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BEYOND Expo 2025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开幕式的“独角兽创始人对谈”环节,四位来自不同前沿领域的创业者今天登台分享了他们对技术趋势与行业未来的洞察。Insta360创始人刘靖康、沃飞长空CEO郭亮、Agile Robots联合创始人赵悦凯,以及No
在BEYOND Expo 2025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开幕式的“独角兽创始人对谈”环节,四位来自不同前沿领域的创业者今天登台分享了他们对技术趋势与行业未来的洞察。Insta360创始人刘靖康、沃飞长空CEO郭亮、Agile Robots联合创始人赵悦凯,以及Nothing创始人裴宇,分别从消费电子、低空飞行、机器人和出海创业角度,讲述了如何在全球不确定性中坚持技术创新。无论是对AI带来的新机遇、不同市场的出海挑战,还是对行业生态的深刻批判,他们都展现了“不满足现状、勇于突破”的精神。
而在智能手机行业这片早已被巨头“卷”到极致的战场上,裴宇(Carl Pei)是极少数仍然敢于从零出发的人。他2020年创办的Nothing,试图为这个同质化严重的行业注入新的想象。
“我从小就很喜欢科技产品。”裴宇回忆道,“当我第一次拿到iPad和iPhone时,那种兴奋感让我觉得未来会越来越美好。”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也意识到行业逐渐失去了早期的那种激动人心的创造力。“现在每一代新产品都没有太多变化,大家越来越无感。”
在过去几年,全球社会情绪愈发低迷,经济压力、地缘政治紧张、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焦虑感,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不确定和担忧。“AI要来了,我怎么办?”成为不少人心中的隐忧。在这样的背景下,裴宇想做的却是另一件事:“我们能不能把过去那种对科技的兴奋感带回来?让人们再次对科技抱有积极、正向的情绪。”这正是他创办Nothing的初心。
我们是为数不多在做手机的创业公司
在裴宇看来,Nothing的存在不是为了迎合大众市场,而是希望以极致差异化唤醒人们对科技的情感连接。“虽然手机行业竞争激烈,但真正以创业公司身份参与的,是很少的。”他说,Nothing能够灵活聚焦一部分用户群体,不必像大公司那样面向所有人,“这让我们反而拥有了差异化的空间”。
AI应该增强人类,而不是替代人类
当谈到AI带来的变革时,裴宇是抱有比较兴奋的态度。他认为PC时代曾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创造力反而退化了,手机成了被动消费的工具。“大家都在刷社交媒体,好像越来越脑残。”他说,“但AI的到来或许可以让终端设备再次变成一个增强人类创造力的工具。我们不该害怕AI,而应思考如何用它来帮助人变得更强。”
不强调出海,而是全球协作
裴宇表示,Nothing从一开始就不把自己定义为一家“中国公司”或“海外公司”,而是用“全球协作”的视角去思考产品与团队布局。“比如说中国的消费电子供应链非常发达,硬件人才也很强,我们当然要用这部分最优质的能力。而如果说品牌建设,可能是欧洲国家更有优势,也该利用他们的优势。”
最近他也开始重新思考欧洲市场的潜力——那里有很多世界级大学,但毕业生却缺乏发挥空间。“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最聪明的年轻人聚集到Nothing,然后自己去培养他们?”他认为这是建立长期竞争力的关键。
印度是最“难啃”的市场,也是最好的试炼场
印度目前是Nothing最大的市场,占整体销量的一半以上。“挺麻烦的”,裴宇直言。他指出,印度消费者一方面注重STEM教育,技术素养高,对手机芯片、屏幕、内存等参数都很了解;另一方面,整体消费能力又有限。“这是一个对性价比极度敏感的市场,也是很挑剔的市场。”
但也正因为此,裴宇把它看作是公司的“训练营”,“如果能搞定印度消费者,去做其他市场可能会容易很多。”
面对苹果垄断的无力与希望
当谈到公司发展面临的系统性挑战时,裴宇毫不避讳地点出了苹果的生态壁垒。“苹果现在就是新的垄断者。他们的私有协议(ecosystem)造成了巨大的用户锁定。”他举例称,有朋友原本想换用 Nothing手机,但因为需要用AirDrop跟朋友分享照片,最终放弃了。“我们想做类似功能也做不了,因为他们不开放协议。”
不过裴宇也看到了正在改变的趋势——“欧洲和美国的监管机构已经开始行动了,苹果在多个市场面临反垄断调查,最近好像也有了一些正向进展。希望未来我们足够大的时候,也可以加入这个博弈。”
来源:动点科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