来源:海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