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位于青铜峡工业园区的宁夏鼎辉科技有限公司,以数字赋能,重塑固废循环新生态,推动生产向智能化、绿色化跃升,不仅让18万吨含锌工业废渣变身“城市矿产”,更以“数字之翼”跑上冶金行业绿色智造新赛道。
位于青铜峡工业园区的宁夏鼎辉科技有限公司,以数字赋能,重塑固废循环新生态,推动生产向智能化、绿色化跃升,不仅让18万吨含锌工业废渣变身“城市矿产”,更以“数字之翼”跑上冶金行业绿色智造新赛道。
“‘黑色冶金固废—有色高纯金属’的循环模式,破解了钢铁与有色行业资源协同难题,入选自治区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典型案例。”5月20日,宁夏鼎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栋介绍。
走进鼎辉科技,工业云平台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流勾勒出生产线的"数字镜像",该公司依托宁夏冶金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再生电锌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从原料投放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通过改造传统设备、加装远程传感器,68%的生产设备完成"上云"改造,关键工序数据采集率达100%。
“过去工人要现场巡检十多个控制点,现在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就能远程监控。”鼎辉科技技术负责人介绍,数字化转型使熔锌工序自动化程度提升至95%,废品率下降15%,年节约标煤超3000吨。这套"智慧大脑"还能根据实时数据自动优化工艺参数,让锌金属回收率稳定保持在93%以上。
鼎辉科技自主研发的"富氧焙烧—湿法电积多段耦合集成处理技术",在数字赋能下焕发新活力,攻克了传统工艺能耗高、金属回收率低的行业痛点。该技术通过多段耦合工艺,实现锌、铁等多金属高效提取,年处理含锌废渣18万吨,年产再生锌锭、高纯锌及锌合金2万吨,次氧化锌和铁精粉各1.5万吨,资源综合利用率达行业领先水平。目前,公司再生锌产品占据宁夏市场份额超80%,并成功将氨法电锌工艺延伸至金、银、铟等稀贵金属提取领域,为冶金固废“吃干榨净”提供技术范本。
在氨法电锌工艺数字化升级中,鼎辉科技联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优化生产工艺,升级改造设备等手段。同时加入远程传感器等智能化设备、MES生产控制执行系统,实现了熔锌工序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近三年,团队承担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4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自主研发项目12项,累计获国家专利28项,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并作为贺兰山实验室参建单位,其研发成果为行业标准制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在冶金云平台上,黑色冶金固废与有色高纯金属实现了"跨界"循环。企业将“工业互联网+”与“废旧锌资源综合回收循环利用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推动企业向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升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转型、个性化订制等方向发展,高效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质量、能耗、环保、安全等问题,打造的"黑色固废—有色金属"数字供应链系统,可实时追踪钢铁企业废渣成分,自动生成定制化处理方案。通过与上下游企业数据互联,每年协同处置冶金固废超18万吨,带动区域产业链减碳6352余吨。
从传统冶炼到智慧工厂,从人工操作到数字驱动,鼎辉科技用“比特”赋能“原子”的实践,正在重塑循环经济的产业形态,以数字之笔,书写绿色高效的发展答卷。
“将以数字赋能,打造自治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推动氨法电锌工艺标准化,拓展锌基新材料品类,为我国冶金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宁夏方案’。”张栋表示。(宁夏日报记者 丁建峰)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