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前,他因发展到严重呼吸困难接受气管切开术,从此与呼吸机形影不离。辗转多家医院,医生均告知“终身依赖呼吸机”,家人也默默接受了这一结局。
小琦自幼确诊重症肌无力,随着病情进展,肌肉萎缩逐渐蔓延至呼吸肌。
一年前,他因发展到严重呼吸困难接受气管切开术,从此与呼吸机形影不离。辗转多家医院,医生均告知“终身依赖呼吸机”,家人也默默接受了这一结局。
然而,正值青春的小琦不甘心:“我才20岁,我想自由呼吸,想好好活着!”
经病友推荐,小琦一家来到滨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全国首批“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科培训基地”,这里曾帮助无数呼吸机依赖患者重获新生。
接诊后,李凯述主任与吴萌萌护士长带领的呼吸康复团队迅速行动,联合神经内科、营养科、心理科、康复科等多学科专家展开MDT会诊,为小琦量身定制了“三步走”脱机计划。
第一步,重建信心
长期的呼吸机依赖让小琦对“脱机”充满恐惧,甚至听到这个词便会心悸。心理治疗师通过每日疏导,逐步缓解其焦虑;呼吸治疗师为他佩戴气切“说话瓣膜”,当小琦时隔一年再次发出声音时,病房内一片哽咽。“我能说话了……我真的还能好起来!”少年的眼中重燃光芒。
第二步,唤醒呼吸肌
针对肌肉萎缩,团队采用呼吸肌耐力训练、气道廓清技术及个性化营养方案。每天,治疗师“威逼利诱、循序渐进”带他耐心进行三球呼吸训练、膈肌电刺激、OPEP/PEP治疗,甚至推着轮椅陪他在走廊“遛弯”锻炼肺功能。“疼,但我想坚持!”小琦的咬牙坚持,让团队动容。
第三步,科学脱机
在严密监护下,团队通过渐进式脱机策略,从每日短暂脱机到逐步延长自主呼吸时间。每一次尝试,医护人员24小时值守;每一次进步,全科欢呼鼓舞。
历经26天的鏖战,一个清晨,阳光洒满病房。在呼吸康复团队和家属的见证下,小琦成功脱离呼吸机,拔除气切套管。
他深吸一口气,颤抖着说出:“谢谢……我能自己呼吸了!”这一刻,母亲泪流满面,医生护士为他欢欣鼓舞,小琦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成为对生命奇迹最好的注解。
滨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省内呼吸康复领域的标杆,始终践行“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模式,针对重症肌无力、慢阻肺、呼吸机依赖等疾病患者,创新应用多学科协作、精准化评估和个性化康复方案,帮助众多病人解除了病痛。
团队累计完成数百例复杂脱机案例,为无数家庭点亮希望。
联系人:胡斌 李红娜
来源:每日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