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放低身段求合作?孟羽童高调回归,格力只剩“流量救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1 20:56 1

摘要:2025年5月20日,一条消息引爆社交网络: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与前秘书孟羽童即将合体直播。

2025年5月20日,一条消息引爆社交网络: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与前秘书孟羽童即将合体直播。

这对曾因“互撕”登上热搜的“师徒”,在分道扬镳两年后突然宣布“破冰”,戏剧性的反转让吃瓜群众直呼“看不懂”。

这场看似“世纪大和解”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

时间倒回2021年。一档职场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让孟羽童走入大众视野。

这个23岁的浙江大学西班牙语系女孩,凭借一句“老板满意不是最终目标”,从一群名校生中脱颖而出,被董明珠当场钦点为秘书。

董明珠甚至公开表示:“我要把她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

两人在镜头前牵手、合影,直播间头像一度换成两人头像,亲密得如同母女。

合作初期,孟羽童确实成了格力的“流量密码”。

她与董明珠共同直播带货,双十一创下超3000万元销售额,个人社交账号粉丝暴涨至数百万。

然而,裂痕也在此时悄然滋生。

董明珠希望她专注于格力业务,而孟羽童更倾向于打造个人IP。

2023年5月,孟羽童突然从格力离职,官方称“因个人发展”。

但随后格力改口称其“违反公司纪律被开除”,指责她“经常旷工接私活”“利用格力平台当网红”。

董明珠的怒火并未就此平息。

在2023年12月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她直言:“只想着挣钱的人与行尸走肉无异。”

而孟羽童则通过社交媒体暗示“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两人关系彻底跌入冰点。

两年后,剧情再次反转。

2025年5月20日,孟羽童在社交平台晒出董明珠的微信聊天记录。

一句“我带你去吃饭”配上“欢迎回家吃饭”的格力官方留言,宣告双方关系“解冻”。

对格力而言,这是一次“流量自救”。

近年来,格力面临增长瓶颈:空调业务贡献70%以上营收,但市场趋于饱和;

多元化尝试(如手机、芯片)屡屡受挫,董明珠力推的直播带货战略因孟羽童、王自如等关键人物离职陷入僵局。

2024年财报显示,格力营收四年来首次下滑,而竞争对手美的、小米正加速抢占市场。

此时召回孟羽童,既能借其400万粉丝吸引年轻消费者,又能通过“和解叙事”重塑品牌形象,对冲此前“怒斥”言论的负面影响。

对孟羽童来说,这是一次“人设升级”。

孟羽童最聪明的一点就是,不管董明珠如何开炮,她始终表示感恩。

离职后,她以“事业女生”的人设转型自媒体,单条广告报价高达28万元,还成立了影视文化公司。

与格力的合作能为她的创业项目提供“正统性”背书,淡化“被开除”的争议。

正如她在回应中所说:“前老板是我人生的重要贵人。”

这次突如其来的合作,再次引发舆论两极分化。

有人认为握手言和彰显格局,有人则批评这是“炒作”“利益交换”。

但事实上,董明珠和孟羽童背后站着完全不同的两伙人。

董明珠代表的“奋斗叙事”强调忠诚与奉献,她曾说:“钱是奋斗的结果,不是梦想。”

而孟羽童代表的“网红经济”则追求快速变现与个人IP打造。

这种冲突在Z世代职场人中尤为明显——他们既渴望大平台的资源,又不愿牺牲个人发展空间。

格力的困境也暴露了传统企业的转型难题。

董明珠将个人IP与品牌深度绑定,如“董明珠健康家”门店,虽短期内提振销量,却加剧了“接班人断层”的焦虑。

71岁的她不得不亲自直播带货,而孟羽童的回归,更像是权宜之计而非长远战略。

这场“破冰”能持续多久?那就得看带货数据了。

若直播销量亮眼,双方可能继续合作,若效果不佳,难免再次“撕破脸”。

孟羽童已宣布明年留学,格力的渠道改革也需更系统化的方案,“和解”的保质期或许比格力手机还短。

但无论如何,这场风波也反映出了当前中国制造业的风向变化:从“强人驱动”到“系统创新”,从依赖个人IP到拥抱年轻化。

正如孟羽童所言:“天地有盛意,山水总相逢。”

商业世界的分合,终将超越个体恩怨,在制度与时代的浪潮中找到新方向。#头条深一度#

来源:李砍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