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 2025|代谢与心血管病论坛:智领未来,心血管代谢疾病的精准防治新纪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1 22:12 1

摘要: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办,上海市近三十家医院共同承办的第十九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5)将于2025年5月29日-6月1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东方会将继续秉承“开放、创新、合作”的办会宗旨,全面展现国内外心血管病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办,上海市近三十家医院共同承办的第十九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5)将于2025年5月29日-6月1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东方会将继续秉承“开放、创新、合作”的办会宗旨,全面展现国内外心血管病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共同探索心血管疾病防控的中国模式。让我们共赴东方,不见不散!

代谢与心血管病论坛

孙爱军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刘海波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聚焦前沿

2025年心血管代谢病领域年度突破

2025年,心血管代谢病研究迎来从“机制探索”向“临床转化”的关键跨越。论坛将深度剖析三大热点:

代谢炎症与斑块稳定性:

最新研究揭示肠道菌群-免疫轴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靶向干预策略或成降脂治疗新突破口;

糖心共治新模式:

SGLT-2抑制剂与GLP-1受体激动剂的“心血管保护效应”循证证据更新,推动糖尿病全病程管理重心向心肾结局和体重控制转移;

生物标志物革命:

外泌体非编码RNA、蛋白质组学等新型标志物助力早期风险分层,个体化防控迈入新阶段。

AI赋能

智能医疗重塑诊疗全流程

人工智能(AI)正以“颠覆者”的姿态重构心血管代谢病管理范式,从辅助工具到协作伙伴,从技术概念到临床标配,医疗AI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带来了新的机遇。

早期风险预测:

利用电子健康记录、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可穿戴设备数据,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可预测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发病风险,实现超早期干预。同时,连续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数据,AI算法可实时调整风险评分,实现了从病史采集到诊断监测的全流程智能化;

影像组学突破:

CT-FFR无创评估冠脉功能、超声AI自动识别脂肪肝纤维化程度,大幅提升筛查效率;

数字疗法落地:

可穿戴设备结合AI算法实现血糖-血压-血脂实时联动调控,智能监控设备真正走入心血管临床。

学科无界

交叉创新激发转化潜能

学科交叉的价值在心血管代谢疾病中得到充分体现,将个人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实时交互、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多学科管理,打破学科壁垒,呈现“1+1>2”的协同效应。

心血管-代谢-肿瘤三联征:

探讨胰岛素抵抗促发肿瘤的分子机制,及抗代谢药物(如二甲双胍)在癌症预防中的潜在价值;

神经-血管单元对话:

下丘脑代谢调控对高血压的影响,为神经介入治疗肥胖相关高血压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学跨界应用:

仿生纳米载体靶向递送降脂药物、3D打印血管支架局部调控代谢微环境。

老药新用

代谢药物重塑心血管治疗格局

近年来,传统及新型降糖药物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不断被发现,正重塑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治疗模式。

代谢药物的心血管获益新证据:

GLP-1受体激动剂在非糖尿病人群中的心衰改善作用,以及SGLT-2抑制剂对慢性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器官保护机制;

从降糖到护心:

二甲双胍的抗衰老潜力、他汀类药物在免疫代谢调控中的新角色;

药物联用策略优化:

GLP-1受体激动剂与SGLT-2抑制剂联用的协同效应,以及个体化用药的生物标志物探索;

中国原研药突破:

国产创新GLP-1类似物、小分子代谢调节剂的临床研究进展。

本次论坛将深入探讨心血管代谢疾病领域的前沿进展,从AI智能诊疗、多学科交叉创新到老药新用和医工融合,展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全链条突破。未来,随着精准医学、数字技术和跨学科协作的深度融合,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防治将迈向更高效、个性化的新时代。期待产学携手,推动创新成果落地,惠及全球患者,共同迎接“健康中国2030”的挑战与机遇!

审核:孙爱军、梁春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