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天气逐渐升温,手足口病也进入了高发季节。别担心!疾控小卫士这就送上“趣味科普+实用防护指南”,帮助大家轻松应对,让宝宝远离病毒侵扰!
亲爱的家长、老师和小朋友们:
随着天气逐渐升温,手足口病也进入了高发季节。别担心!疾控小卫士这就送上“趣味科普+实用防护指南”,帮助大家轻松应对,让宝宝远离病毒侵扰!
一、认识手足口病:这个“小坏蛋”是谁?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EV71等)引起的急性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最容易中招。它就像个“隐形小怪兽”,悄悄潜伏,突然袭击!
1. 发烧:宝宝突然发热 (38℃~39℃),变成“小火炉”。
2. 皮疹: 手、脚、嘴巴周围出现小红疹或小水疱(不痒但可能疼,吃饭变“痛苦面具”)。
3. 食欲下降:因为口腔溃疡,宝宝可能拒绝吃饭,连最爱的零食都不香了!
注意!少数宝宝可能发展为重症(如持续高烧、呕吐、四肢抖动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立即就医!
二、防病攻略:三招让病毒“退退退”!
第1招:洗手!洗手!洗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病毒最怕肥皂+流动水!教会宝宝正确洗手:
什么时候洗?
● 饭前便后
●玩玩具后
●从外面回家后
第2招:玩具、餐具要“消毒大作战”
病毒喜欢藏在宝宝的玩具、毛巾、奶瓶里,所以:
●日常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按比例稀释)擦拭玩具、门把手等。
●阳光暴晒:宝宝的衣物、毛巾、被褥多晒太阳,紫外线是天然的“病毒杀手”!
●避免共用物品:毛巾、水杯、餐具专人专用,别让病毒“串门”!
第3招:少去“病毒派对”场所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所以:
●高发期少去游乐场、室内儿童乐园、超市等拥挤场所。
●如果宝宝中招,在家休息1-2周,别去幼儿园,避免传染其他小朋友!
三、宝宝中招了怎么办?护理小贴士
如果宝宝不幸“中招”,别慌!做好护理,帮助宝宝更快恢复:
饮食调整:让宝宝吃得舒服!
①吃凉的、软的食物:如冰淇淋(没错!可以适量吃)、果泥、粥、面条,减少口腔刺激。
②避免酸的、烫的食物:如橙汁、热汤,以免加重口腔疼痛。
对症处理
①退烧:体温超过38.5℃可服用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②口腔护理:用温水漱口(大宝宝)或棉签蘸温水轻轻清洁口腔。
何时要就医?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去医院:
- 持续高烧(39℃以上)不退
- 精神差、嗜睡或烦躁不安
- 呕吐、四肢抖动、呼吸急促
四、常见误区:这些传言别信!
❌ 误区1:“手足口病只有小孩会得!”
真相:成人也可能感染,只是症状较轻,但仍可能传染给孩子!
❌ 误区2:“得过一次就不会再得了!”
真相:手足口病由多种病毒引起,即使感染过,仍可能再次中招!
❌ 误区3:“酒精消毒就能杀死病毒!” 真相:肠道病毒对酒精不敏感,含氯消毒剂或高温煮沸更有效!
五、总结;防病口诀
勤洗手、多通风,玩具消毒不放松;
少扎堆、早隔离,生病护理要细心;
高烧呕吐莫耽搁,及时就医保平安!
让我们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