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借什么包谷?这是小卖部吗?我们家从来不欠人东西!"我妈站在院子里,手叉腰,一脸不高兴。
我赶紧从里屋出来,看见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站在门口,低着头不敢说话。
"没事,妈,我认识,是李大爷家闺女。"我急忙解围,冲那姑娘点点头,示意她别着急。
那是1988年秋天,我刚从部队退伍回来没多久。在一次野外拉练中,我不小心从三米高的训练墙上摔下来,把腿摔断了。医生说伤到了骨头,不适合继续军旅生涯,就办了病退手续。回到老家后,我整天闷在家里,心情低落,总觉得没脸见人。
"小彬,我爸说你家今年包谷收成好,能不能借我们十斤?下个月我大哥寄钱回来就还你。"那姑娘叫小红,是我们村东头李大爷的闺女,比我小两岁。
我妈在一旁嘀咕:"现在年轻人,连十斤包谷都要借,这日子怎么过啊?"
"妈,您别这样。"我小声劝了一句,然后转向小红,"没问题,我这就给你装。"
在部队那几年,我们班长老张总教育我们:"当兵的人,要学会互相帮助。"记得有一回我值班回来发现自己的被子没叠好,班长要罚我俯卧撑,是我上铺的老赵偷偷帮我重新叠了一遍。后来我问他为什么帮我,他只说了句:"咱战友之间,不就是要互相照应吗?"
我拿了个布袋,从粮仓里舀了足足十五斤包谷。
"多了,这也太多了。"小红连连摆手。
"没事,粮食嘛,不怕多。你们家几口人啊?"我一边往袋子里舀包谷一边问。
"四口人。我爸、我妈、我还有我弟。"小红回答,"我大哥在外地打工。"
我点点头:"那就更得多带点了。你爸身体还好吧?"
小红接过布袋,不好意思地说:"谢谢你,小彬哥。以后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送走小红后,我妈又开始唠叨:"你这孩子,当兵回来还是这么实诚。这年头,借出去的东西哪有还回来的?"
我笑笑没说话。在部队那会儿,我们连队有个老兵,叫老李,人称"连队活字典"。他常说:"做人要厚道,别计较那么多。当兵三年,不就是学会做人吗?"这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第二天一大早,我正在院子里按照军医教的方法做康复训练,小红又来了,手里拎着个篮子。
"小彬哥,这是我做的馒头,你尝尝。"她放下篮子,露出里面白白胖胖的馒头,还冒着热气。
我有点意外:"这么客气干啥?不用的。"
"你借我们包谷,我妈说得表示表示。"小红脸红红的,"听我爸说,你腿伤还没好利索,这段时间多吃点。"
看着那篮热乎乎的馒头,我突然想起了在部队时食堂师傅蒸的馒头。那时候我们连的炊事班有个胖师傅,绰号"面团子",他蒸的馒头硬得能砸核桃。有次夜训结束,我们排长为了鼓励大家,特意让炊事班加餐,每人发了一个热乎乎的馒头。那天晚上,虽然馒头还是那么硬,但捧在手里的感觉,真的很幸福。
"谢谢,替我谢谢李大娘。"我接过篮子,心里暖暖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腿伤慢慢好转,能拄着拐杖在村里走动了。每次路过李大爷家,小红总会出来打招呼,有时还会送些自家种的蔬菜给我们。
"小彬,今天怎么样?腿还疼不?"小红总会这么问。
"好多了,已经能站一会儿了。"我笑着回答。
一个月后,小红来还包谷,还多带了五斤。
"不用还这么多。"我说。
"我大哥寄钱回来了,应该的。"小红坚持道,"你这段时间腿好些了没?"
"好多啦,你看,我已经能不用拐杖走几步了。"我把拐杖放在一边,小心翼翼地走了几步。
那天下午,我鼓起勇气问小红:"你会织毛衣吗?"
她点点头:"会一点,怎么了?"
"能教我吗?"我有点不好意思,"在部队时,我看有的老兵会给家里织毛衣寄回去,我也想学。反正现在也没事干。"
小红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行啊,不过你这大老爷们儿,学这个干啥?手指头那么粗,能织出啥来?"
"闲着也是闲着,总得找点事做。"其实我是想找个理由多跟她接触,但这话我可不敢说出口。
就这样,小红隔三差五地来我家,教我织毛衣。天气凉了,每次她来,我妈都会泡两杯热茶。有时候我爸也会在一旁看热闹,嘴上不住地念叨:"当了几年兵,回来学织毛衣,这世道真是变了。"
说实话,我那笨手笨脚的,织出来的东西歪七扭八,线头到处都是。小红却从不嫌弃,总是耐心地教我:"这针要从下面穿过去,对,就是这样......"
"你在部队是干啥的啊?"有一次,小红一边织毛衣一边问我。
"我是通信兵,就是负责架电话线,架无线电台那些。"我回答。
"那挺厉害的嘛!要爬电线杆是不是?"小红眼睛亮亮的。
"可不是嘛,夏天最怕爬电线杆,那杆子烫得能煎鸡蛋。"我笑着说,"有一次执行任务,我们上山架设无线电台,突然下起了大雨,设备差点被淋坏,我们几个战友连续干了一天一夜,就睡在设备旁边,轮流守着。最后任务完成了,连长还表扬了我们班呢。"
"你们真辛苦。"小红认真地看着我。
我苦笑了一下:"辛苦啥啊,至少能为部队出力。现在好了,腿摔坏了,成了个废人。"
"别这么说。"小红白了我一眼,"我爸说,当兵的人都是好样的,就算退伍了,也比我们这些老百姓见多识广。你看你现在说话都有精神多了。"
听她这么说,我心里舒服多了。在部队那会儿,我们指导员老强总是抽空找我们谈心。有一次我站岗时睡着了,被他发现。我以为会受处分,他却只是说:"军人的品质不是穿军装时才有,而是刻在骨子里的。退伍后同样要做个好人。"那时不太明白,现在似乎懂了点。
冬天到了,村里冷得厉害。我用自己织的第一条围巾送给了小红,虽然歪歪扭扭的,但她却高兴得不得了,天天戴着。看她戴着我织的围巾,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我妈看在眼里,笑着对我爸说:"咱儿子这是开窍了。"
腊月二十九那天,小红来我家送年货,是她和她妈妈一起做的腊肠和年糕。
"小彬啊,你这腿好些了没?"李大娘关切地问。
"好多了,大娘,谢谢您惦记。"我笑着回答,"现在能走路了,就是不能干重活。"
李大娘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小红,意味深长地说:"小彬啊,你今年多大了?"
