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董明珠和孟羽童,这对曾经被捧上天,又被摔得人尽皆知的“师徒”,
董明珠和孟羽童,这对曾经被捧上天,又被摔得人尽皆知的“师徒”,
竟然在520这个空气中都弥漫着粉红泡泡的日子里,上演了一出“世纪大和解”的戏码。
孟羽童轻飘飘一句“时隔两年收到前老板微信”,
配上董明珠那句干脆利落的“我带你去吃饭”,
这哪儿是简简单单吃顿饭的事儿啊?
毕竟,当初这俩人,那可是差一点就要公开“手撕”对方了,场面一度非常难看。
如今呢?风向大变,要“破镜重圆”了。
孟羽童的回应,也挺有水平,
她说:“这两年,舆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编排和误解,我却始终记得,在我第一次面对互联网的巨大洪流,她握住我的手说‘别怕’的样子。”
可别忘了,这位孟羽童,就是那个曾经被董明珠在公开场合,
毫不留情面地批评“当秘书一个文都写不出来”、
“脑子里想的都是想借这个平台自己当网红”的年轻人。
也是那个曾经在社交媒体上,字里行间暗示自己工作强度大到离谱,
薪资待遇却和付出不成正比,甚至一度被传闻因为私下接广告,
违反公司纪律而被开除的孟羽童。
当初那场“分手”,闹得那叫一个满城风雨,双方的言辞,几乎都把后路给堵死了。
就在这“和解”消息出来前不久,
还有好心网友在孟羽童的评论区提醒她,说既然都那样了,
社交媒体的标签里就别再写“某董事长秘书”了,显得有点掉价。
孟羽童当时还特地回复,说:“前司和前老板一直是我人生里闪亮的旅程和重要的贵人,根本不存在‘互撕’这种很极端的夸张说法哇!”
这前后态度的微妙变化,是不是挺有意思?
把时间倒退几年,回到孟羽童和董明珠最初相遇的时候。
那是在一档叫《初入职场的我们》的综艺节目上,
孟羽童还是个二十二岁的大学毕业生,青春靓丽,活力四射。
最绝的是,在众多求职者都规规矩矩介绍自己履历的时候,
她出其不意地当着董明珠的面跳了一段热舞。
这份不走寻常路的“虎劲儿”,一下子就抓住了董明珠的眼球。
董明珠是谁啊?那是中国商界响当当的“铁娘子”,一手把格力打造成世界级家电巨头的人物。
她看中了孟羽童身上的那股子与众不同的劲头,对她青睐有加,
甚至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地说,要将孟羽童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
孟羽童也确实借着董明珠的东风,火了一把。
从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一跃成为格力董事长秘书,
跟着董明珠出入各种高端场合,“明珠羽童精选”这个直播账号也顺势而生,
由孟羽童主要负责运营。短时间内,吸粉无数,风光无限。
那时候,她是董明珠身边最耀眼的一颗新星,也是格力对外展示年轻化、活力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第二个董明珠”这顶帽子,对孟羽童来说,可能太重了,也可能,这根本就不是她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董明珠对她的期望,是培养一个能沉下心来,在企业内部摸爬滚打,
最终能够独当一面,甚至接掌一部分重任的管理者。
但孟羽童呢?她似乎更享受聚光灯下的光鲜亮丽,更热衷于打造个人品牌,探索流量变现的各种可能性。
这种发展方向上的根本分歧,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逐渐在两人之间埋下了裂痕。
后来,董明珠也改口了,说培养“第二个董明珠”并非指某个特定的职位,
而是希望格力能有无数个拥有董明珠那种拼搏精神的人。
而孟羽童在直播带货这条路上,似乎也遇到了瓶颈,出镜的频率越来越少。
终于,在2023年4月,董明珠在一次采访中公开表示,孟羽童已经不再担任她的秘书。
紧接着,孟羽童正式从格力离职。
离开格力这棵大树之后,孟羽童像是挣脱了某种无形的束缚,
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小天地里,玩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
她的小红书、抖音账号更新得相当勤快,内容也五花八门,从美妆护肤心得,到学习方法分享,再到世界各地的旅行vlog,
俨然一个时尚靓丽、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博主。
整个人的状态,看起来也比在格力那会儿松弛了不少,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光彩。
时不时地接一些商业推广,收入想必也比在格力当秘书时要自由得多,也可能高出不少。
而另一边,董明珠和她一手执掌的格力,日子就没那么轻松惬意了。
空调市场,早就是一片红海,竞争激烈到白热化。
“老对手”美的步步紧逼,各种新兴品牌也层出不穷,想方设法地抢夺市场份额。
尤其是最近这一两年,关于格力库存积压的说法甚嚣尘上,
甚至有消费者在网上吐槽,说自己买到的格力空调,居然是好几年前生产的库存机。
面对这些压力,董明珠依旧是那个不服输的“铁娘子”,亲自披挂上阵搞直播带货,
但似乎总少了点孟羽童在时那种能够引爆全网话题的“化学反应”。
业绩增长的焦虑,像一块沉甸甸的巨石,压在这位女强人的心头。
所以啊,当孟羽童和董明珠再次“同框”的消息传出来,
嗅觉灵敏的吃瓜群众们,一下子就闻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真的是师徒情深,一笑泯恩仇那么简单吗?
最直接,也是最现实的驱动力,很可能就是格力目前面临的困境。
传统的销售渠道,增长已经明显乏力,而新的营销增长点,又迟迟未能有效地打开局面。
这时候,孟羽童这个名字,又重新进入了董明珠的视野。
虽然她已经离开了格力,但她身上所附带的流量标签和网红效应,依然是实打实存在的。
对于急于寻找业绩突破口,缓解库存压力的格力来说,重新启用孟羽童,
利用她的影响力和在年轻人群体中的号召力,再次为格力产品引流,
清理积压的库存,无疑是一步险棋,但也可能是一步能够盘活全局的妙棋。
说白了,成年人的世界,尤其是在真刀真枪的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董明珠的这步棋,透露出她作为一个顶级企业家的精明与果决。
在中国众多的企业家中,董明珠和刘强东,在某些方面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他们都是白手起家,从社会底层一步步打拼出来的草根英雄。
他们都以耿直敢言、不畏权贵的性格著称。
他们也都富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或许正是这种相似的经历和价值观,让董明珠格外欣赏那些有能力、有拼劲、敢闯敢干的年轻人。
孟羽童最初吸引她的,也正是那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挑战权威的劲头。
如今的这次“和解”,与其说是英雄惜英雄的惺惺相惜,不如说是残酷的商业现实,逼迫双方都不得不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
格力需要孟羽童的流量来救急,孟羽童也需要格力这个平台来提升自己的商业价值。
这更像是一场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而非单纯的情感回归。
来源:微光的藏书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