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虹口区某家宝燕壹号门口,六十岁的王阿姨举着褪色的会员卡冲进人群:"卡里还有七千块没花完,现在连张椅子都搬不出来!"她身后玻璃门上贴着"设备维修"的告示,落款日期还是三个月前。
2024年初,上海餐饮圈"炸开了锅"。
虹口区某家宝燕壹号门口,六十岁的王阿姨举着褪色的会员卡冲进人群:"卡里还有七千块没花完,现在连张椅子都搬不出来!"她身后玻璃门上贴着"设备维修"的告示,落款日期还是三个月前。
这家称霸上海滩二十年的海鲜酒楼,去年中秋还在虹桥店搞"充值十万送特斯拉"的活动。
穿貂皮大衣的胡老板亲自给顾客倒酒,拍着胸脯保证:"阿拉要做上海人代代相传的海鲜食堂!"转眼四个月过去,全城40家门店集体闭店,两千员工领不到工资,供货商在冷库里翻出成堆发臭的银鳕鱼。
时间倒回2003年夏天,刚抵押了家具厂的胡明宝蹲在外滩台阶上啃馒头。
对面海鲜排档里人声鼎沸,食客们举着啤酒杯追着帝王蟹跑。
这个温州汉子把最后半个馒头塞进嘴里,转头租下徐汇区300平米的店面。
别人在后厨偷偷用冻海鲜,他直接把养着活帝王蟹的水族箱搬到大厅。
"当时全上海找不出第二家透明厨房。
"在宝燕壹号干了十五年的老厨师老李比划着:"澳洲龙虾现捞现杀,蒸汽隔着玻璃都能喷到客人脸上。
"开业三个月,虹口店68元-斤的小青龙卖到断货,收银员点钞点到指纹磨平。
2016年愚园路宝燕商城开业那天,五层楼挤得水泄不通。
三楼儿童乐园飘着海洋球,五楼生鲜超市摆着刚空运来的东星斑,胡老板在海鲜池边接受采访:"别人做餐饮是生意,阿拉做的是生态链。
"周末单日客流量破万时,后厨蟑螂已经开始在洗碗池里开"运动会"。
危机其实早有苗头。
2021年静安店包厢里,顾客从青蟹钳子里夹出带着血渍的创可贴。
店长赔着笑脸说免单,转身在员工群发通知:"以后后厨垃圾袋扎紧点!"第二年亲子泳池查出大肠杆菌超标,家长们举着检测报告维权,经理却掏出一叠充值卡:"充三万送五千,马上给您换新水!"
最魔幻的是2023年中秋节。
松江店搞"充值送车"活动,二十多位顾客刚刷完十万定金,第二天就见卷闸门落了锁。
加盟商老张蹲在萧山机场货运站抽烟:"总部三个月没给我发海鲜了,还催着交二十万品牌费!"他后来才知道,公司股权早被转到胡老板表侄女开的保洁公司名下。
如今站在浦东宝燕总部门口,还能看见玻璃墙上褪色的"年度纳税标兵"奖牌。
保洁阿姨说,最后那几个月,财务室打印机整天嗡嗡响:"都是给供货商打的白条,墨盒换得比厨房抹布还勤快。
"
海鲜供货商老陈带记者钻进闵行冷库,手指戳着发绿的银鳕鱼:"这些货值八十多万,现在喂狗都不敢!"更惨的是基层员工,95后服务员小吴出示手机账单:"用借呗垫了三个月水电费,现在只能用酒楼椅子抵债。
"他家里还堆着六把雕花餐椅,椅背上"宝燕壹号"的金漆都快掉光了。
穿貂皮的胡老板消失了。
有员工说他去了新加坡,也有供应商在舟山渔港见过戴口罩的侧影。
但所有人都记得他2019年年会上的豪言:"等开到第一百家店,咱们去纳斯达克敲钟!"当时谁也没注意,他身后大屏幕播放的宣传片里,儿童乐园的滑梯已经掉漆。
业内人士算过笔账:五层楼的宝燕商城,日租金就要烧掉五万块。
2022年之后,海鲜成本涨了40%,服务员月薪却从5500压到4500。
"胡老板总觉得充卡的钱能填窟窿,结果会员储值池变成资金黑洞。
"某连锁餐饮 CFO 摇头。
在长宁区关了门的亲子乐园里,还能找到2023年圣诞活动的残迹。
褪色的彩带上印着"百年老店不是梦",角落里堆着没拆封的"特斯拉模型车"。
看门大爷嘀咕:"去年这时候,胡老板女儿在这儿办生日会,三层蛋糕切都没切就扔进了垃圾桶。
"
消费者维权群里,最年长的会员赵伯伯今年82岁。
他翻出2018年的充值单:"小姑娘跟我说充五万送八千,还能优先订养老院的床位。
"现在老人每天坐两小时公交,轮番到各家闭店的门前打卡:"就当给宝燕守灵了。
"
餐饮协会的专家点出要害:"从卖海鲜粥到玩资本游戏,只要老板开始惦记顾客兜里的存款而不是胃,这店离塌就不远了。
"虹口市场监管所档案显示,宝燕最后半年接到327起投诉,处理结果清一色写着"调解失败"。
路过南京西路时,还能看见宝燕壹号旧址新挂出的招牌。
川菜馆老板正在指挥工人拆海鲜池,氧气管和水泵堆在门口当废铁卖。
"这些设备当初花了三十多万。
"他踹了踹生锈的钢管:"胡老板要是专心烧菜,何至于此?"
暮色降临时,王阿姨把维权横幅卷起来塞进布袋。
她身后玻璃映出陆家嘴的璀璨灯火,那栋曾挂着宝燕广告的写字楼,此刻正亮着某互联网大厂的新LOGO。
来源:蒸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