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常州,菜市场早已不仅是市井生活的缩影,更成为城市更新与文明风尚融合的窗口。这些承载着“菜篮子”功能的场所,通过智慧化改造、文化元素植入和多元业态拓展,既保留了传统烟火气,又焕发出年轻活力,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幸福据点”。
在常州,菜市场早已不仅是市井生活的缩影,更成为城市更新与文明风尚融合的窗口。这些承载着“菜篮子”功能的场所,通过智慧化改造、文化元素植入和多元业态拓展,既保留了传统烟火气,又焕发出年轻活力,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幸福据点”。
常州近年来对老旧菜市场的改造可谓大刀阔斧。例如拥有40年历史的朝阳市集(原朝阳菜场),以“水与桥”文化为设计内核,融入现代艺术元素,成为兼具市井气息与时尚感的网红打卡地。改造后的市集不仅解决了停车难题,还保留了裁缝店、鱼圆店等传统摊位,让老顾客的“舌尖记忆”得以延续。同样焕新的翠竹市集则通过智慧化系统和共享空间设计,吸引年轻人驻足,甚至成为早餐与下午茶的社交场所。
兰陵农贸市场则以“民间美食集散地”闻名,杨家弄爆鱼、小马牛肉等老字号摊位常年排起长队。现炸的爆鱼外脆里嫩,卤牛肉筋道醇厚,吸引食客跨越城区前来品尝。而光华路菜场的唐老太糕团、德州扒鸡等传统小吃,更是将市井美味与现代便捷结合,成为年节时市民采购的热门选择。
常州新兴的菜市场更注重功能复合化与体验升级。2024年开业的星河邻里+现代社区服务综合体,将菜市场与宠物服务、健身中心、共享直播间等业态结合,打造“菜市场+”模式。其智慧菜市锦区引入“码头直送”海鲜和“工厂直营”牛肉品牌,甚至提供“代加工”服务,满足年轻人“懒得下厨”的需求。2025年亮相的翡丽都会邻里市集则以智能电子秤、溯源系统和大数据分析为核心,让买菜过程透明高效,同时配备生态停车场和休闲餐饮区,成为高铁新城“15分钟便民圈”的重要节点。
尽管互联网生鲜平台兴起,但菜市场的独特价值难以替代。首先,其社交属性无可取代——摊主与顾客间的寒暄、邻里间的偶遇,构成了城市最温情的底色。其次,品质与实惠并存:现杀活鱼、手工鱼圆、现炸爆鱼等新鲜食材,是预制菜无法比拟的。此外,改造后的市场环境大幅提升,如玲珑生鲜市集配备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飞龙综合市场通过智慧大屏公示菜品检测结果,让“脏乱差”成为历史。
作为常去菜市场的人,我偏爱这种“看得见温度”的购物体验。挑选带着露水的蔬菜、与摊主聊几句家常、顺带捎上一块刚出炉的麻糕——这些琐碎的细节,让生活充满实感。而常州菜市场的蜕变,正印证了城市的包容与创新:它们既能兜住民生需求,又能盛放文明新风,成为“幸福感”最生动的注脚。
来源:这里是无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