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触地复飞!乘客呕吐失重,南航航班惊魂10分钟,2025年5月20日,北京飞往哈尔滨的CZ5968次航班在降落时经历惊险一幕:飞机轮子触地后突然复飞,在空中盘旋10余分钟后二次降落。多名乘客称,颠簸与失重感导致多人呕吐,机组人员却未解释原因。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对航
触地复飞!乘客呕吐失重,南航航班惊魂10分钟,2025年5月20日,北京飞往哈尔滨的CZ5968次航班在降落时经历惊险一幕:飞机轮子触地后突然复飞,在空中盘旋10余分钟后二次降落。多名乘客称,颠簸与失重感导致多人呕吐,机组人员却未解释原因。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对航空安全的关注与疑问。
地复飞瞬间:乘客亲述“像坐过山车”,据亲历者陈女士回忆,飞机降落时遭遇剧烈颠簸,机长广播称因气流影响需复飞。她描述:“轮子刚碰到地面就被猛地拉升,失重感像坐过山车,周围乘客吐成一片。”航旅纵横数据显示,该航班第一次降落前共经历6次重度颠簸,复飞后仍有一次中度颠簸。另一乘客王先生表示,复飞后飞机在哈尔滨太平机场上空盘旋十几分钟,“机舱内鸦雀无声,紧张到能听见呼吸声”。
复飞原因成谜:天气、跑道还是操作问题?南航客服回应称,复飞可能是跑道未准备就绪或天气突变所致,但未提供详细报告。哈尔滨气象局表示,当日12时曾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但机场气象台值班人员称未记录到异常天气。资深机长陈建国分析,触地复飞通常因跑道障碍物、接地偏差或突发天气,属机组标准操作,“虽不常见,但飞行员均受过严格训练”。值得注意的是,该航班最终提前13分钟抵达,飞行轨迹显示复飞后仅盘旋一圈即成功降落。
航空安全隐忧:乘客呼吁透明化沟通,事件引发舆论热议,乘客质疑机组未主动解释复飞原因,“习以为常的态度让人不安”。专家指出,航空复飞本身是安全措施,但信息不透明易加剧恐慌。此前,上海飞银川航班也因复飞致乘客呕吐,类似事件频发暴露应急沟通短板。业内人士建议,航空公司应加强乘客安抚流程,例如通过广播说明复飞必要性,或落地后提供书面说明,以缓解公众焦虑。
惊险背后的安全逻辑,尽管CZ5968次航班最终平安落地,但其背后的颠簸细节与复飞谜团,仍为航空安全敲响警钟。正如网友所言:“宁愿多绕一圈,也不冒险降落——但我们需要知道真相。”航空安全的信任,不仅依赖技术,更需透明的信息与共情的沟通。
来源:小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