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AI智能体元年的到来,让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愈发汹涌。在这一背景下,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技术如何转化为持续的商业动能?答案或许在于对人才和知识资产的双重重视。
2025年,AI智能体元年的到来,让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愈发汹涌。在这一背景下,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技术如何转化为持续的商业动能?答案或许在于对人才和知识资产的双重重视。
当前,制造业面临着数字化系统泛滥与企业未能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落差。这一结构性矛盾的核心在于,企业虽然部署了新的数字化应用,但缺乏能够运用这些技术的人才。据e-workers Research统计,制造业现有从业人员中,仅有2%具备AI专业技能和知识。这一人才短缺现象,不仅限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也使得AI技术的潜力难以充分发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的集团美云智数近日在沈阳首次发起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ME20+论坛,并发布了ME Agent共创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校企协同的方式,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以美的集团在AI化转型中的实践经验为中枢,推动企业与教育行业共同培养数智人才。
麦肯锡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70%的数字化转型项目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原因包括应用系统过多但集成和数据流通受阻、传统自动化流程无法适应业务变化以及数字化人才短缺。而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发布的白皮书则显示,中国2020年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经达到了30万人,智能制造领域今年的缺口更是攀升到了500万人。这一人才短缺现象,无疑将拖慢整个制造业的智能化进程。
美云智数的ME20+论坛和ME Agent共创计划,正是为了解决这一人才短缺问题而提出的创新方案。通过联合多家数字化转型标杆制造企业和高校,该计划旨在构建高精度、高耦合、先聚焦后扩散的共创机制,不断从场景化培养到实战验证去“封装AI能力”,从而将原本分散在高校、链主企业、上下游中的知识体系进行标准化整合,形成人才向产业链迸发的复合效率。
沈阳工学院作为ME20+论坛的启动地,其“数智育人”体系成为了产教融合探索的典范。该校建立了多个现代产业学院和实验中心,与企业共同设计讲授课程体系,以打破师资结构的方式捆绑和承接产业的真实需求。而美的数字灯塔学院的落成,更是将沈阳工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实验中心以数字化平台的方式连接了起来,实现了教学和实践的一体化智能化管理、控制、评价。
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AI智能体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美云智数发布的ME Agent共创计划,通过技术平台化的方式让AI智能体成为一种人才服务工具。学生可以在上面学习提问、能力认证评估,再到就业匹配岗位。这种“学习、实践、评估”体系直接链接到就业能力的方式,使得智能课程、智能人才评估、智能就业都成为了一种“教学共生体”,像专业导师一样和学生互动。
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动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AI应用时代,市场需求的光速迭代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动态的,而院校中的产业优势、实践场景和培养方向则相对固定。因此,ME Agent共创计划通过行业动态知识库进行企业需求感知,转化为教学任务,最终沉淀为知识,让学生的实训数据反哺企业工艺优化。这种双向渗透机制,使得数字化人才在掌握技术的同时能间接参与企业创新。
总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离不开人才和知识资产的双重支撑。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构建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是解决当前人才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而AI智能体的应用,则为产教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为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