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全行业沉迷“价格战”的虚假繁荣时,他怒斥这是“饮鸩止渴”;当资本追捧“智能驾驶”的泡沫神话时,他揭开“数据造假”的皇帝新衣;当车企疯狂内卷出海时,他担心国内价格战卷到海外,伤害中国汽车名片。三年前,魏建军拍桌而起的预言,当前正以警示性数据形态冲击行业神经——
「当理想主义的光穿透行业迷雾,我们都是被刺痛的眼。」
当全行业沉迷“价格战”的虚假繁荣时,他怒斥这是“饮鸩止渴”;当资本追捧“智能驾驶”的泡沫神话时,他揭开“数据造假”的皇帝新衣;当车企疯狂内卷出海时,他担心国内价格战卷到海外,伤害中国汽车名片。三年前,魏建军拍桌而起的预言,当前正以警示性数据形态冲击行业神经——据行业综合分析预测,未来三年或将出现数千家渠道网点调整、主流车企毛利率或将大面积逼近12%-15%生存阈值,还有2024年10月欧盟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征收总计最高达45%、长达5年的关税。
这位61岁的车圈清醒者,用三次“醒世真言”撕开行业遮羞布,却带领长城创下2024年净利润暴涨80%、欧盟售价超BBA的逆天战绩。在资本与流量的喧嚣中,为何总是这个“不懂变通”的老汽车人,能提前两年看透生死迷局?
当5月20日发改委发布“反内卷”新政与他昔日的怒吼高度重合,我们终于读懂:真正的预言家从不是玄学占卜,而是敢于用真话刺破谎言的勇气,坚持用多年研发投入赌一个产业未来的决绝。此刻,那些嘲笑他“危言耸听”的人正吞下苦果,而中国汽车业的觉醒之路,才刚刚开始。
预言照进现实:当发改委新政遇上“车圈清醒者”
2025年5月20日,国家发改委的一纸公文震动汽车行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发布会上指出,发改委将从创新驱动、地方约束、产业布局、行业自律四个方面,系统整治当前多个重点产业中出现的“内卷式竞争”问题。这与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去年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时公开表态的担心几乎如出一辙——“这种无底线的降价,都不盈利。企业不盈利,哪有走得远的。”
这场跨越时空的政企共振,揭开了一场早已被预言的行业崩塌。
从“价格狂欢”到“寒冬困局”,这原本就是一场被预见的灾难。2023年,当魏建军在长城汽车高管闭门会上痛斥“参数军备竞赛”时,行业正沉浸在虚假繁荣中:某新势力品牌为争夺“全球最长续航”头衔,将电池容量堆砌至150kWh,整车成本飙升40%,售价却仅上调15%。
这种“赔本赚流量”的游戏,好似“慢性毒药”,当车企竞相比拼谁亏得更多时,整个行业已站在悬崖边缘。
两年后,预言化作冰冷数据:
头部券商和咨询公司等机构给出了行业模型预警:2025年Q1汽车行业平均利润率跌至4.3%,创1998年以来新低,新能源车企亏损面扩大至67%。以某头部新势力为例,其单车亏损从2023年的2.3万元激增至6.8万元,账面现金仅够维持5个月运营。
渠道也正在崩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显示,2024年汽车4S店退网数量为4419家。河北一位经营20年的日系品牌经销商老板含泪控诉:“厂家月月压库,卖一辆车倒贴5000元,不如关门送外卖!”
魏建军三次神预言:解码“预言家”的破卷密码
第一重预言:价格战=行业自杀
“价格战的后遗症有六七年时间,这种杀伤力是毁灭性的。”魏建军的警告,至今响彻耳畔。中金公司《汽车行业盈利阈值研究》(2022年)量化模型显示,当行业前三毛利率中位数跌破15%时,价格战引发全行业亏损的概率超70%。
价格战的负面影响不仅是短期利润下滑,更会导致产业链长期受损。恶性竞争将引发二手车残值缩水、维修服务崩溃、供应商降本减质等问题,所以才有了魏建军“价格战后遗症可能持续六七年”的说法。
行业应停止无序价格战,转向“价值战”,通过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实现良性竞争。因此,当行业深陷价格战泥潭时,长城汽车逆势交出2024年净利润同比暴涨80.73%、海外销量占比36.8%的惊艳答卷。
魏建军的批评直击中国汽车产业的深层矛盾:如何在规模扩张与技术突破之间找到平衡。尽管争议存在,但其对价格战危害的警示、对核心技术的呼吁,为行业提供了反思契机。
未来,中国车企需在全球化竞争中摆脱低价依赖,通过技术创新和合规经营构建可持续竞争力,正如魏建军所言:“中国车企不该只追求短期的市占率,还要考虑国家产业的未来。”
第二重预言:数据造假摧毁信任
“下一个倒下的,就是那些财务造假者、产品造假者,不诚信的,它就应该倒下!”,魏建军在接受新浪访谈时的尖锐指控,如同一声惊雷劈开行业遮羞布。彼时,某新势力正用搭载32颗传感器的“Demo车”在展厅表演自动泊车,而量产版本仅配备8颗摄像头,这一“技术魔术”在2025年酿成惨烈后果——其L3级自动驾驶事故率高达人类驾驶的3.2倍,引发车主集体诉讼索赔超5亿元。
数据造假的“死亡账单”可谓是触目惊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显示,2025年消费者对自动驾驶宣传信任度降至31%,较2023年暴跌42个百分点。资本也在反噬。二级市场上,自动驾驶概念股市值蒸发超2万亿元,某头部企业股价从峰值320元跌至18元,创下中概股最快坠落纪录。
