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扎实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十公示”信息报送工作,做到及时、准确、无遗漏。同时,积极开展培训与指导,着力避免因行政处罚信息公示错误,引发企业行政异议、复议等情况,确保报送数据规范精准。
阿拉善盟:
信用修复为企业
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今年以来,阿拉善盟多措并举全力构建高效便捷的信用修复机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扎实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十公示”信息报送工作,做到及时、准确、无遗漏。同时,积极开展培训与指导,着力避免因行政处罚信息公示错误,引发企业行政异议、复议等情况,确保报送数据规范精准。
全力推动信用信息修复“一件事”落地。各领域监管部门与信用修复主管部门紧密配合,专人负责失信主体信用信息修复材料的申请认定与核实工作。一旦发现信用信息修复结果在互认和共享环节出现不一致,及时沟通解决,全力打通修复过程中的堵点和难点。
在履行告知义务环节,全面推行“双书同达”制度。按照“谁处罚、谁告知”原则,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同步交付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明确告知失信主体在最短公示期结束后,可及时申请信用信息修复,引导失信主体主动纠错、重塑信用。
充分发挥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矩阵优势,多形式开展“信用修复一件事”政策解读与宣传,切实提升群众对信用修复服务的知晓度和使用率,持续优化办事体验。
截至目前,阿拉善盟已通过“信用中国”平台,为290家企业完成409件(次)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全部实现“零超期”,办结率达100%,以实际行动助力企业卸下信用“包袱”,轻装上阵谋发展。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