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网络直播带货在电商领域迅速崛起,成为拉动销售、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关键力量。然而,虚假夸大、低俗营销等问题也随之滋生。为规范市场秩序、强化直播营销主体合规意识,5月15日,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网络直播带货广告合规提示》,为农药直播等划定了清晰“红线”
近年来,网络直播带货在电商领域迅速崛起,成为拉动销售、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关键力量。然而,虚假夸大、低俗营销等问题也随之滋生。为规范市场秩序、强化直播营销主体合规意识,5月15日,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网络直播带货广告合规提示》,为农药直播等划定了清晰“红线”。
1 未经审批,农药直播“禁行”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网络直播带货广告合规提示》中指出,"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事先进行广告发布审查的商品和服务,未经广告审批不得进行直播营销。"
农药作为特殊商品,其使用关乎农业生产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及消费者权益。在直播带货即时、互动的特性下,未经审批的农药直播极易引发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等问题。消费者可能因未经审批的直播获取不准确甚至误导性信息。主播若专业知识不足或受利益驱使,可能夸大农药杀虫效果,却不明确适用作物种类,导致农民购买后因不对症而减产绝收,损害农民利益。
从维护市场秩序角度看,规范审批流程能严格把关农药产品的合法性与质量可靠性,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借直播渠道流入市场,保障合法企业权益,促进行业良性竞争与健康发展。从公共安全层面而言,未经审批的农药直播存在巨大隐患。不当使用农药会污染土壤、水源,破坏生态平衡,消费者若因虚假宣传误用农药,还可能威胁人体健康。因此,这一规定是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2 多方聚力,筑牢行业规范防线
除河北外,多地及相关协会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上海在《上海市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2023年修订版)中明确规定,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农药等需事先广告发布审查的商品和服务,不适宜以网络直播形式营销,展现出较为保守的监管态度。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布的T/CCPIA 259—2024团体标准《农药网络销售行为规范》,对农药网络销售(含直播销售)的资质、进货查验、信息披露、广告宣传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为行业提供了具体行为准则,有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各地政策虽具体措施不同,但都旨在防范特殊商品直播营销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河北的《网络直播带货广告合规提示》并非“一刀切禁止”或“放任自由”,而是通过广告审批制度与负面清单管理,在规范中为合规企业留出发展空间。
广告审批制度是保障合规性的关键环节。严格审批流程能全面审查农药产品广告内容,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只有通过审批的产品才能直播展示,有效避免虚假宣传和违规广告,为消费者提供可靠信息。
负面清单管理明确了农药直播的禁止行为,如虚假宣传、低俗营销、误导消费者等,使企业和主播清楚知晓行为边界。这种管理方式既具灵活性,又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为行业发展提供清晰指引。
对合规企业而言,该《提示》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规范监管下,企业无需担心不正当竞争,可专注于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通过真实、准确的宣传,合规企业能树立良好形象,赢得消费者信任。
尽管《提示》主要针对河北当地直播带货经营者,但对其他地区开展“三品一械”直播带货业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和借鉴。
农药直播带货作为新兴模式潜力巨大,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从政策、平台、企业等多方面规范。政策层面,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准入标准、广告宣传规范和质量监管要求,加强部门协同合作,建立跨部门监管机制,形成监管合力,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直播平台要承担审核责任,建立健全农药直播内容审核机制,加强对主播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法律意识,利用技术手段实时监测直播内容,及时处理违规行为;企业要加强自律,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注重产品质量,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在直播营销中坚持真实、准确宣传,不夸大功效、不虚假宣传。
农药直播带货唯有在严格规范的基础上,才能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药行业健康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平台监管和企业自律的有机结合,农药直播带货必将发挥积极作用,推动行业迈向新高度。
编制 | 心 怡
审校 | 刘 颖
监制 | 陆 璐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以下内容为广告---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