当行业陷入“塔西佗陷阱”、消费者对车企宣传彻底失去信任时,长城汽车用一场“透明化革命”重构了行业规则。这场革命从工厂车间蔓延至用户手中,最终叩开了全球最高标准市场的大门。
4月18日,央视新闻特别节目《遇见不一样》走进位于保定的“亚洲最大安全试验室”。在这个耗资5亿元的长城汽车全新多角度碰撞试验室里,长城汽车通过直播让全国观众见证了魏牌全新高山的首次公开碰撞试验。魏建军在节目现场直言,“长城在安全上绝不降本妥协”。
以上种种,这场透明化革命不仅让长城穿越信任危机,更重塑了行业价值标尺——当数据造假者被钉上耻辱柱时,敢把“心脏”掏给消费者看的企业,正在书写新的游戏规则。
第三重预言:出海不是避风港
“现在的中国汽车出海满分10分只能得3分,所有在海外卖的都不是品牌,卖的都是产品,中国汽车品牌海外溢价不高。”魏建军在2024年10月接受新浪访谈时直抒胸臆。彼时,中国车企正将内卷战火烧向海外:某品牌在泰国市场将纯电SUV售价压至9.9万泰铢(约合人民币2万元),仅为国内售价的1/3。
这种“赔本换流量”的策略,最终招致恶果——2025年泰国汽车经销商协会统计显示,中国车平均残值率仅28%,远低于日系车的52%,甚至被当地媒体嘲讽为“一次性汽车”。
而长城汽车在泰国的成功,却展现了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的新模式:不再是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全产业链的深度本土化。
长城泰国工厂于2024年6月正式投产,本土化采购率已达43%,计划到2025年提高到65%以上。这种"深耕"策略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增强了品牌的本土认同感。
根据泰国汽车经销商协会的数据,2024年长城汽车在泰国销量达到42156辆,同比增长156%,市场份额从2.1%提升至3.8%,超越了福特、日产等传统国际品牌,成为泰国市场增长最快的汽车品牌。
慢慢地,投机者发现海外不再是避风港,而是照妖镜。而长城用“不跪着赚钱”的姿态证明——真正的全球化,靠技术尊严而非价格底裤。
突围与重构:中国制造的政企协同方程式
在发改委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新政背后,一场隐秘的政企战略协同正在上演。长城汽车的产业变革路径,与政策导向形成惊人共振,揭示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层逻辑。
当发改委要求“破除技术壁垒”时,长城汽车表示,将把大禹电池技术的超60项专利,对全社会免费公开;面对发改委“强化未来产业攻坚”的号召,长城积极响应,投入钙钛矿光伏、氢能储运、空间智能三大前沿领域。
从资本游戏到价值回归,这场政企共振不仅正在重塑产业底层逻辑,也引发了消费者的觉醒:B站“反内卷购车”相关标签下视频总播放量约1.2亿次,00后UP主根据企业年报及公开财报自制的《车企研发费率排行榜》,长城以研发费率7.0%遥遥领先特斯拉的4.1%。热门评论写道:“用真金白银投票,是对抗内卷的最好方式。”
难怪高瓴资本清仓三大造车新势力企业,转而押注长城这样的传统车企,这正是应对行业趋势变化进行的调仓。创始人张磊在内部信中称:“中国制造需要更多‘硬核价值锚点’。”
当预言成为政策后的行业阵痛
魏建军前阵子的发言再度引发关注:“目前智驾就是个辅助驾驶,不能过度夸大功能误导用户!”当发改委新政试图为行业止血时,一场更深层的产业撕裂正在蔓延——这场触及灵魂的变革,正在用残酷的代价验证一个真理:反内卷不是终点,而是系统性纠偏的开始。
当“自动驾驶”变成“自动失控”,技术伦理困境已经成为灵魂拷问。2025年国家质检总局报告显示,L3级自动驾驶事故率较人类驾驶高3.2倍,其中70%事故与传感器减配、算法过度宣传有关。2025年3月底,某新势力电动汽车在安徽高速公路发生碰撞后爆燃,造成车内三名年轻女性死亡。这场事故引发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广泛质疑,旋即一个多月以后工信部出手整治车圈乱象,禁用“智驾”表述。
拷问还不止于上述智驾竞赛,还有专利战争硝烟四起,专利战成为压制对手的新武器;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大额关税,“出海”遭遇“反倾销”……阵痛期的生存法则是什么?行业该如何自救?
这场阵痛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政策可以叫停内卷,但无法自动生成创新。中国制造的真正突围,或许才刚刚开始。
预言家的下一张底牌是什么?
“我不怕争议,但怕辜负了这个时代。”
在这场没有终点的反内卷征途中,这位“车圈孤勇者”的下一张底牌是什么?
在5月23日的专访预告片中,我们再度欣逢“汽车界的宝藏男孩”魏建军,听到诸如“车企倒闭二手车变废铁”“价格战的后遗症将持续六七年”“智能驾驶是过度宣传”“汽车行业的内卷国家肯定会整治”等等,让整个行业振聋发聩的声音。这位61岁的“车圈孤勇者”,正在用预言家的敏锐与实业家的铁腕,为中国汽车业撰写一部另类生存指南。
当预告片黑屏时,一行白字缓缓浮现——
“求是——中国汽车迈向全球的底气与路径”
字句间奔涌的热流,是否也模糊了你的眼眶?
5月23日10:00,我们共同期待魏建军第三次做客新浪财经。
来源:汽车维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