"二十四了,大娘。"
"小红二十二了,也到了说亲的年龄..."李大娘话还没说完,小红就红着脸跑出去了。
我一下子明白了李大娘的意思,心跳加速,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爸妈在一旁偷着乐,我妈还朝我使眼色。
过完年,我开始琢磨找工作的事。虽然腿脚不利索,但总不能一直靠父母养着。正发愁时,我们村支书找到我,说乡里要办个广播站,问我愿不愿意去当技术员。
"为啥找我啊?"我纳闷。
"你不是当过通信兵吗?这活儿你肯定行。再说了,你现在腿脚不便,这工作也不用跑来跑去,挺适合的。"村支书笑呵呵地说。
我想了想,点头答应了。工作虽然工资不高,每月才四十几块钱,但总算有了个奔头。在部队时,我们排长教育我们:"男子汉要自力更生,不能靠家里。"这话我一直记在心上。
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红时,她高兴得直拍手:"太好了!你以后就是我们村的'播音员'啦!"
我笑着摇头:"我只是管设备的,播音还得另找人呢。"
小红眨眨眼:"那你能不能推荐我?我初中毕业后就没事干,在家待着也是待着。"
我一拍大腿:"这主意好!你声音这么好听,肯定行!"
就这样,我和小红一起在乡广播站工作了。每天早上和傍晚,她负责播报乡里的新闻和通知,我负责设备维护。有时候线路出了问题,我就带着工具箱,拄着拐杖去检修。虽然行动不便,但我在部队学的技术派上了用场,心里挺自豪的。
广播站里有个老式录音机,我们经常用来播放歌曲。那时候最流行的是《军港之夜》和《走进新时代》,每次放这些歌,我都会想起部队的日子。有一次放《军港之夜》时,我还跟小红讲起我们连队的文艺晚会,说我表演过三句半,把她逗得哈哈大笑。
渐渐地,我和小红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有一天下班,我鼓起勇气问小红:"你愿意做我女朋友吗?"
小红红着脸,点了点头。
"我腿有伤,以后可能..."我有点忐忑。
小红打断我:"我爸说过,人品比什么都重要。你借我们包谷那会儿,我就觉得你是个好人。再说了,你腿脚不利索,我可以多帮衬着点,咱俩互相照顾呗。"
我心里暖暖的,想起了我们排长说过的话:"真心对人,就会收获真心。"在部队那会儿,我们都以为这是大道理,现在才明白,其实就是生活中的小事。
一年后,我和小红结婚了。婚礼很简单,但我请来了几个曾经的战友。他们从全国各地赶来,有的坐了一天一夜的硬座。看到他们,我心里特别激动。
我的战友老赵,还是那么爱开玩笑。他带来了一件特别的礼物——一条用军被改的床单,说是让我们睡得踏实。那床单绿油油的,硬邦邦的,一点也不适合婚房,小红嫌弃得不得了。但我特别珍惜,因为那是我军旅生涯的见证。
婚后,我和小红继续在广播站工作。日子虽然清贫,但过得踏实。我的腿伤慢慢好了,能正常走路了,就是遇到阴雨天还会隐隐作痛。小红总会在我腿疼的时候,煮一碗姜汤给我喝,还帮我按摩。
"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皮实。"小红常这么说,"要是换了别人,哪能这么快好起来。"
我笑着说:"那是,我们当兵的,出操天天五公里,负重十公里都是家常便饭。这点伤算啥。"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和小红有了一双儿女,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广播站早就不存在了,我后来去了乡里的电信所工作,一直到退休。小红则在村小学当了老师,教孩子们唱歌跳舞。
每当想起那十斤包谷的缘分,我就感慨万分。谁能想到,一次平常的借粮,竟然成就了一段姻缘?
有时候,我会跟孩子们讲起我的军旅故事,讲那些站岗放哨的日子,讲早上六点的起床号,讲我们如何在雪地里匍匐前进,讲我和战友们如何在艰苦环境中互相帮助。
"你们真的只能洗冷水澡吗?"儿子总是好奇。
"那是啊,冬天水都是冰凉的,洗完脸,毛巾能竖起来。"我笑着回答,"不过现在部队条件好多了,听说都有热水器,甚至有空调呢。"
小红常笑着说:"你这退伍老兵,一说起部队的事就没完没了,连睡觉都还会叫口令。"
我也笑:"那是啊,军营生活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没有那段经历,也不会有今天的我们。"
儿子上大学那年,突然告诉我他想去当兵。我拍拍他的肩膀,说:"去吧,别怕吃苦,军营会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但记得,无论当不当兵,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诚实、勇敢、乐于助人。"
小红在一旁偷偷抹眼泪,我知道她是舍不得,但也理解儿子的选择。
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我忽然回想起那年因伤退伍时的失落,以及后来因为十斤包谷而改变的人生。命运真是奇妙,它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往往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那扇窗,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小红。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