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7日,是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也恰逢国际电信联盟(ITU)成立160周年,今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为“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性别平等(Gender equality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凸显了国际电信联盟致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2025年5月17日,是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也恰逢国际电信联盟(ITU)成立160周年,今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为“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性别平等(Gender equality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凸显了国际电信联盟致力于通过ICT技术推动性别平等、促进社会公正,让数字红利惠及每一人。
从1865年到2025年,160年的时间里,通信技术从电报、电话,演进到5G、5G-A,从铜线、光纤,演进到卫星通信,通信技术的发展让世界变得触手可及,无处不在。中国在通信技术领域,经历了从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到5G领跑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而反观大洋彼岸,美国力推的Open RAN(开放无线接入网)技术路线却深陷"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困局。
“Open RAN”测试结果揭示美国路线陷入困局
近日,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公布了为期两年的“Open RAN”测试结果显示,Open RAN技术虽已跨越早期阶段,但要达到与传统单一供应商方案同等成熟度仍需时日。
NTIA的测试报告用一组数据勾勒出开放RAN的现状:其中有四家供应商成功实现了跨厂商设备组网——通过Xn接口完成不同厂家O-CU、O-DU与O-RU的互联互通,并实现N2/Xn接口的呼叫切换。这说明开放RAN接口技术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但报告同时指出:相比单一厂商方案,开放RAN的软件成熟度仍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在网络优化所需的AI/ML算法升级方面。
美国方面最初的设想是通过Open RAN策略打破现有通信网络设备市场格局,以开放接口、可互操作组件和多供应商解决方案,打破传统通信行业采用单一供应商模式,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华为是美国力推Open RAN策略的主要目标,美国希望以国家安全为由劝阻网络运营商采购华为的通信设备。
另据lightreading报道,为达成目标,美国商务部下属的NTIA通过15亿美元资助计划扶持本土企业,国防部甚至将开放RAN纳入军事采购清单,试图从政策和资金上全面推动开放RAN技术在美国乃至全球的发展。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试图替代华为中兴的美国厂商Mavenir、Parallel Wireless深陷财务困境;宣称全面拥抱Open RAN的AT&T,其网络仍高度依赖爱立信这样的传统设备商的设备。
美国Open RAN的“三重困境”
美国在Open RAN上投入巨大却收效甚微,背后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
从技术层面来看,虽然NTIA的测试报告显示开放RAN接口技术取得了一定实质性突破,有四家供应商成功实现了跨厂商设备组网,但相比单一厂商方案,开放RAN的软件成熟度仍存在明显差距,虽然接口的开放为多供应商合作提供了基础,但在实际的网络运行和优化中,软件层面的协同和优化仍面临巨大挑战。这种技术成熟度的差距,使得开放RAN在实际应用中难以与传统的单一供应商方案相媲美,无法满足运营商对于网络性能和稳定性的要求。
产业生态层面的问题则更为突出。开放RAN的致命伤在于产业协同的艰难。NTIA测试揭示了三大障碍:一是资金黑洞,修复跨厂商软件兼容性问题缺乏专项资金,导致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二是信任赤字,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共享核心代码,这使得不同厂商之间的接口对接困难重重,严重阻碍了开放RAN生态系统的构建;三是系统僵化,部分子系统被设计成“特定客户专用”,丧失了开放性本质,违背了开放RAN的初衷。“当问题出现时,厂商首先互相指责而非协作解决”,某参与测试企业代表的透露,生动地描绘了开放RAN产业生态中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与政策制定者所期待的“多供应商生态”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中国5G创新的范式突破:自主可控与开放协作的辩证统一
对比美国在Open RAN上的困境,中国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5G技术的发展成果斐然。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439.5万个,实现了“乡乡通5G”,行政村通5G比例达90%。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PON端口数达2792万个,实现了“县县通千兆”。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6个,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有力地推动了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
中国通信技术发展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技术创新和遵循市场规律。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5G技术的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如大规模天线技术、新型编码技术等,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我国在5G时代标准必要专利声明全球占比超42%,技术产业实力全球领先,在国际通信技术标准制定中掌握了重要话语权。
在产业生态建设上,中国注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运营商、设备商、芯片厂商、终端厂商等各环节企业紧密配合,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例如,在5G基站建设过程中,设备商能够根据运营商的需求,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设备,芯片厂商则为设备提供先进的芯片解决方案,终端厂商推出丰富多样的5G终端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展望未来,中国在通信技术领域将继续沿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的道路坚定前行。在5G-A和6G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已提前布局。工信部指导成立的IMT-2030(6G)推进组,正在凝聚合力推动6G创新,包括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等50余项研究成果,组织对通感一体化、无线AI等6G关键技术开展测试验证,加速了相关技术成熟。
站在世界电信日的新起点,中美5G发展的不同实践再次证明:违背技术发展规律的产业政策终将陷入“创新者困境”。中国通信产业的崛起,不仅在于技术领先,更在于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全球协作"的创新生态系统。这或许就是中国创新给世界带来的最大启示:真正的技术进步,永远发生在开放包容的生态之中。
来源:环球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