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迈向新时代的征程中,构建素养课堂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素养课堂旨在超越传统课堂的局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导向,重塑课堂的生态与内涵。这一变革在课堂特征上突出“五变”,在观念导向上强调“四破”,为教育的转型与升级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与方向。
在教育迈向新时代的征程中,构建素养课堂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素养课堂旨在超越传统课堂的局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导向,重塑课堂的生态与内涵。这一变革在课堂特征上突出“五变”,在观念导向上强调“四破”,为教育的转型与升级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与方向。
一、课堂特征之“五变”:重塑教学新貌
(一)以学定教的理念变革
传统课堂往往以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在素养课堂中,以学定教的理念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起点和学习能力置于首位。例如,在一节初中英语阅读课之前,教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阅读一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短文,并完成一些简单的阅读理解练习。
同时,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记录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生词、难句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疑惑。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精准地了解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困惑点。
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引导,对于学生已经基本理解的部分则简略带过。这种以学定教的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教学更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先学后教的结构变革
先学后教颠覆了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固定模式,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知识的机会。以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剪纸、拼接三角形的三个角等方式,初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
在课堂上,学生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有的学生发现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可以拼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度的结论。教师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导,运用数学原理深入理解这一概念。
先学后教的结构变革,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也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和富有活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三)教学相长的关系变革
素养课堂强调教学相长,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单向传授的关系。在高中语文的古诗词赏析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一首古诗词进行解读和分析。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对诗词中的意象运用有独特的感悟,有的学生则在诗词的历史背景挖掘上有新的发现。
这些学生的观点和思考启发了教师,使教师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这首古诗词的教学。同时,教师也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理解偏差,补充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化背景,提升学生的赏析水平。
这种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促进了师生双方在知识、情感和思维等多方面的共同成长,营造了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四)少教多学的时空变革
少教多学为学生腾出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机会进行深度思考和实践操作。在中学物理的实验课中,教师在讲解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后,将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操作实验仪器、记录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
例如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学生们自己动手调整小车的质量、拉力的大小,测量加速度,并通过对多组数据的分析,深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在一旁进行巡视指导,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错误时给予适时的帮助。
少教多学的时空变革,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五)多样学习的方式变革
素养课堂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在地理课堂上,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视频,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区域地理特征、人口分布规律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到郊外观察地形地貌、岩石土壤等,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多样学习的方式变革,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拓宽了学习渠道,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观念导向之“四破”:重构教育思维
(一)破除教师中心论
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中心和权威,学生的话语权和自主性受到限制。在素养课堂构建中,必须破除这一观念。例如,在一堂项目式学习的课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导一切的角色,而是作为项目的引导者和协调者。学生们分组开展一个关于“城市环境保护”的项目研究,他们自己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并最终形成研究报告和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创意和想法,鼓励学生自主决策,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当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出现分歧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二)破除教材中心论
教材不应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而应成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在信息时代,知识来源广泛多样。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除了使用教材中的美术作品和知识体系外,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欣赏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风格特点和发展历程。
例如,在学习现代艺术时,教师组织学生在线参观现代艺术博物馆,观看艺术家的创作视频和访谈记录,让学生接触到教材之外更丰富、更前沿的艺术信息。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社会观察,进行艺术创作。学生们以校园生活、社会热点事件等为主题,创作了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生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
破除教材中心论,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破除知识中心论
素养课堂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软件使用方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思维。
例如,在教授编程课程时,教师通过设置实际项目任务,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程序或数据分析软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编程知识进行逻辑思考、算法设计和团队协作。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社会、文化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破除知识中心论,使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
(四)破除考试中心论
考试不应是教学的唯一目的,而应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和教师应树立全面的评价观。以音乐课程为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局限于期末考试的成绩,而是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表现、音乐创作、团队演出、音乐欣赏感悟等多方面的表现。
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积极参与合唱排练、自主创作歌曲、分享音乐欣赏心得等都将成为评价的重要内容。这种全面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追求兴趣和特长的发展,而不是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
破除考试中心论,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使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构建素养课堂的“五变”与“四破”,是对传统课堂的深度革新与超越。它要求教育工作者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重构教育评价体系,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教育向着更加科学、全面、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来源:简单是福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