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足石刻是重庆的一张文化名片,尤其是宝顶山的千手观音像,号称世界文化遗产,800多年历史沉淀下来,早就成了国宝级文物。
大足石刻是重庆的一张文化名片,尤其是宝顶山的千手观音像,号称世界文化遗产,800多年历史沉淀下来,早就成了国宝级文物。
不过,这尊佛像在2014年修复的时候,出了件大事——重庆的工人干活时不小心碰到了一个机关,结果发现了佛像里藏着的秘密。
大足石刻在重庆大足区,离市区不算远,最出名的就是宝顶山那一块。
这地方的石刻始于唐朝,但真正大放异彩是在南宋时期,尤其是南宋有个僧人叫赵智凤,算是宝顶山石刻的灵魂人物。
赵智凤生于1159年,死于1249年,活了90岁,算是高寿。
他出生在重庆大足一个普通农户家里,小时候家里穷,母亲还得过重病,差点没熬过去。
据说那时候有个算命的路过,说他得出家才能救妈。
他小小年纪就跑去古佛岩寺求收留,后来母亲真好了,他觉得自己跟佛有缘,就干脆剃度出家了。
赵智凤不是那种光会念经的和尚,他有想法有抱负。
16岁那年,寺里住持觉得他有潜力,送他去川西拜师学艺。
他师从一个叫柳本尊的居士,学了三年密宗佛法,20岁回来一看,家乡的小庙破得不行,他就下定决心要在宝顶山搞个大工程,建一座佛教圣地。
宝顶山这地方山势陡,岩石硬,雕刻起来费老鼻子劲了。
1179年,赵智凤带着一帮工匠开干,最核心的项目就是千手观音像。
这尊佛像高7.7米,宽12.5米,占地88平米,最初有1007只手,每只手拿不同法器,寓意观音菩萨千手千眼,能救苦救难。
工程整整干了70年,南宋那会儿战乱多,资金也不好筹,赵智凤四处化缘,工匠们也是父子接力,才在1249年他去世前完工。
宝顶山石刻后来成了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顶流,跟敦煌、云冈、龙门齐名。
1999年,大足石刻被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千手观音就是代表作之一。
这尊佛像不光是佛教圣物,也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凝聚了赵智凤一辈子的心血。
千手观音屹立了800多年,风吹雨打,早就有点扛不住了。到了2007年,出大事了——佛像的一根手指断了。
这可不是小问题,专家一检查,发现表面金箔剥落,铜锈满身,内部砂岩也老化严重,再不修可能就毁了。
2008年,国家文物局看不下去了,直接批了个大项目,叫做“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要抢救千手观音。
这工程集结了全国顶尖专家,用上了X光探伤、3D扫描这些高科技,计划五年完工。
修复的目标很明确:修断手,清表面,最后贴金,把佛像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修复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修那830只手——别问为啥不是1007只,时间长了有些手早就没了。每只手得拆下来,除锈补缺,对照老照片复原。
第二步是清理腹部和头部,第三步才是贴金。
这活儿细,工人得小心翼翼,专家还得盯着,确保不弄坏。
2014年,修复工程已经到了收尾阶段,工人们开始处理佛像腹部。这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一个重庆本地工人用錾子清理金箔,不小心碰到了腹部一块凸起的地方,结果“咔哒”一声,左腹旁边一块石板移开了,露出个半米见方的暗格。
这下子现场全懵了。专家赶紧过来,用探照灯一照,仪器一扫,确认没问题后开始查。暗格里没啥金银珠宝,只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红字,写得清清楚楚。
碑文是这样的:“遂宁县中安里,地名七佛寺,善士张龙飞,同缘黄氏,族男昌文、昌德,合家发心,装修宝顶观音大士金容一尊,装修圆满,天赐富有,四海贵为天子受享,洪福悠久无疆。乾隆四十五年四月立。”
除了碑,还有些金箔和瓷片残片,估计是修的时候留下的。
这块碑意思很明白:1780年,也就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一个叫张龙飞的人带着家人修过这尊佛像。
专家研究后还发现,这不是千手观音第一次修,算上这次,历史上至少有四次大修:明朝隆庆四年、清朝乾隆十三年、乾隆四十五年,还有光绪十五年。
每次修都贴了金箔,所以佛像表面金箔是层层叠起来的。
这个暗格估计是古代高僧或工匠留的“维修日志”,放个碑记一下谁修的,啥时候修的。
这种做法在大型佛像里不算稀奇,但这次发现还是挺意外的,毕竟谁也没想到修着修着还能“解锁”个秘密。
连接古今的守护暗格的发现没打乱修复进度,反而让团队干得更起劲了。碑文提供了历史线索,专家据此调整了工艺,想尽量还原南宋的样子。
暗格关上后,工人继续贴金,用特制溶液软化旧箔,再手工贴新箔。整个工程到2015年5月6日验收通过,6月13日正式揭幕,佛像又恢复了金光闪闪的模样。
大足这地方气候潮湿,佛像要是没前人修过,估计早毁了。
清朝那几次修缮,说明古人对文物保护也有心,这跟现代修复的思路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金箔和瓷片残片后来被保存起来,成了研究古代工艺的资料。
修复过程中也不是没争议,最头疼的问题是:要不要重新贴金?
有专家觉得金箔太显眼,干脆留个素面显得古朴;但另一边的人说,历史上每次修都贴金,金身是佛像的传统,不能丢。
最后团队查了文献,决定按老工艺来,用了44万张金箔,把千手观音整得跟新的一样。
修完后,果然游客多了,大家都觉得这钱花得值。
说到底,千手观音能修好,赵智凤的功劳跑不掉。
他当年带着工匠啃下宝顶山这块硬骨头,留下的不光是佛像,还有种精神——对信仰和文化的执着。
后来南宋打仗,工程差点没完,好在有后人接手,才有了今天的世界遗产。
修复完的千手观音不只是个旅游景点,它还提醒大家,文化遗产这东西得靠一代代人去护着。
2019年,大悲阁又开始修缮,就是为了给佛像更好的环境。
现在你去宝顶山看千手观音,830只手在崖壁上伸展,金光照得人眼花,那种震撼不是随便哪都能有的。
它背后是赵智凤的70年苦干,是清朝张龙飞们的默默付出,也是现代修复团队的七年努力。
文化这玩意儿,就是这么一代代传下来的。
以后这尊佛像还会继续待在那儿,看着大足,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只要有人在乎,它就不会倒。
【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重庆大足:千年石窟如何再续光华? 环球网
来源:烟寒若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