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雷奥的本土化攻坚密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1 20:48 1

摘要:“中国市场是全球汽车行业的‘健身房’,在这里参与竞争,就像运动员每天接受高强度训练,最终让我们变得更快、更强。”法雷奥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 Périllat如是说道。这一形象的比喻来源于法雷奥对中国市场的深刻洞察:2024年,中国市场贡献了法雷奥全球

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正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中国市场是全球汽车行业的‘健身房’,在这里参与竞争,就像运动员每天接受高强度训练,最终让我们变得更快、更强。”法雷奥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 Périllat如是说道。这一形象的比喻来源于法雷奥对中国市场的深刻洞察:2024年,中国市场贡献了法雷奥全球17%的销售额,其中60%的在华订单来自本土主机厂。如今,中国已成为法雷奥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在前不久结束的2025上海车展上,法雷奥展示了超紧凑型车载双逆变器、全球首发的激光雷达自清洁系统、无线充电技术等前沿成果,描绘出未来出行的美好图景。

在最新技术批量化推出的背后,是法雷奥差异化的发展路径:面对中国车企“卷技术”“卷成本”的浪潮,法雷奥选择以本地化研发为根基,将品牌从“中国制造”推向“中国创造”。

法雷奥中国总裁周松

“在中国,技术迭代周期比全球平均快30%,3年前的产品基本就已经失去了竞争力。” 法雷奥中国总裁周松在采访中直言,这种压力倒逼法雷奥将研发重心向中国倾斜——目前法雷奥在中国拥有4500名工程师、13个研发中心,覆盖电动化、智能驾驶、智能照明等核心领域,法雷奥深圳工厂被评为“全球灯塔工厂”,武汉车灯工厂则代表了全球顶尖的智能制造水平。

在产品创新方面,法雷奥针对中国用户的特定需求,推出了多项定制化解决方案。在电动化领域,为解决用户的“能源效率焦虑”,法雷奥推出Ineez™无线充电技术与 Predict 4 Range软件的组合方案。前者作为中国首发技术,通过85kHz 频段实现7-11kW充电功率,兼容全电压平台并支持V2G功能,让电动汽车成为家庭能源网络的节点;后者通过实时路况、环境温度等数据优化热管理策略,可将新能源车续航里程最高提升24%。对此,法雷奥中国首席技术官顾剑民评价道:“这不是简单的技术移植,而是针对中国充电设施分布、用户驾驶习惯的定制化创新。”

在智能座舱领域,法雷奥以“场景定义技术”重构用户体验。其与Unity合作推出的Valeo Racer座舱游戏,利用ADAS传感器实时捕捉道路数据,可生成虚实融合的跑酷场景,将通勤时间转化为娱乐场景。顾剑民指出:“这本质是重新定义车舱空间价值——当汽车成为移动娱乐中心,法雷奥的角色是提供感知、计算、交互的底层能力,这与传统零部件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为提升本土化响应速度,法雷奥在组织架构上也进行了优化调整。2024 年将原有的四大业务单元整合为智能系统、视觉系统、动能系统三大事业部。对此,周松比喻道:“就像拼乐高,我们现在能更灵活地组合硬件、软件、算法模块,满足客户从单个传感器到全系统集成的多元需求。”

以“安全冗余”为基石筑牢技术护城河

当行业陷入算力军备赛与激光雷达数量战,法雷奥以“安全冗余”为锚点构建技术护城河。

顾剑民在回溯法雷奥的ADAS技术脉络时直言:“过去30年里,我们累计交付超30亿个传感器、超1亿个环视摄像头。这种‘数据喂养’的技术迭代,是新玩家难以复制的安全底座。”第三代SCALA™ 3激光雷达的参数印证了这一沉淀——300米探测距离、0.05°分辨率、200米外10%反射率物体识别能力,精准匹配高速公路等高频场景的安全需求。

法雷奥中国首席技术官顾剑民

本土化创新让这些技术更接地气。法雷奥中国研发团队开发的智能安全360系统,通过取消独立域控制器,利用智能前视摄像头算力实现系统集成,成本降低30%却提升20%性能。周松表示:“搭载该系统的Smart车型,去年在欧洲ENCAP安全评测中斩获五星安全评级,主动安全项目得分第一,证明中国创新不仅能满足本土需求,更能定义全球标准。”

在验证体系上,法雷奥中国构建了“三级验证金字塔”:硬件在环、软件在环、车辆在环层层递进,累计使用数万例真实路况数据训练算法。“90% 以上的用户驾驶行为存在不规范,我们必须通过模拟训练覆盖极端场景。” 周松强调,这种验证流程虽延长了开发周期,但确保了产品质量。“就像孕育生命,不能缩短怀孕周期,但可以通过优生优育提升胚胎质量。”周松比喻。

周松进一步表示:“法雷奥不做全能者,而是聚焦核心技术 —— 例如激光雷达、智能热管理、跨域集成能力,这些领域需要数十年积累,难以被短期突破。”这种战略定力,在2025上海车展的技术矩阵中清晰可见。无论是全球首发的激光雷达自清洁系统,还是中国首发的无线充电技术,均指向“高壁垒、长周期” 的技术赛道。

构建多层次协同合作体系

面对主机厂自研与科技公司跨界的双重挑战,法雷奥以“Go together”战略重新定义Tier 1的生态位。周松将这种转型概括为“三层次协同”:内部事业部融合、外部主机厂联合、跨行业技术共生。

在内部协同方面,智能系统与视觉系统事业部协同开发的“传感器-照明集成模块”,将激光雷达与车灯融合设计,减少车身开孔数量,提升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这种跨事业部的合作模式,提高了产品的集成度和性能,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在外部合作上,法雷奥展现出“弹性供应链”的智慧。其与地平线的合作从芯片-算法协同,逐步升级为联合开发。顾剑民透露:“我们在泊车场景中共享传感器数据,地平线优化芯片能效,法雷奥打磨算法模型,这种深度绑定使舱泊驾一体方案的开发周期缩短。” 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得双方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加速产品的研发和上市进程。

在与新势力车企的合作中,法雷奥创新性地采用技术授权模式——向客户开放部分算法接口,允许其进行本地化功能定制,同时保留核心验证环节。“这既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又确保安全底线。”顾剑民说。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增强了客户黏性,还提升了法雷奥在产业链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跨国协同层面,“Local for local”战略成为应对贸易壁垒的利器。周松称,法雷奥中国生产的产品90%供应本土市场,不足10%出口,但技术共享比例高达80%。例如武汉研发的15mm超薄照明模组,先在中国量产搭载于领克Z10,成熟后输出至欧洲工厂,规避了欧盟对“本土供应链比例” 的政策限制。“这种‘技术出口’而非‘产品出口’的模式,既符合各地法规要求,又能快速复制中国创新成果。”周松总结道。

写在最后

法雷奥用实践证明,真正的本土化并非简单的产能转移或技术适配,而是从研发逻辑、组织架构到生态协同的全面重构。这种重构既需要企业追求技术创新,又要在体系能力上保持稳定,以在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行。

当法雷奥将中国创新输送到全球价值链时,其意义已超越单一企业转型的范畴。这不仅是一家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更是全球化浪潮时代,传统产业巨头在“传统制造”与“开放创新”间寻找平衡的探索。

来源:汽车观察A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