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家里不仅是定海神针的作用,而且有她们帮忙带娃,父母不仅可以安心忙事业,还可以忙中偷闲发展点自己的小兴趣,连带带娃也会轻松不少。
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妈妈。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家里不仅是定海神针的作用,而且有她们帮忙带娃,父母不仅可以安心忙事业,还可以忙中偷闲发展点自己的小兴趣,连带带娃也会轻松不少。
问过身边很多宝妈,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家中有这三种老人帮忙带娃,简直像是给孩子开了“智慧外挂”。
事实证明,她们带出来的娃,不仅大脑聪明,而且情商还高,如果你家里正好有这三类老人,一定要好好珍惜。
情绪稳定、乐观开朗的老人可以带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
我们知道,安全感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基石。有的孩子因为童年的伤痛,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安全感的建立。
老人情绪稳定,意味着孩子不必事事小心。
孩子们处于安全感十足的环境中,可以有效的探索、更专注。
有些父母会抱怨,为什么陪孩子写作业,越发火孩子反而连最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了。
这就是因为父母给予的高压环境,无形中破坏了孩子的大脑发育。
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不易,如果老人处于更年期,或心情烦躁、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迁怒孩子。
孩子被这类老人养大,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中,大脑中的压力激素皮质醇就会升高,从而抑制前额叶皮质的发展,影响学习和情绪调节能力。
朋友吐槽自己的婆婆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吵孩子,导致孩子很胆小怕事,做什么都畏畏缩缩。
邻居刘奶奶恰恰相反,她不仅情绪稳定,而且非常积极乐观,虽然是老人,但是一直学习新的育儿知识,保持成长型的思维,与时俱进。
刘奶奶的孙女是个高敏感的孩子,动不动就哭闹,面对孩子不良情绪,她并没有过多指责,往往都是先“冷处理”,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再蹲下来抚慰孩子,询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出了问题?
还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引导找到解决的办法:玩具怎么搭都搭不好,我们是不是先休息一会,先玩会别的?
因为刘奶奶是个乐观积极的人,遇到问题不抱怨,想办法解决,所以她的孙子也逐渐学会在挫折中平复情绪,上学后被老师评价为"班级里最会调解冲突的孩子"。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大家都知道,真正能够做到放手很难。
很多父母,都会不自觉地为孩子包办周围能做的事情,包括并不仅仅是给娃穿衣服、穿鞋、喂饭,大事小事做决定。
殊不知,这种过度保护和事事包办真的会阻碍孩子的认知、社交和情绪发展;
而适当放权、让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抚养方式,能显著提升孩子的独立性、决策力、抗挫力和情商。
同事说自己的婆婆和女儿大早上干了一架,原因就是女儿想穿一件自己的衣服,而婆婆觉得天太冷穿着不保暖。
其实,在小事上适当给孩子放权,大事上孩子反而才会听家长的话。
看到一位外婆遵循孙女的穿衣权,4岁女孩冬天想穿裙子出门,外婆不强行阻止。
外婆说:"可以穿,但如果冷了我们要加衣服哦。"
孩子出门后觉得冷,主动要求加外套。
通过一件小事,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非通过哭闹对抗大人。
不过度包办、替孩子做决定的老人,孩子的大脑发育更好,更聪明。
这是因为负责计划、决策、自控的前额叶皮层的发育,通过实践选择和承担后果来强化。
老人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决定小事,如穿什么衣服、先玩还是先写作业,能激活这一脑区的发展。
而且,舍得用娃、适当放手的老人,孩子自我效能感强。
老人常说"你自己试试看",而不是"你还小,我来",孩子会更愿意挑战新事物,会积累"自我效能感",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这种信心会迁移到学习、社交中。
爱玩的老人,能给孩子带来超多快乐和成长机会。
孩子通过玩耍探索世界、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和爱社交的老人在一起,孩子社交能力也能得到很好培养。
我认识一个张爷爷,可会陪孙子玩了。每天带孙子在小区玩各种游戏,捉迷藏、搭积木、讲故事,变着花样来。
在玩耍中,张爷爷教孙子认识各种事物,锻炼他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这孩子现在特别活泼开朗,表达能力也强。
还有李奶奶,社交能力强,经常带孙女参加社区活动、邻里聚会。
在活动里,李奶奶鼓励孙女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教她分享、合作。
她孙女现在在幼儿园朋友可多了,大家都喜欢和她一起玩,社交能力比同龄人强不少。
老人爱和孩子玩,孩子大脑更活跃,认知和创造力发展得好。
积极社交,能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表达自己,情商自然高。
要是家里有这样爱和孩子玩、积极社交的老人,那可真是孩子的福气。
很多家长会担心“隔代亲”,老人溺爱孩子,会把孩子带坏。
其实很多老人也是与时俱进的,只要方法正确,她们也一样能够带出优秀的孩子。
要是你家老人符合这三类中的一种,那可得好好珍惜,大胆让他们在孩子 6 岁前帮忙带娃。
当然,作为父母也不能当甩手掌柜,多和老人沟通,一起为孩子创造好的成长环境,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你家老人是那种带娃风格?评论区一起来聊聊吧。
来源:豆芽妈妈育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