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山阳: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B站影视 2024-12-19 10:08 2

摘要:从“建校舍”到“建名校”,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从学前教育“补短板”到高质量“普及普惠”,近年来,山阳县努力满足全县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全面凸显。

从“建校舍”到“建名校”,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从学前教育“补短板”到高质量“普及普惠”,近年来,山阳县努力满足全县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全面凸显。

新校区的运动场地刚刚修复平整,山阳县第一初级中学就掀起了一阵“运动热”。

晚饭后,尽管天气寒冷,一场篮球赛还是让校园沸腾了起来。赛场上,红方两名前锋一人带球一人防护将球带过中线,3名蓝方球员抵近防守随时准备技术断球。进入3秒区后,现场的气氛在“球迷”的呐喊声中进入高潮,就在红方球员起跳投球的一刹那,蓝方球员迎面一个“盖帽”,“砰”的一声,篮球飞远了……

山阳县第五届文化艺术节

课余生活的改变源于第一中学新校区宽敞的室外环境和完备的运动设施。第一中学老校区坐落在老城区,设施老旧,场地受限,“人地”矛盾突出,学位紧张“一桌”难求,就连升旗、运动会等集体活动也是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开展。

为了解决教育资源配置质量城乡不均衡、校际不均衡的问题,山阳县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新建县第三小学、第四小学、第三幼儿园、高坝店镇富桥幼儿园等学校12所,改扩建户家塬镇中心小学、高坝店镇寺沟口小学、西照川镇石佛寺九年制学校等农村学校20所,有效缓解学生就学压力,盘活教育资源,新增学位1万多个、校舍11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馆10万平方米,将“好学校”办到群众“家门口”。

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走进山阳县户家塬镇中心小学,气派的教学楼、干净整洁的草皮操场、宽敞明亮的教室以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人耳目一新。办学条件的改善让这所有77年校龄的学校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户家塬镇中心小学师生在录播教室上课

“目前,我校16个教学班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除了‘十一室一部’外,还配备了录播教室和‘创客’教室,可向社会提供800多个学位,学生宿舍安装了空调,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户家塬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何飞说。

近年来,山阳县以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为契机,举全县之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山阳县按照“巩固一批”“打造一批”的思路不断提升办学效益和育人质量,县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第一初级中学等一批优质名校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县第三小学、第四小学、高坝店镇九年制学校等一批新兴名校蓬勃发展。2024年秋季学期开学,改造提升后的县第五小学、第六小学同时投入使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面不断扩大,逐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上学不挤、就近入学、资源共享”的需求。

教育质量要提升,教育改革是动力。近年来,山阳县坚持推进办学改革,通过融合办学和学区联盟联合推进的方式,不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老师,学期末了,我想兑换一次和大boss拍照的机会!”

“谁是大boss?”

“大boss就是祝校长,我们总校的校长么,这你都不知道!”

12月9日星期一,山阳县第六小学的“小水滴争章超市”里人头攒动,英语和汉语混搭式表达把管理员葛瑞斌逗笑了。

“‘小水滴争章超市’是山阳县第四小学自主管理育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9月和第四小学融合办学以来,我们和第四小学在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这一切为学校全面快速步入正轨奠定了基础。”山阳县第六小学校长朱才水说。

山阳县第六小学师生在“小水滴争章超市”开展活动

据了解,为全面推进县域教育资源扩质提优,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今年以来,山阳县按照“以强带弱”融合办学思想,同步在第四小学和第六小学、第二小学和第五小学之间采取“两校一长”和领导班子统一配建、教学资源统一调配、招生统一组织、教学统一管理、课程统一设置、经费统一分配、管理统一考评的“六统一”工作机制开展“管办一体化融合办学”试点工作。

下午课后,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山阳县第五小学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里变得热闹起来。轮滑、古筝、剪纸、书法、科技实践……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为学子们加足“营养餐”。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是山阳县第五小学紧扣课堂教学主阵地,持续推进“三个课堂”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

“按照‘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的发展思路,我们从五小的长远发展着眼,从解决制约五小发展的现实问题着手,二小手把手教,我们肩并肩学,短短半年时间,第五小学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等方面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第五小学校长王艳丽说。

据山阳县第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阮班主介绍,近年来第二小学在教育实践中以“三个课堂”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第一课堂”注重文化知识和思维方式教学,着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二课堂”注重校园环境和文化育人,通过开展各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实现环境育人;“第三课堂”以研学旅行、社区服务、实践体验等社会实践为载体,促进知行合一,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在融合办学的框架下,第二小学将这些都“复制”给了第五小学。

教育要发展,高质量教师队伍是关键。为了进一步优化县域内教师资源配置,今年以来,山阳县确立了校(园)长公开竞聘上岗、教师进城逢进必考、跨镇积分流动等用人原则。据了解,2024年8月,山阳县教体局按照新的教师流动管理办法为城区学校选聘教师102人,其中镇(街道)选聘91人,城区学校流动11人;公开选聘幼儿园园长1人,考评调整镇(街道)党组织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17人。

山阳县还以“校(园)长管理能力大赛”“中层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大赛”“教师教学基本功能力大赛”以及“学、听、讲、研、练”5项活动为抓手,持续提高教职工作风与能力。完成教师培训项目49个,培养省市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各类骨干教师130人。“全国优秀教师”陈洁、“陕西省教学能手”王俊萍、“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陶思田等一批坚守在教学一线、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队伍为全县教育质量的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4年9月,世界定向排位赛(陕西商洛山阳站)在山阳成功举办,秦风楚韵和美山阳火热出圈。人们在体验运动、康养与激情的同时,不禁赞叹体育运动与传承文化、地域旅游深度融合的魅力。

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体育运动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更是平衡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激发学生激情和能量的重要途径。

“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以来,山阳县牢牢把握“加”与“减”的辩证关系,全面推进教体融合发展,在学生校外培训、课后课业负担上做“减法”,在开展体育运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上做“加法”,通过开展多彩的体育运动来丰富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持续释放教育活力。

“为了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文体活动、常态化开展兴趣班社团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等活动为抓手,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不断强化教育合力,持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质量。”山阳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崔孝岗说。

山阳县第五届文化艺术节

据了解,在2024年6月举办的山阳县第五届学校文化艺术节上,全县部分学校的5000多名师生通过12个大型文体节目演出展示了当代中小学生的精神风貌,1000多件(幅)师生书画艺术作品向观众展现了爱国、奋斗、发展、繁荣的时代新声。

中村中学积极整合社会教育资源,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胜江为学生传授“八仙鼓”表演技艺,将独具地域特色的社火、面塑、花鼓等民间技艺引进课堂,“非遗文化”进课堂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进取精神。2023年12月,中村中学被命名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

丰富多彩的“进校园”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近年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立足地域教育资源特点,通过邀请“科技大篷车”、乡贤能人、民间艺人、道德模范、公安民警进校园等开展各种育人工作。全方位多层次融合教育资源,释放了教育活力,激发了教育潜力,教育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全县7万多名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学生、40多万名群众直接或间接从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得到实惠。

作者:史榜云 朱才虎 朱鹰

编辑:王波

来源:陕派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