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亏损7个亿后,永旺中国内地首店进入“撤场倒计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1 18:17 2

摘要:近日,“永旺广州天河城店将于6月撤场”的消息在社交平台迅速传播,引发网友热议。作为永旺内地首店,广州天河城店曾以日式百货与生鲜结合的创新模式风靡一时,却在扎根内地28年后陷入存续危机。

日本零售巨头永旺的中国内地首店正经历“撤场倒计时”?

近日,“永旺广州天河城店将于6月撤场”的消息在社交平台迅速传播,引发网友热议。作为永旺内地首店,广州天河城店曾以日式百货与生鲜结合的创新模式风靡一时,却在扎根内地28年后陷入存续危机。

实际上,自2017年以来,永旺在内地新开的门店中,综合超市的占比逐年下降,其内地的业务更是连续八年陷入亏损困境。财务压力下,“关店止损”成为常态,但这种“断臂求生”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国内地首店疑似撤场

1985年,日本零售巨头永旺株式会社通过在香港成立永旺百货进入中国市场,并于两年后开设香港首家综合百货超市Jusco“吉之岛”。

1996年7月,永旺来到内地,在广州天河城开设了内地首家“吉之岛”,正式拉开了在内地零售市场的扩张序幕。2013年,永旺将旗下的“吉之岛”“佳世客”统一更名为“AEON”永旺,吉之岛天河城店也正式更名为永旺天河城店。

今年5月初,有消息称,永旺天河城店所在的B1全层即将启动焕新改造,与此同时该店也将撤场。根据永旺(香港)百货有限公司2024年报,其与广东天河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租赁协议将于2025年6月30日到期。

不过,对于传出的撤场消息,永旺天河城店多数工作人员表示并不知情。永旺客服同样表示,暂未收到正式通知,目前还在营业中。永旺方面回复记者表示,“合同双方还在沟通中,后续如有消息会官方发布”。

虽然永旺天河城店是否关闭尚未可知,但近年来其在内地市场的收缩态势十分明显。数据显示,在最近两到三年时间里,永旺每年至少关停3家门店:2023年年底,永旺关闭了深圳新城市店,该店是永旺在深圳的第一家门店;今年2月,永旺又关闭了深圳宝安中心店;而在今年5月16日,永旺在北京的最后一家店也将正式关闭;武汉市场的门店也开始逐步撤出,其位于武汉百步亭商圈的门店将于2025年5月31日结束运营,该店于2022年12月30日开业,距今不足两年半。

8年亏损7个亿

不断关店背后,是永旺超市母公司接连亏损带来的压力。根据永旺发布的2024年业绩报告,公司2024年收益为80.95亿港元,较2023年的86.93亿港元有所下降;归母净利润亏损约3.41亿港元。而2017年至2024年上半年,永旺在中国内地业务共亏损超7.37亿港元。

而永旺之所以亏损,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高涨的成本。其在内地的选址策略是复制日本模式,优先在交通便利的城市核心商圈布局。这一策略在早期为永旺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量和品牌曝光度,叠加自身品牌号召力、领先的商品力和服务质量,能够增加销售金额。

但随着时间推移,核心商圈高昂的租金成本逐渐成为沉重负担。门店租金逐年上涨,而超市销售额却连年下滑,收益减少、坪效降低,企业难以充分发挥门店空间价值,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传统卖场“以空间换流量”的逻辑逐渐失效,最终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

以今年深圳宝安中心店为例,月租金高昂,但坪效连年下滑,永旺只好退出。原本计划4月底终止运营,却在2月底提前关门,董事会称“提早终止租赁协议有助于减轻财务负担”,本质上就是为节省租金。永旺北京朝阳大悦城店原本还有两年合同,也选择提前解约关店,可见永旺在租金上的压力之大。

据永旺发布的2024年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107.90%,较2023年的101.69%继续攀升,负债水平较高;经营业务现金净额与流动负债的比例为17.16%,较2023年的31.10%下降,表明公司现金流状况并不乐观。

面对亏损,“关店降本”成了永旺最直接但也最无奈的策略。

在华“水土不服”

实际上,永旺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租金压力,而是其经营内容的全面落伍。

以记者所在地区的永旺门店为例,虽然拥有稳定客群,但事实上,当盒马鲜生入驻附近的商城后,永旺的客流量便出现明显下滑。这说明,依赖卖场百货为主的传统购物中心如果不升级,很容易被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截流客源。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尽管永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但其数字化布局却明显滞后于其他知名商超。直到2019年,永旺才推出自有APP“永旺到家”,且于2020年上半年才推广至内地所有门店。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永旺虽提供 “永旺到家 APP 和小程序”“京东到家”“美团” 三个线上购物渠道,承诺1小时新鲜配送到家,但配送服务却饱受用户诟病。在社交平台上,众多用户吐槽其“售后态度不佳”“配送时间与约定时间严重推迟”“客服电话打不通”“活动期间回应人力不足” 等。

同时,“高成本”和“低周转”成为永旺的两大死穴。为维持“日系调性”,永旺过于依赖日本进口商品,导致商品种类不够丰富,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同时库存成本居高不下,陷入库存陷阱。相关数据显示,永旺的生鲜周转率为3.7天,而盒马仅需1.2天,周转率不及盒马的三分之一。与山姆会员店相比,山姆明星商品麻薯日均周转可达5次,永旺的短板十分明显。

永旺超市内,优惠打折标签随处可见

不仅在供应链上落后,永旺在价格竞争上也毫无优势。曾经,永旺凭借“十元均一”和“周二会员答谢日”活动成为性价比代表,但随着中国零售市场成熟和竞争加剧,这一策略优势不再。一方面,竞争对手纷纷效仿推出平价促销活动;另一方面,消费者消费观念升级,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更加注重商品品质、个性化和购物体验。

由此可见,永旺正陷入滞销商品和高昂成本的恶性循环。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2018年后,中国本土零售(行业)蓬勃发展,各地涌现出特色连锁零售体系。我在2010年就曾预测中国零售行业将呈现‘两头尖中间空’的趋势,即便利店和大型零售巨头占据优势,像永旺这类卡在中间、缺乏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和粉丝效应的商超,其没落是必然的。”

来源:第一风口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