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热播剧《县委大院》中有这样一幕耐人寻味的情节:光明县县长艾鲜枝一心想拿下省农业厅的项目,目光聚焦在了省农业厅负责项目具体审批的侯处长身上。为能请动郭厅长亲临光明县牧场考察,艾鲜枝多次托老同学——省农业厅人事处处长段迎九从中斡旋。这一番波折,一方面凸显了省直处长
热播剧《县委大院》中有这样一幕耐人寻味的情节:光明县县长艾鲜枝一心想拿下省农业厅的项目,目光聚焦在了省农业厅负责项目具体审批的侯处长身上。为能请动郭厅长亲临光明县牧场考察,艾鲜枝多次托老同学——省农业厅人事处处长段迎九从中斡旋。这一番波折,一方面凸显了省直处长在官场棋局中的关键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基层对省直机关处长的尊重。这也能够解答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省直机关的处长,为何喜欢下基层调研?
在公职体系里,处级干部之间有着天差地别的处境。在县级层面,处级那可是高高在上的级别,好多基层干部奋斗一辈子,到退休能混个科级就不错了,处级对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可换到省直部门,处长就只是个中层干部。虽说管着一摊子事儿,负责具体业务的落实、督促底下干活,但上头有领导把关定向,大事儿轮不到他们拍板定夺,本质上还是按部就班执行任务的“干活人”,在人才济济的省直机关,很难显出自己。每天就是对着文件、报表,跟同事们在各种规章制度里打转,想出彩太难了。
(一)基层成“主场”,存在感飙升
省直机关里,处长身边全是精英,大家能力都不差,竞争特别激烈。日常工作全是一套一套的流程,开个会得按规矩发言,做个项目得一步步审批,处长就算有点想法,也得在集体里磨得差不多了才能施行,个人很难冒尖儿。
可一到基层调研就不一样了。基层单位把他们当贵宾,那重视程度超乎想象。车接车送是标配,住宿安排得舒舒服服,吃饭也是当地特色招待着。到了地方,开会坐主位,讲话大家都认真听、仔细记,提个要求下面立马去办,一路都有人陪着、围着。往日在省直机关的憋屈一下子没了,感觉自己说话真算数了,多年积累的业务知识、工作经验也有了用武之地,能实实在在影响一些事儿、帮基层解决点问题,这种被捧着、被需要的感觉,让处长们的存在感爆棚,情绪价值瞬间拉满,心里那叫一个满足。
(二)调研织人脉,办事更便利
省直机关处长干活,离不开各方支持,基层调研就给他们打开了人脉拓展的大门。下去走一圈,跟基层干部一起跑现场、处理实际问题,跟乡镇干部、县区领导交流工作思路、探讨地方发展,一来二去就熟络起来了。
往后呢,工作就好开展多了。政策要落地,基层那些熟人能帮忙快速推动,不走样地执行;想了解基层啥情况,一个电话打过去,人家知无不言;要是手头有项目需要地方配合,协调起来也容易,毕竟有感情基础在。虽说多数处长公私分得清,可难免有个别人情往来。比如家里亲戚在基层遇到点小麻烦,有这层关系,找人问问、搭把手,事儿可能就解决了。就这么着,基层调研成了处长们拓展人脉的好机会,也让这事儿在他们心里多了几分别样的滋味,变得“滋润”起来。
不过,在享受基层调研带来的这些“红利”时,省直机关处长们也需时刻保持清醒。基层给予的高规格接待与尊崇,核心目的是期望借助他们向上传递基层声音,助力精准施策,推动地方发展,绝非供个人虚荣膨胀的资本。人脉拓展利于工作协同,但若过度掺杂私人利益考量,模糊公与私界限,不仅易滋生不良风气,更可能在党纪国法边缘试探,断送个人前程。
基层调研实则是一座桥梁,一端连着省直机关的宏观谋划,一端接着基层一线的实际烟火。处长们应珍视调研契机,将其化作深化政策理解、优化决策依据的窗口,在收获职业满足感与人脉资源时,不忘初心,精准拿捏分寸,以扎实调研成果反哺工作,不负组织信任与基层期待,于公于私,方能行稳致远。如此,基层调研才能持续为个人成长、机关效能乃至社会发展注入正向能量。
来源:布熊娃娃V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