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加速绘就城乡发展新画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2 09:05 2

摘要:5月21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了“权威部门话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太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加速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聚焦“立足太原、加工全省、服务全国”的目标定位,稳字当头、提质增效,着力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加速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新格

5月21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了“权威部门话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太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加速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聚焦“立足太原、加工全省、服务全国”的目标定位,稳字当头、提质增效,着力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加速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太原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稳生产 稳保供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推动粮油生产落实到田到人,确保不误农时、足量播种,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6万亩以上,产量达到5亿斤以上。据统计,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4.6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53.5%,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9%以上。加大良种推广力度,积极创建有机旱作集成技术示范区,实施粮油作物“一喷多促”,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
坚持“稳粮、强菜、优果、兴牧、扩药、增花”的结构调整思路,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万亩千片百园”蔬菜产业,新发展设施蔬菜5000亩。优化养殖基地布局,培育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场,2024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74万吨、3.08万吨、6.78万吨。
打造智慧渔业,太原市管水域养殖面积达3478.5公顷,水产品产量3672吨。培育推广“名优特新”葡果品种,壮大清徐葡萄、西沟苹果、碧山水蜜桃、南翟西梅、古交华阴杏等特优果品,水果年产量保持在10万吨左右。持续优化花卉种植结构,打造太原花卉品牌,全市花卉面积达到3600亩,花卉生产及经营主体500余家。
创发展 提品质
2024年,太原市蔬菜产量80.7万吨,总量有余,但冬春自给率不足,为此,太原市不断优化“万亩千片百园”产业布局,采取大田蔬菜设施化、中小拱棚天桥化、老旧温室升级化、新建温室现代化的“四化”措施,推动蔬菜自给率提升。2024年新投产1个年出栏12万头生猪项目,全年猪肉产量2.46万吨。大力推广“鱼混+”生态养殖新模式,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建成了一批设施渔业养殖池,2024年水产品产量3672吨。今年3月,太原市印发了《关于大力提升农产品自给率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三年实施方案》,下一步将重点从设施蔬菜、生猪生产、设施渔业等方面,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持续开展“百万乡品进省城”活动,精准对接省城居民需求,力促农业经营主体、批发市场与加工流通企业融合,鼓励发展订单农业,进一步丰富省城居民多样化农副产品需求。重点围绕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产地,合理布局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保障农产品高质量出村进城,让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更顺畅。
此外,结合乡村休闲旅游区域分布,太原市打造“一小时车程”乡村休闲旅游圈,推出了南部田园风光体验带、北部黄土风情领略带、东部生态康养休闲带、西部山水人文观光带、西北部汾河水源度假带等5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生态康养、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民宿等形式多样的休闲旅居地。培育“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个、“山西美丽休闲乡村”15个,全市规模以上乡村休闲旅游经营主体发展到133家。
强政策 惠民生
太原市在全省率先印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方案》,既注重乡村“硬件”提升,也将“软件”摆在重要位置,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档、公共服务完善、乡村产业延链、集体经济壮大、治理效能提升、群众精气神提振等“七大工程”。全市633个行政村清垃圾、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4%以上,位居全省首位。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广泛推广“网格化”“积分制”“帮代办”“一支队伍管执法”等经验,累计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6个,省级乡村治理试点县和示范村镇3个。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到69.51%、文明乡镇占比95.65%,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和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全覆盖。
下一步,太原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深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为重要任务,聚焦“立足太原、加工全省、服务全国”的目标定位,按照“12675”工作思路,围绕 “一个目标”(乡村全面振兴),守牢“两条底线”(坚守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突出“六项重点”(设施蔬菜、畜牧养殖、渔业生产、花卉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实施“七大行动”(粮食安全和巩固衔接固本行动、设施农业提升行动、特优农业提质行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行动、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打造行动、和美乡村建设示范带动行动),强化政策、项目、科技、改革、服务“五大支撑”,特别是落实好《关于大力提升农产品自给率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三年实施方案》“1+6”政策体系,全力打造全省特优农业排头兵、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本报记者 张丽)

来源:山西青年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