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之美,在于师生共进;课堂之妙,源于教学相长。为深化新时代课程改革,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近日,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举办了为期两天的中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本次赛课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美术
教育之美,在于师生共进;课堂之妙,源于教学相长。为深化新时代课程改革,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近日,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举办了为期两天的中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本次赛课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美术、体育、信息12大学科的15位中青年教师,秉持“242高效教学模式”理念,以锐意进取的姿态,深耕课堂,为夏日校园注入蓬勃活力。
赛前,老师们以新课标为导向,深入研读教材,精准把握学科核心素养;以学生学情为立足点,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做到创设真实情境,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设计梯度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搭建思维支架,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学习过程。参赛教师通过集体备课、试讲、评课等方式,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确保课堂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贴近学生实际。
人文课堂:思想与艺术的深度对话
语文课堂充盈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思辨精神。周春梅老师在《乡土中国》的教学中,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概念解析—案例研讨—现实迁移”四个环节,将抽象的理论——差序格局具象化,引领同学们踏入乡土社会那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领略日常生活背后的社会学逻辑。周瀚竹老师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中,采用“对比教学法”、文本细读法及心理分析法,深入剖析了林黛玉与薛宝钗的人生际遇及诗歌作品,展现出传统社会中女性不同的性格命运,以及二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和交融,让同学们对《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英语课堂将语言魅力与文化浸润完美结合。黄丽老师在《The Secret Language of Plants》一课中采用“图文激趣—文本解构—视听辅助—创意输出”四个环节,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课堂教学中,黄老师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文章体裁与结构,探寻细节信息,挖掘文本核心;自主解读流程图,通过语言表达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输出。毛敏老师以“情境浸润·思维进阶”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走进人文温度与思维深度兼备的《The Best Medicine》。课堂初用“视觉预测法”借标题与图片抛出悬念,以“三阶阅读法”推进,最后围绕“Laughter is the best medicine”开展辩论,请学生以“小丑医生”的身份写演讲稿,融合主题与任务,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展现创新教学探索理念。
政史地课堂致力于实现价值引领与学科融合的有机统一。政治程丽华老师在《科学立法》一课中,以“242高效教学模式”和“议题式教学”开展课堂教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的立法过程为情境材料,将教学重难点与时政素材有机衔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宋慧玲老师以时事热点——中美贸易战为引,通过学生活动与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国民主的运作与影响,让历史知识不再枯燥,与现实紧密相连。地理吴波宏老师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一课中,充分践行学校“242高效教学模式”。课前,组织学生预习并完成相关基础内容。课中,以视频《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活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角色扮演“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课后适当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科学课堂:理性思维与实践创新的交响曲
数学课堂将抽象思维与直观体验巧妙融合。杨智老师的几何课堂构建了“实物感知—模型构建—公式推导—应用拓展”的学习路径。通过教室中具体可感的几何体、学生合作搭建几何体,将抽象的几何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既掌握了外接球的计算方法,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空间想象能力,完美实现在玩中学、学中玩。黄维西老师以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条件概率,注重与学生互动——提问、答疑、引导讨论等环节贯穿整节课,学生参与度高,反应积极。旨在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理化生课堂生动演绎了从假设到验证的探究过程。物理陈凯老师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时,以生动的生活实例结合严谨公式推导的方式,为同学们阐释了能量守恒原理在热力学中的应用。通过模拟实验演示能量转化过程,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大家快速掌握其核心要点与运用方法,将同学们带入了微观的能量世界。化学何模云老师以海带提碘引入课堂,采用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建构从天然产物提取微量物质的模型。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在实验操作中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充分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生物林娟老师针对基因工程的应用,以学生问题梳理为依据,以任务驱动方式,设计了“柑橘抗病品系的选育”的课题。引导同学们从构建方案、评价方案、基因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的筛选等环节展开小组协作,层层拆解难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养课堂:审美体验与生命教育的和谐共鸣
美术、体育、信息技术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平台。美术周吉刚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鉴赏名画的能力,以“演戏”的方式深入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用类比方式欣赏“雕塑界的帅哥”——《大卫》、从服饰款式和颜色搭配揭示《椅中圣母》的“土气”,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学生兴趣盎然。体育沙健玲老师在《足球运动头顶球技术练习》一课中,秉持“以赛为先,乐享足球”的理念,巧妙创设运动情境;讲解头顶球的动作要领时,动作示范标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技术环节,通过自抛自顶,学生充分了解技术动作;身体素质环节,紧扣主题的仰卧起坐顶头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腰腹力量,更增强了对练习的兴趣。信息技术张衡老师在《使用Office画流程图》课程教学中,以现象级应用“微信跳一跳”为认知锚点,通过创设情境,将流程图抽象概念具象化为可感知的算法模型,采用“情境导入—原型分析—协作建模—迁移创新”的进阶式教学框架,引导学生从生活场景中挖掘算法原型。
本次赛课评委组所有成员和赛课教师所在教研组老师全部到位。评委老师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严谨履行听课评课职责。各位评委认真研读授课教师教案及学情分析材料,明确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评分标准;听课过程中细致观察课堂动态,详实记录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质量、目标达成效果及课堂创新亮点,从教学目标适切性、教学内容逻辑性、教学方法多样性、学生参与广度深度等维度进行多角度量化评估。评分表填写规范严谨,既有分项具体反馈,又附个性化建议,充分体现评委团队以评促教、以评促研的专业精神,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同组教师以虚心的态度认真听课,积极向同行学习。在评课环节,教研组长带领全组教师和来自学校初中部长平初中的学科教师一起深度探讨课堂教学,对组内学科教师的赛课进行多维度评价。老师们立足学科本质,结合新课标要求与学生学习实际,既客观指出教学改进方向,又充分挖掘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价值。
“本次赛课活动精彩纷呈,充分展现了三大教学特色:以“242高效教学模式”构建清晰框架,以学科核心素养引领深度学习,以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探究。中青年教师们用创新的教学实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课堂改革的精髓,为全校教师树立了优秀典范。”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教师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教学改革,持续创新教学方法,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文/图: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