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上9点,年仅14岁的程霄恩准时开启日常斯诺克训练,日程被划分为早、中、晚三场。每日近十小时的训练,他已持续近三年。程霄恩的教练梅希文,是一名职业斯诺克运动员,现役世界排名第54位。
早上9点,年仅14岁的程霄恩准时开启日常斯诺克训练,日程被划分为早、中、晚三场。每日近十小时的训练,他已持续近三年。程霄恩的教练梅希文,是一名职业斯诺克运动员,现役世界排名第54位。
2025年“五一”假期,中国斯诺克运动员赵心童以总比分18比12战胜马克·威廉姆斯,夺得2025斯诺克世锦赛冠军。“最近大众对斯诺克的热情确实很高。”梅希文向读特新闻记者透露,这一历史性突破在深圳掀起一阵热潮。据业内人士分析,深圳素来拥有深厚的斯诺克文化底蕴与群众基础。时至今日,随着观念的升级,众多家长对斯诺克运动的认知也悄然转变,从单纯追逐“冠军光环”的短期效应,转向更加注重孩子技能培养与长远发展的理性投资。
梅希文在深圳的台球俱乐部。
“夺冠热”点燃深圳斯诺克热情
赵心童夺冠后,斯诺克运动收获了万千关注。在深圳经营着一家台球俱乐部的梅希文,向记者讲述了“夺冠热”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随着热度持续发酵,斯诺克业余爱好者的热情也愈发高涨。俱乐部面向青少年群体及台球爱好者,增设了暑假培训班。”梅希文以自家俱乐部的情况为例,“以往,俱乐部的人流高峰主要集中在周四到周日。如今,从周一开始,每天都有大量业余爱好者吃过午饭就赶来打球。”
相较于足球、篮球等对体能要求极高的运动,斯诺克更注重技术和心理素质,因此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相对更长。如今,他不仅依旧活跃在赛场上,还开始承担起教学任务。
“我刚涉足教学工作不久。目前有两位学员朝着职业方向发展,一位14岁,一位15岁。另外还有几位10岁左右的学员,他们平时正常上学,周六日来俱乐部训练。”14岁的程霄恩便是梅希文门下走职业化方向的学员之一,目前已在多项全国青少年赛事中斩获奖项。
程霄恩在训练。
梅希文认为,如果孩子身高条件较好,8岁就可以开始接触斯诺克。但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每天枯燥地训练不太现实。所以前期会安排一周一到两次的训练,以初步了解斯诺克。真正的系统性训练,会从10岁左右开始。
“斯诺克需要耐心,也需要持久性,确实是一项难度较高的运动。”据梅希文介绍,从基本动作入手,到围球,再进入防守训练,对于训练刻苦,自身又热爱、喜欢动脑思考的孩子,至少也需要5年,甚至8年时间,才能达到较高水平。
从冠军梦到技能投资,家长们算了一笔“清醒账”
“在我们这儿,若选择每日前来接受专业训练,一个月的费用大约是2万元。”梅希文提到,至于业余爱好者或是参加兴趣班提升技术的学员,通常每小时的收费在1000元左右,授课时长为一小时,之后学员可以自行练习一小时。
对于专业的斯诺克运动员而言,球杆至关重要。程霄恩走的是职业道路,所选用的球杆是斯诺克领域极具声望的品牌。而他使用的球杆型号,属于该品牌的高端系列,适合高水平球员使用。
“球杆通常依据球员个人特点定制而成,不会有两根一模一样的球杆。一般而言,专业球员在职业生涯只会使用一根球杆,无论在哪里比赛都会随身携带,并无备用杆。”在价格方面,梅希文解释,程霄恩使用的3/4杆,价格在2.6万元左右。而同一型号的通杆,价格则在5万元左右。
赵心童夺冠后,大众对斯诺克运动的兴趣日益兴起,亦有不少家长对于这条赛道跃跃欲试。艾媒咨询数据显示,92%的消费者愿意小孩学习台球,64.8%的消费者支持小孩成为台球职业选手。另有32.1%的消费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反对小孩成为职业选手。
“赵心童的模式难以复制。”梅希文感慨道,就像当年丁俊晖横空出世,家喻户晓,许多家长都梦想着复制他的“成功之路”,但那一波“热潮”已成为过去式。现在的家长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到,孩子可以学习斯诺克这项运动,即便无法达到顶尖水平,掌握这一项技能,对孩子而言,无论未来是继续深造还是步入职场,都大有裨益。
从“造神运动”到“技能投资”的观念转型,恰与产业扩张形成共振。
近年来,国内台球相关企业在持续增长。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台球相关企业40.06万家。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2024年全年注册13.71万家相关企业,同比增长28.57%,创注册量新高。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相关企业4.41万家,其中前4月注册4.31万家,同比增长2.84%。
梅希文在指导学员。
为何全国高手都在深圳汇聚?
和许多职业球员一样,梅希文从八岁开始接触斯诺克。2007年,他来到深圳,加盟当时国内斯诺克的“最高学府”四海弘都球房。两年后,收获了首个全国冠军头衔,并在同一年获得亚洲斯诺克锦标赛的亚军,获得世界台联外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选手。
为何是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多元基因与斯诺克运动的优雅气质早已深度交融。作为起源于英国的高雅绅士运动,斯诺克最早经由香港传入内地,而毗邻香港的深圳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这项运动在内地较早的孵化场。
20世纪90年代经济腾飞之际,深圳街头巷尾的台球厅不断涌现,五湖四海的台球爱好者在此以球会友,在方寸球台间切磋技艺。这种充满烟火气的民间交流氛围,滋养出一批斯诺克人才。
中国职业斯诺克运动员石春侠对此深有共鸣。此前,她在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谈道:“我从小就在深圳,这座城市的氛围一直影响着我。很多职业选手都是从深圳或东莞走出去,这里也有很多前辈,年轻选手可以向他们请教,汲取经验。这种传承和交流,让深圳的斯诺克氛围愈发浓厚。”
赵心童的夺冠效应不止于赛场。“中国首批斯诺克教练员考试时,我就考取了国家高级教练资格。这个级别之上的是国家队教练,目前,国家队教练的数量亦是凤毛麟角。”梅希文认为,赵心童夺冠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将推动国内斯诺克培训体系向专业化跃升。
他提到,深圳的斯诺克业余爱好者也特别多。不过,据其观察,近年来青少年群体对斯诺克热情并不高,但随着赵心童在职业赛场的突破性表现,新一代年轻人的斯诺克热情正被重新点燃。
来源:读特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