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不止关乎爆发力、爆震极限或摩擦控制,它是工程师手中的武器,是将机械金属变成驾驶灵魂的仪式。而在2025年,一个仍坚持自然吸气、后驱、V8的四门轿车,还能合法售出500台,那便已经是神迹。
在发动机的文明里程里,转速曾是一种信仰。
它不止关乎爆发力、爆震极限或摩擦控制,它是工程师手中的武器,是将机械金属变成驾驶灵魂的仪式。而在2025年,一个仍坚持自然吸气、后驱、V8的四门轿车,还能合法售出500台,那便已经是神迹。
就是这台雷克萨斯IS 500 Ultimate Edition,是雷克萨斯写给我们的一封告别信。
其来自一个已经几乎退出激情赛道的品牌。
讽刺的是,正是这个以“舒适”“静谧”“保值”著称的日系豪华品牌,在涡轮与混动潮水淹没北美、欧洲和亚洲时,把最后一颗5.0升、472匹马力、535Nm的自然吸气心脏,放进了这辆后驱中型轿车的前轴之后。
更不可思议的是,它还没换代。
平台仍是N系列的改款,车重超过1700公斤,8速自动变速箱早已不是最新款,内饰用着塑料和仿麂皮,底盘几乎没有电子魔法。
但它发动的时候,V8的魔法依旧存在。
上世纪90年代末,2UR-GSE V8诞生于F计划。不是为了皇冠,不是为了LS,是为了一个疯子构想 —— 雷克萨斯要造一台能在纽北跑赢911的自吸GT,它叫IS-F。它的后代是RC F,是GS F,是LC 500。
而IS 500,是这台发动机的最终形态。
这台引擎与如今显得格格不入。
它没有任何增压装置,完全靠气门正时与升程调节在不同转速区间切换燃烧策略,引擎缸径94mm,冲程89.5mm,压缩比12.3:1,转速红线在7,300rpm。缸盖是VVT-i,机油泵可变流量,活塞铸造铝合金,连杆为高强度锻钢,每个气门由氮化钢制成的滚轮式摇臂驱动。
雷克萨斯没有把这台机器装进下一代平台,而是决定让它寿终正寝。
IS 500车架来自2013年的N平台,是丰田当年为GS、Crown和Mark X开发的后驱中大型架构,结构保守、重心偏高、轻量化不足,按理说并不适合装进一台大排量V8。
这台IS 500终极版没有在机械方面做出改变,引擎调校和普通版IS 500完全一致,而它的特别之处,采用名为「Wind」的金属灰漆,是带有钛蓝色粒子偏光的多层涂装,在自然光下呈现出淡银与冰蓝交错的冷色调,与那套磨砂黑的19寸BBS代工锻造轮圈一起,一如既往的很JDM。
这套BBS轮圈比原厂铝圈轻了2.8公斤。
减的不只是重量,还有转动惯量。同时还匹配Brembo六活塞红色卡钳与大直径前通风打孔碟,换掉了原来的四活塞版本。后刹车仍是两活塞,刹车总成没有碳陶、没有主动散热、没有风冷管,但街头跑足够了。
内饰变化更小。
采用合成皮革与仿麂皮,红色安全带与中控台上的金属编号铭牌提醒你这是一台限量500辆的驾驶机器。
你可以说这台车过时。
8AT换挡,转向没有电子比变换,后桥没有主动转向,车载系统用的是上代界面,HUD与ADAS都不够现代化。但它是当今最后一台可以合法买到的后驱自吸V8四门轿车。
它不是为数据而活,而是为驾驶体验感官而生。
IS 500的诞生不是为了挑战圈速,不是为了对标M、RS或AMG,更不是为了销量。它是品牌内部工程师们给自己留的一份礼物,也给车迷留一份证据 —— 机械信仰并未被完全抹去。
当你踩下油门,发动机在6,000rpm以上嘶吼穿透三层隔音棉,当方向盘在山路中转出一段清晰的弯心反馈时,它像是一种对现代性能车的呐喊。
虽然V8会继续存在于皮卡、SUV或者某些超跑里,但不会再出现在像IS 500这样的纯朴亲民的四门轿车上。
这台车没有魔毯空气悬挂,没有复杂的后轮转向系统,也没有漂移模式或扭矩矢量分配。它靠的是一整副已经服役十余年的机械骨架 —— 一套传统、清晰、刚性的动力结构。
这一代结构依然保有大量当年工程师留下的保守而纯粹设计:双A臂前悬、多连杆后悬、可变阻尼但非主动调节、物理意义上的前后配重调整。
