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密码》口碑逆转,王者变青铜,张颂文演技被质疑?

B站影视 2024-12-20 02:38 1

摘要:《清明上河图密码》原小说作者叫冶文彪,是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打造的历史悬疑小说,为画中824个人物编织构建了一个宏大巧妙的悬疑世界。

《清明上河图密码》光看它的创作背景和演员阵容,就知道开篇必爆。

果不其然,一开播就冲上热搜,收视率轻松突破 2.6%。

央视不会随随便便上剧的,该剧的创作来头着实不小。

《清明上河图密码》原小说作者叫冶文彪,是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打造的历史悬疑小说,为画中824个人物编织构建了一个宏大巧妙的悬疑世界

据说作者整整布局了十年,一年更一本,整个系列按照士、农、工、商、兵这五大人群来写的前5部,第6部则是收官之作。

很多人读完后惊为天人,这个系列也被书迷誉为融合历史与推理悬疑的旷世之作。

而此剧正是由此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演员阵容方面,则由因《狂飙》一炮而红的张颂文老师领衔主演,女主由演技一流的百花奖影后白百何出演。

其他配角也是公认的演技派,有周一围、林家川、侯岩松、李乃文等人。

原以为是个王者,会出现像去年年底大爆的《繁花》一样的盛况。

但事实证明,有好的故事蓝本,好的演员阵容,最终呈现的结果可能并见得一定会好。

随着剧情铺开,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失望和吐槽。

小编盘点了一下,口碑逆转主要原因有3点,其中被诟病最多的,居然是张颂文的演技。

但网友的吐槽点是否真实客观呢?接下来就由小编一一分析道来。

《清明上河图密码》以宋代名画为切入点,一开篇便大幅展示东京城的繁华风貌。

张灯结彩,烟火璀璨。

看这精致华丽的画面,让我们都沉浸在宋朝东京城的繁华当中,能深切感受到当时老百姓的幸福欢愉。

原以为这是加分项,不料却被部分网友吐槽:画面太过虚假,一点都不真实。

这里小编还真要替剧方喊一声冤。

剧方原本是想呈现更好的视觉效果,没曾想却成为了槽点。

呈现东京城的繁华景象,完全可以“写意”,不一定非要“写实”

只要能让观众深切感受到当时东京城的繁荣昌盛就行了。

把整个画面的视觉效果提升,让观众看得赏心悦目,难道不好吗?

这不就是科技进步的意义所在吗?非要较真?

非要像当年的《水浒传》那样去呈现东京城的风貌?

这样的画面是真实了,但也只剩下真实了,没有美感可言。

用脑子想想,那可是20多年前的电视剧了,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也只能拍这样的实景了。

但随着社会科技进步,现在能呈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了,为什么不可以用新技术呢?

没错,该剧大量采取了“虚拟拍摄”,这个技术现在已经很成熟了。

区别于绿幕抠图呈现出来会很假,这个新技术不但能呈现出较真实且精致的效果,还能大大提升拍摄效率和节省人力成本。

工夫影业总经理,该剧联合出品人、总监制陶昆表示:

“大场景戏由于选景难、花费大、代价高等因素,对很多导演都是个挑战,而虚拟拍摄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LED屏分辨率达1.5亿像素,不仅亮度远超普通屏幕3倍,更解决了虚拟拍摄不能拍动作戏等难题。”

提升画面视觉效果是每一个电视创作者都想去追求的,也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还能提高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所以你说,用新技术呈现这样精致的视觉效果有什么不对吗?

