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弘扬和传承五四精神,进一步激励广大检察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组织青年干警开展了五四青年节读书分享活动。
为弘扬和传承五四精神,进一步激励广大检察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组织青年干警开展了五四青年节读书分享活动。
今天分享青年检察干警阅读《为祖国深潜》后的相关感悟,让我们一起从黄旭华院士的人生轨迹中不断汲取奋进力量,在履职尽责的具体行动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以深潜精神为帆 扬起检察青年奋进之楫
阅读《为祖国深潜》,黄旭华院士以三十年青春隐姓埋名、突破技术封锁的奋斗历程,不仅展现了科技报国的伟大情怀,更让身为检察机关办公室青年干警的我深刻感悟到这些精神品质与新时代检察工作的内在共鸣,为自身成长与职业发展指明方向。
敬业奉献是检察工作者的立身之本。黄旭华院士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在核潜艇研发的隐秘战线上默默耕耘数十载。这份对事业的纯粹坚守,与办公室工作的特质高度契合。检察机关办公室承担着文件流转、综合协调等基础性工作,虽不直接参与案件办理,却关系着检察业务的高效推进。作为青年干警,我深知唯有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份文件、每一次会议、每一组数据,将个人价值融入检察事业发展大局,才能在平凡岗位上践行法律监督机关的使命担当。
勇于创新是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面对国外技术封锁,黄旭华团队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魄力实现技术突破,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创新思维在新时代检察工作中的重要性。当前,检察工作正经历数字化转型,办公室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既要传承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更要主动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用创新手段提升工作质效,为检察工作现代化注入青春活力。
坚韧不拔是攻克工作难题的重要保障。黄旭华院士在科研道路上遭遇的重重困境,恰似办公室工作中常遇到的挑战:紧急任务的时间压力、协调多方的复杂局面、事务性工作的琐碎重复……这些都需要我们以顽强的毅力和耐心去应对。作为青年干警,在面对困难时,我将始终以黄旭华院士的精神激励自己,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在反复打磨文稿、优化工作流程、处理突发任务的过程中锤炼本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个人成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黄旭华院士的“深潜”精神既是一面镜子,照见青年检察干警的责任与使命;更是一座灯塔,指引我们在服务检察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以敬业诠释忠诚,以创新开拓进取,以坚韧砥砺前行,努力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检察先锋。
无名英雄潜水底,碧海丹心铸国器
在南海的惊涛骇浪下,一艘承载着大国使命的核潜艇无声游弋。黄旭华,这位将名字隐入深海、将生命献给国家的科学家,用毕生践行了深潜者的使命。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曲科技报国的壮歌,更是一面映照担当使命精神的明镜。当我们在检察改革浪潮中追寻精神坐标时,不妨从黄旭华的人生轨迹中探寻信念的光芒,为同行者照亮前进的航程。
以生命丈量忠诚深度
1958年,北京秋日的银杏树下,34岁的黄旭华接到一纸调令,从此消失在亲友视线中。
在葫芦岛冰冷入骨的试验场,黄旭华及团队用算盘打出数以万计的数据。在“中国搞不出核潜艇”的轻蔑眼神下,他们用五年时间让第一艘核潜艇横空出世。
这种沉默中的爆发,恰似深海中的核潜艇,不必浮出水面彰显存在,却在静默中积蓄改变格局的力量。正如他在日记中写道:“祖国需要我成为海底的一块礁石,我便永远深藏波涛之下”,定力如斯,让人深感忠诚的纯粹与伟大。
这份忠诚,在检察工作中同样也是立身之本。检察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工作。每一个案件的办理,都关乎着社会的公平正义、群众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维护,党和人民的信任与期待能否得到回应。只有真正把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融入血脉,才能在任何环境下都践行好“三个善于”,让每一起案件的办理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用专业精神铸造钢铁巨鲸
对专业的不懈追求在黄旭华的人生中熠熠生辉。在技术封锁年代,黄旭华创造性地提出“水滴线型”设计,用玩具模型反复拆装推演流结构;在缺乏计算机的时代,他建立“参数筛选法”,将复杂系统分解为十万个技术节点。
作为在核潜艇研制一线坚守时间最长的科研工作者,他和团队的成功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瞬间爆发,而是将个人生命投入岗位需求的持久燃烧。这种百折不挠的攻坚精神和创新精神投射在法治领域,与检察人求极致的专业精神不谋而合,检察人办理疑难复杂案件时,当有黄旭华破解核潜艇技术难关时“致广大而尽精微”的钻研态度;维护公平正义时,当如深潜者“不达目标不返航”般英勇无畏。
新时代,检察人员更要勇立改革潮头,善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法律监督的质效。比如,通过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对海量的案件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监督线索,实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转变。同时,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式,积极探索符合司法规律、适应时代发展的工作新机制,为检察事业注入新活力。
让担当作为在时代回响
当晚年的黄旭华颤巍巍写下“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时,没有付出的悲情,只有担当者的气魄。自从踏上核潜艇研究道路的那一刻起,黄旭华便知道自己背负国家最高机密,无法赢得生前身后名,隐姓埋名三十载,只为换取国家核潜艇事业破浪前行。
他把重任牢牢担起,把名利轻轻放下的无私无畏,深刻启示着新时代干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检察工作中,部分工作的开展、部分案件的办理可能短期内难以显现亮眼成绩,甚至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却默默无闻。此时,当以黄旭华为镜,不将目光局限于个人荣耀,而是聚焦服务大局的整体效果。政治工作不盲目堆砌“文山会海”,还需入脑入心。业务工作不简单追求案件的 “办理数量”,更重监督实效。真正的实绩,不是为个人简历添彩,而是为法治建设奠基。
真正的担当,不是流于形式的口号,而是践行检察为民。“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黄旭华用一生恪守的铿锵誓言,也是当代检察人笃行不怠的价值选择。
真正的深潜者从不在意水面的浪花,因为他们的能量早已在无垠的深海中永流。在全面深化检察改革的时代浪潮中,我们检察人当效黄老一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胸怀,锻造忠于法治之魂;以术业有专攻的工匠精神,磨砺监督本职之剑;以“枝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扛起服务大局之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航程中,继续书写新时代检察事业的壮丽篇章。
来源:武汉东湖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