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医生强制铐走病人?当值医生停职,工作人员辞退!医生该如何做才能确保自身行为的规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1 18:51 1

摘要:近日,河南禹州一家医院120急救车医护人员疑似用手铐约束一名情绪激动女子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网友发布的现场视频显示,女子一边自报姓名一边高呼“救命”,而医护人员使用了疑似手铐样式的金属装置约束女子双手。这一场景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

对当值医生谢某某停职处理、对工作人员高某某予以辞退,并作进一步调查处置。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顾龙飞

近日,河南禹州一家医院120急救车医护人员疑似用手铐约束一名情绪激动女子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网友发布的现场视频显示,女子一边自报姓名一边高呼“救命”,而医护人员使用了疑似手铐样式的金属装置约束女子双手。这一场景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1.8亿次讨论。

官方通报:当值医生停职,工作人员辞退

据媒体报道,医院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对此回应称,该女子为精神病患者,属于是狂躁症。精神科工作人员表示,家属让去接她,她当时情绪比较激动,就用了精神科约束带,不是手铐。

事发次日,河南禹州卫健委就此发布调查处置情况通报,鉴于医护人员采取不当约束措施,在社会上造成了负面影响。禹州市卫健委已责令涉事医院对当值医生谢某某停职处理、对工作人员高某某予以辞退,并作进一步调查处置。

图源:“健康禹州”微信公众号

尽管医院紧急澄清称使用的是精神科约束带,但铐链外形与强制送医场景的强烈冲击,仍使得争议不断。当这一影视剧式的场景在现实中真正发生时,医护人员有必要进行认真审视和讨论。

约束不当频引争议,120急救的现实难题

上过120车班的医生都知道,120随车急救的活其实并不好干。首先,无论白天还是半夜,只要接到任务,120急救人员都需要在3分钟之内迅速出车;其次,如果不到现场,急救人员永远也无法预料现场情况的复杂性,这就使得他们很难完美处置每一次任务。

近年来,关于120急救出车因约束不当而产生的纠纷时有发生。

据媒体报道,2016年,广西永福县的谢某在上班途中遭遇车祸,头部和胸部受重伤,处于昏迷状态,现场被送上当地一家医院的救护车,该救护车在回院途中为紧急避让而急刹车,由于随车医生没有对谢某进行固定,导致患者被甩出担架,头部撞进救护车前方座椅的两个椅脚之间,造成二次伤害。经过21天的抢救和治疗,谢某最终不治去世。虽然在第一次交通事故时候,已经给谢某造成了严重伤害,但是事后谢某家人仍然起诉了医院,经审理,医院应承担第二起因救护车急刹车而造成的伤害,需赔偿88000余元。此类事件凸显了急救过程中约束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

而在此次河南禹州事件中,关于“手铐”来源的问题备受关注。

医院最初回应称使用的是精神科约束带,然而从现场视频中呈现的金属质地和外观来看,与常见的布质或革制约束带差异较大,反而与手铐高度相似。因此,很多网友提出质疑:如果是精神科约束带,为何会呈现出如此容易引发误解的形态?是否存在医院急救设备配备不规范的问题?又或者,这确实是违规使用了手铐?目前官方通报中虽指出医护人员约束方式不当,但对于该工具究竟是手铐还是特殊形态的约束带,仍未给出明确说明。若为手铐,其来源更是迷雾重重,是家属私自提供?还是医护人员违规获取?亦或是急救车上本就违规配备?这些都亟待进一步调查核实。但有一点毫无疑问的是,如果该患者确实需要120转运的话,用上一些约束措施是必要的。

在精神病人急救过程中,由于患者病情的特殊性,约束措施有时确实是保障患者自身及周围人员安全的必要手段。然而,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同时,确保约束措施合法、合规且符合伦理道德,成为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我们每个医护人员都可以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当天的出车医生,如果外界也提供了手铐给你,你是用还是不用呢?如果我们医护人员拒绝使用手铐而造成了患者失控、受伤,这份责任又该谁来承担呢?

医生该如何做才能确保自身行为的规范?

每一起事件的暴露,都只是一次契机,只有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才是痛定思痛。

河南禹州卫健委的通报认为“医护人员采取不当约束措施”,那么,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应该如何做才能确保自身行为的合法性与规范性?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规定,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只有当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时,才能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对于需要非自愿住院治疗的情况,若监护人阻碍实施住院治疗或者患者擅自脱离住院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措施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因此,遇到类似问题,报警请求警方约束成为一个可行的选择。

这一规定明确了医疗机构在处理非自愿住院治疗时的权限和程序,保障了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医疗机构擅自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警方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具备专业的执法程序和经验,能够更好地平衡保障患者权益与维护公共安全的关系。同时,120医生在现场应及时与家属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及过往就医情况,并做好记录。在采取任何约束措施前,务必严格按照《精神卫生法》的要求,判断患者是否真的存在伤害自身或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且在其他措施无效的情况下,方可实施约束。若决定使用约束工具,应选择符合医疗规范的产品,如布质或革制的约束带,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最后,谨记让家属签订约束知情告知书。

最后,很多社会人士和医务人员都抱有疑问的是:个人持有手铐究竟违不违法?

从法律层面来看,社会个人持有手铐属于违法行为。手铐作为警用器械,受到严格的法律管控。《警械使用条例》明确规定,手铐仅限公安机关等特定执法部门在执行公务时使用,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制造、贩卖、持有、使用手铐等警械均属于违法行为。在此次事件中,如果最终证实使用的是手铐,那么涉事人员不仅违反了医疗规范,还触犯了相关法律。

此次事件给我们医务人员带来的教训是:合理使用约束器具。比如,此次事件中,两名医务人员给病人使用的是常规的约束带,可能就不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也不至于一个被停职、一个遭辞退。

此次120医生用手铐约束精神病人这一事件,为整个医疗急救领域敲响了警钟。它不仅暴露了急救流程的漏洞,更折射出医疗伦理与法律界限的深层矛盾。当我们在思考的时候,不妨多问几个“以后遇到应该怎么办”:

1.下次再遇到精神病相关警情的时候,能否优先调度精神病院的救护车?

2.在周围群众围观录像的时候,能否多一点主动应对,消除现场群众的误会?

3.能否平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升其在处理精神病人急救时的专业能力和法律意识?

4.能否完善随车约束设备的配备与管理,确保约束工具的规范性?

医疗事件涉及民生,120出车更是医院医疗服务的院外延伸。现如今社会舆论监管严格,医务人员更应严格规范自己的行医过程,避免成为“反向热点”。在遇到精神病人急救的时候,既要保证其安全,也要维护其合法权益,避免类似争议事件的再次发生。

责编|阿泰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那些“带癌上班”的医护,有人去世、有人逃离、有人坚守

更年期症状掩盖了真实病情?到底做不做这个检查,医生陷入了两难……丨医起推理吧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爱生活有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