这一点被原著粉吐槽得最严重。

小编是没有读过原著的,所以对于“符不符合原著”这个问题没有什么话语权。

但诚如这位兄台所说:书归书,戏归戏。

载体不一样,呈现方式不一样,所以情节不一样太正常不过了,本来就是改编。

是否按照原著来其实不是关键点,关键点还是作品质量如何。

我能理解书迷的不满,毕竟先入为主,已经看过原著了。

但有一说一,改编成电视剧,考虑的因素本就比较多,既要符合当下的电视剧市场,还要考虑到选角人物的呈现情况是否与之匹配。

其中需要做很多取舍跟平衡 ,所以改编的难度不亚于新创一个剧本。

原著中的赵不尤,是一个文武双全、勇猛无双、光明磊落的智者,几乎完美。

但现实中有这样的人物吗?有,但被编剧舍弃了。

该剧将赵不尤改成一个更趋于现实主义的,且有成长性的主角。

这样的改编没毛病,我们可以看到主角成长线,也可以看到一个普通人最为真实的样子。

而就剧情而言,目前来看“梅船案”和“甘亮失踪案”的逻辑线都经得起推敲,剧情没毛病。

而且剧情节奏也不拖沓,赵不尤既要和顾震共同查案,又要找机会撇清妻子温悦的嫌疑,紧张又刺激,看点满满好吗!

有人质疑张颂文演的赵不尤,没有半点小说中描写的气场。

前面已经说了,剧中赵不尤的角色编剧是有考量过的,赵不尤不再是书中那副文武双全、 刚烈猛厉的样子了,而是给他重新塑造一个“小人物有大智慧”的形象

“唯唯诺诺”貌似是大部分观众对这个人物的出场初印象。

面对上级,他的眼神战战兢兢的。

结合情节细想,这样的表达合情合理,一个在基层做了十几年的文书小吏,天天要看领导的脸色行事,按逻辑就是这一副模样的。

如果一副趾高气昂,很凶猛威武的样子,反而不像一个在官场底层混迹多年的人。

显然张颂文老师考虑过这个人物背景逻辑,才会这么去演的。

而其实,“懦弱”只是赵不尤为了生存不得不做的伪装。

张颂文老师的表演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把人物内核里的机智与聪慧逐渐显露出来。

看,从战战兢兢到为了破案霸气回怼,张颂文的情绪是层层递进的,属实精彩。

而随着剧情的推开,赵不尤的反应迅速、聪明睿智也越来越明显了。

为了掩盖尸身不被发现,他利用后台道具上演了一出“双头怪”好戏。

为了修改落水排查名单,去掉妻子的名字,他使出调虎离山之机,用一个蛤蟆吸引众人的注意力从而实现偷梁换柱。

桩桩件件都体现了他的心思细腻。

观众这才猛然发现,原来这个人物的底色是“大智若愚”、“不动声色”、“扮猪吃老虎”。

这样一个“小人物有大智慧”的角色,张颂文的表演自然是拿捏到位的。

至于很多人诟病的“张颂文古装违和感”,小编则认为是因为《狂飙》中强哥的形象太深入人心所致。

部分观众对高启强这一角色的滤镜太深,就看不习惯颂文老师的古装扮相了。

殊不知,张颂文其实就是演古装剧起家的,不过这已经是12年前的事了。

大部分观众认识张颂文都是因为《狂飙》,因为高启强这个角色过于深入人心,所以观众对张颂文的古装扮相不适应。

也能理解吧,但这并不能归咎于人家的演技。

至于有人吐槽的台词别扭,没有古代文人说话的腔调,这算不上什么缺陷,而是为了观感流畅自然。

另外,不知道大家发现没,这剧的风格其实并非传统的“正剧”,而是自带小幽默,为了让观众会心一笑,会穿插一些“喜剧效果”。

看观众的反应就知道了,满屏的“哈哈哈哈哈”。

剧中时不时会抛出一个笑点,搭配上背景音效,显然这是非传统的古装探案正剧,而是融合了一些轻喜剧元素。

制片方的野心不小呀,不想走传统破案剧风格。

总之,对台词语言的评价,核心还是应当回归到是否有效塑造了人物性格和推动了剧情发展。

所以,对于这些争议来源,更多是因为《狂飙》实在太火了。

张颂文老师之后的作品很难再复刻那样的盛况,没办法,前者光芒太盛。

但只因观众期待太高而对之诸多不满的话,也未免太可惜了。

即使不能成为像《狂飙》那样的王者,就目前的播出情形来看,该剧也算得上是一部诚意满满之作了。

至于张颂文老师的演技,真的没理由去质疑,你们觉得呢?

来源:吉棠说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