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辣椒汽车·案例参考:“端到端智能驾驶,我用的是这个模式行驶”葛先生说,“但是在行驶过程中,前方小货车突然变道,智驾没有任何反应,也没有规避变道的车辆,直接就撞上去了。撞上去之后间隔30秒,后面车就追尾了,整体是报废的状态。”
辣椒汽车·案例参考:“端到端智能驾驶,我用的是这个模式行驶”葛先生说,“但是在行驶过程中,前方小货车突然变道,智驾没有任何反应,也没有规避变道的车辆,直接就撞上去了。撞上去之后间隔30秒,后面车就追尾了,整体是报废的状态。”
这一幕,发生在今年1月11日夜间。当时,葛先生这辆小米SU7 Max,买回来还不到一个月,就在高速公路上智驾时出了事。
所幸,葛先生并无大碍,只是车上的妻子被撞成轻微脑震荡,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然后又休养了很长时间。由于事故是另外两辆车变道和追尾造成,葛先生无责,他获得了29.9万元的赔偿,基本上相当于原车价。
一周之后,他又在小米汽车APP上果断地订购了一辆同款新车,似乎这场惊险车祸,并没有改变他对小米汽车的喜爱。他更像一个铁杆米粉。
但这次下单后,还没等到提车,他突然反悔了,不想要这个车了。哪怕交付的5000元定金没有了,他也在所不惜。葛先生说:
“没了就没了,也比有安全隐患好一点。安徽高速三个大学生那件事情,因为我当时看新闻,他们是没有激光雷达的车型。我想我的车是带激光雷达的,在撞车的时候也没有规避没有提醒,AEB也没有触发,也没有规避动作,就撞上去了,对安全这块产生了很大的怀疑”。
葛先生180度大反转,原来是对小米汽车的智驾不放心了,感到害怕了。
同时,葛先生还回想了自己先前20多天的用车经历,也觉得不太对劲:
“小米智驾的逻辑不对。它在红绿灯路口停在直行车道,然后再实线变道到最右面,高架导流口不是有障碍物吗,比如有锥桶什么,小米智驾会直接撞锥桶,如果你人为不干预,直接就撞上了”。
梦醒之后的葛先生,质疑道:
“为什么过度营销,让我们消费者相信这套系统比较靠谱,但是等我们实际使用,这套系统简直就是一塌糊涂”。
另外,葛先生还多次联系小米客服,试图搞清智驾失灵的原因,一直未得到反馈。新车出了这么大事故,居然想知情都难,这也让葛先生非常生气。他愤而向媒体投诉和求助,同时将自己的遭遇通过媒体公之于众。但媒体出面后,小米客服却以葛先生的事故车目前并非葛先生所有,可能涉及当前用户隐私,而拒绝提供之前数据。
葛先生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个铁杆米粉觉醒的典型案例。哪怕他购买的第一辆小米SU7 Max在智驾时惨遭严重车祸,他还是继续选择了小米汽车。直到3个花季女孩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惨死事件,他才突然惊醒。而觉醒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开始仔细重新审视小米汽车,并决定放弃和向媒体曝光。虽然他智驾失灵的真相目前还是个谜,他连基本的知情权都被剥夺了,但他的遭遇仍能给广大汽车消费者带来参考。
那么小米汽车的智驾技术究竟如何?小米汽车曾经显得很高大上的发布会和直播,究竟有没有误导消费者?小米汽车有没有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努力给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小米汽车掌门人雷军的满脸真诚,与小米汽车的实际行动有没有明显差距?相信大家从葛先生的遭遇中,也能够有所认识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来源:辣椒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