其标准Torsen限滑差速器被布置在后桥中部,采用对称轴线布局,没有扭转补偿器,也没有电控断开结构。这种布局保证油门开启后,每一分动力都会从传动轴送往差速器,精准,及时。
IS 500采用电动助力,但助力调校得极为克制,基本无虚位,路感清晰。13.0:1的齿比让它在低速回旋中略显急躁,但到了连续弯中,它却如同老宝马那样展现出连贯一致的回正力矩。
动力输出方面,没有涡轮增压所带来的爆发式踢背感,2000rpm以下它像一台惯性较大的V6,直到3500rpm过后声音变得清脆,5500rpm后推力才开始持续线性攀升。
变速箱是熟悉的AA80E 8AT,液力变矩器结构,这使得其换挡过程并不锋利,却异常稳定。这台变速箱在高转速降挡时的转速补偿极为精准,在Sport S+模式下甚至允许短时间拖入接近红线的降挡,带来声浪爆鸣。
方向盘换挡拨片金属质感很强,虽然行程略长,但每一次拨动后,降挡完成前的那0.3秒恰好是踩油出弯的准备时间,这是一种“合时宜”的准确。
该车前后配重53:47,接近中置布局的前后平衡。
引擎整体位于前轴之后,配合轻量化铝制前机盖与机舱重配线束布置,整车转向惯量保持在一个非常合理的范围内。最重要的是,整车悬挂结构并未使用空气弹簧或主动平衡系统,而是依赖多连杆几何角度设计,让车身在没有电控介入带来的虚假反馈。
这台2UR-GSE引擎,5.0L自然吸气V8,是丰田LFA计划遗产中唯一存活到今天的民用版本。它不是基于涡轮机体妥协设计的自吸机,而是一台为高转速而生的高压缩比大排量发动机。
缸径94mm、冲程89.5mm,压缩比高达12.3:1,采用双VVT-i结构,并具备D-4S双喷系统,进气管路长度可变,进气节气门为电子控制独立驱动。红线设定在7300rpm,功率峰值472匹@7100rpm,峰值扭矩535Nm@4800rpm。
在改装方面,最核心的改装点在底盘与ECU。
原厂进气路径为大面积纸质空气滤清器+两段式可变进气岐管。已有厂商提供高流量进气风格替代件,使用封闭式碳纤或金属壳体,保留原始进气传感器(MAF)座,直接替换原厂空气盒,对空气流量提升约9~11%。
ECU方面,解锁高段喷油图与点火提前角逻辑,可将峰值功率提升至约490匹,同时改善VVT-i切换点逻辑,提供更流畅的4500~6000 rpm扭矩爬升线。
传动系统方面,后桥使用Torsen T-2限滑差速器,桥比为3.13:1,适合高速稳定巡航与弯道温和加速,但若以快攻山路或短圈赛道为目标,建议更换为3.73桥比,可将加速时速阶段提升至2、3挡之间。
IS 500使用双A臂前悬架+多连杆后悬结构,全车副车架为铝合金压铸件,具有极高的刚性与优良的四轮定位保持性。原厂避震为被动可调式阻尼器,支持三段调节,但不具备主动悬挂反应能力。可以更换KW V3或Öhlins DFV避震套件,提供独立压缩/回弹调节功能,并可根据赛道设定选定弹簧刚度。
电控系统方面,IS 500保留了车主高度介入空间。
ESC系统支持完整关闭,TC可独立关闭,刹车优先系统设定较宽松,适合手动控制滑移。在实际道路或赛道日使用中,Sport+模式下介入逻辑保守,但切断ESC后转向过度姿态保持时间明显延长,有利于热衷尾甩的驾驶风格。
最后一点,在车体结构强化上,IS 500并未配备车顶下撑杆或车尾V形结构杆,若有赛道使用需求,建议加装底盘中部X结构补强,以提高中段抗扭刚性,尤其是高侧倾时方向切换响应。
IS 500是目前极少数原厂车况极佳+改装延展性极强的后驱V8平台。
它没有数字电控的封闭系统,也没有新能源车黑盒电控单元,每一项机械机构都可以被读取甚至拆解重组。这是一个可以拿螺丝刀、数据线、换气滤、刷写器去改造的机器,而不是仅供观赏与保值的限量车。
当我们说它是“最后一台自吸V8后驱四门”,并不只是怀旧的浪漫,而是在确认:它是“最后一台你还能自己改的自吸V8后驱四门”。
这,才是它最值得纪念的部分。
来源:CL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