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尔羌河畔的振兴图景——莎车县艾力西湖镇苏盖特艾日克村乡村振兴侧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1 21:40 2

摘要:莎车县艾力西湖镇苏盖特艾日克村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定点帮扶村,2014年被列为深度贫困村。在驻村工作队与村民五载齐心攻坚下,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如今,该村正以昂扬姿态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奋力前行,依托产业升级、帮带扶助、乡风培育等举措,在希望的田野上

投稿邮箱:2854183000@qq.com

编者按:莎车县艾力西湖镇苏盖特艾日克村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定点帮扶村,2014年被列为深度贫困村。在驻村工作队与村民五载齐心攻坚下,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如今,该村正以昂扬姿态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奋力前行,依托产业升级、帮带扶助、乡风培育等举措,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共同富裕新图景。

初夏时分,叶尔羌河的碧波在阳光下泛着粼粼金光,宛如母亲般滋养着这片绿洲数千年,一段从“深度贫困”到“乡村振兴”的蜕变史诗,正成为苏盖特艾日克最鲜活的注脚。

老有所养、幼有所学、幸福可期……当群众的小幸福对接上国家乡村振兴大战略,一幅温馨的民生画卷在苏盖特艾日克村徐徐展开,在葡萄架下、农家小院、校园课堂里悄然生长。

最美人间烟火气

奶茶飘香、欢声笑语,时间未到正午,苏盖特艾日克村的老年食堂格外热闹。

5月12日,73岁喀斯木·穆萨老人拄着枣木雕花拐杖,沿着新修的柏油路缓步走来。院子里的银杏树荫下,十几名老人围坐长桌,面前的瓷碗里盛着热气腾腾的奶茶,就着可口的小凉菜,吃着刚出锅的拌面,你一句我一句唠着家长里短。

“孩子们都外出务工,以前总担心自己做饭摔着。”喀斯木·穆萨说。

“现在一天7块钱,两顿热饭,还能和老伙伴说说话。” 喀斯木·穆萨布满皱纹的手在墙上找着今天中午的菜单。

辖区留守老人较多,为了方便老人吃饭,自治区公安厅“访惠聚”驻艾力西湖镇苏盖特艾日克村工作队集思广益,采用政府补贴、集体经济、社会捐赠形成的“三三制”资金保障模式,于2024年10月建成乡村老年食堂,坐落在村委会对面的广场旁边,占地100平方米,配有专门的厨师。

村卫生院的村医,每个月都会提着诊疗箱,带着血压计、血糖仪和维汉双语健康手册到食堂门口义诊。

“我的很多老伙伴第一次知道自己是高血压,现在食堂的菜都少油少盐。”喀斯木·穆萨说。

“烟火气”就是幸福的味道。目前,老年食堂累计用餐人数达1万余人次,惠及全村120名60岁以上老人吃上了“暖心饭”。

“除此之外,我们实现全村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等服务。为糖尿病、高血压、精神障碍等四类慢性病患者一对一签约家庭医生,实时关注老人身体健康情况,让老有所养成为现实。”工作队第一书记阿布都外力·艾白说。

夕阳西下,食堂门口的广场上,都塔尔的琴弦声悠扬,麦西来甫欢快的舞步,与远处叶尔羌河面的碎金波光交相辉映。

幸福生活靠自己编织

叶尔羌河奔涌向前,如同苏盖特艾日克村的年轻人追寻梦想的脚步。

4月21日清晨,村委会大院里27名青年整装待发,驻村工作队干部详细讲解《务工权益手册》,村民用手机找着“防风固沙工程”所在青海茫崖市的位置。

今年首批赴茫崖市的务工先锋图尔荪·努尔艾合买提现场演示打草方格种梭梭树的方法。

“茫崖市防风固沙的活很好干,就像我们平时在院子里种石榴树一样,我每月挣个六千多块没啥问题,今年我把家里冰箱换了一个大的,还给老婆买了心心念念的首饰。”图尔荪·努尔艾合买提说到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驻村工作队常态化入户宣讲,将务工补贴政策编成“口袋书”,微信群变身“云端就业市集”。截止目前,苏盖特艾日克村劳务输出668人,占村总劳动力60%以上。

在村庄另一端,56岁的麦妮萨·艾买提的馕坑正腾起热浪,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打馕店的名字就叫“苏盖特艾日克村营养馕店”,如同村里“团结五金店”“温暖综合商店”的名字一样,简单直白,更多的是质朴和对美好生活最直接的向往。

每天早上7点,天蒙蒙亮,夫妻两人就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和面、擀面、定形、撒上芝麻或者皮牙子(洋葱),馕饼在手上上下翻飞后精准贴在馕坑上,不消半刻钟,香味就弥散在店铺的每一个角落,早起务农的村民买上香气扑鼻的馕,便钻进了田间地头。

近几年,随着万寿菊、棉花、新梅、色素辣椒等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村民的收入不断翻番,回乡就业的人也逐渐增多,一直在外务工的麦妮萨·艾买提就和丈夫回村开了个打馕店。

每天早上打完300个馕后,丈夫就去地里打理种植的棉花,麦妮萨·艾买提就在家卖馕,不到下午7点,所有的馕都会销售一空。

“你看这是我养的猫,这是我刺的十字绣,院子里种的玫瑰花开的可好了,一会我还要去镇里买几件夏天的衣服......”麦妮萨·艾买提说起自己现在的生活,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说个不停。

2024年,苏盖特艾日克村村民年均纯收入同比提高17%,脱贫户年均纯收入同比提高14%。

助学工程托起昆仑梦

正午,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莎车县第一中学16岁的麦丽凯姆·图尔迪的日记本上,她用指尖摩挲过崭新的助学金信封——由公安厅妇委会与新疆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联合发放的3600元助学金。

此刻她正在日记本上郑重记录:“谢谢工作队的警察叔叔,我要努力学习,将来学以致用回报家乡。”

3 83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零辍学,“春蕾计划”托起5个孩子的求学梦,“雨露计划”为7名中职生浇灌技能之树,2名疆外大学生获得专项补助,应届毕业的10名大学生全部实现稳定就业,其中就包括麦丽凯姆的姐姐阿依厦姆。

阿依厦姆就读于新疆师范大学,依靠工作队发放的大学生助学补助完成学业。如今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家乡一所重点中学的录用通知书,村委会门前张贴的“乡村振兴人才引进计划”招聘公告更牵引着她的目光。

“阿书记,我想回来建设家乡——就像你们帮我走出苏盖特艾日克村那样。”阿布都外力·艾白至今记得2024年7月1日那个清晨,阿依厦姆攥着简历站在村委大院门口,坚定的样子。

如今,24岁的阿依厦姆是村里“石榴籽”双语夜校的首席讲师,更是最年轻的村干部,不仅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村民掌握国家通用语言,还是村民口中“有本事的就业专干”,帮很多村民找到了工作。

正值小满时节,暖阳催熟麦芒,籽粒灌浆饱满,苏盖特艾日克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来源:平安天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