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宁拥有20年记者、主编及内容IP运营经验,曾打造了BAZAAR ART《芭莎艺术》、BAZAAR 150、LOVELOVELOVE爱的艺术等跨媒体内容IP。徐宁现任芭莎文化艺术部总策划,以探索“美与生活方式”为使命,专注于Green BAZAAR、BAZAA
徐宁拥有20年记者、主编及内容IP运营经验,曾打造了BAZAAR ART《芭莎艺术》、BAZAAR 150、LOVELOVELOVE爱的艺术等跨媒体内容IP。徐宁现任芭莎文化艺术部总策划,以探索“美与生活方式”为使命,专注于Green BAZAAR、BAZAAR ART等IP的运营。
带着恭王府跨越244年的厚重历史,以及十位中国服装设计师近百件作品,在新加坡举行“精雅风华——恭王府与中国时尚文化(1780-2024)”展览首展,必定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在策划展览的过程中,我始终被两个核心问题拉扯:如何将深厚的“精雅文化”呈现给国际观众?如何通过时尚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恭王府博物馆选择将展览首展落地新加坡也有着特殊的意义——新加坡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点,既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持兴趣,又与全球时尚潮流同步,这个交汇点呼应了“精雅风华”的展览线索:东方美学与时尚文化的对话。
“精雅风华·恭王府与中国时尚文化(1780-2024)”展览预告片
“精雅风华·恭王府与中国时尚文化(1780-2024)”展览现场
老祖宗在恭王府留下的建筑美学,让我很快找到了“东方美学”在展览的呈现形式:带着观众走过恭王府东西两院,加上大戏楼、后花园,用四个标志性场景体现“精雅生活”的四重极致体验:京华入梦、王府风雅、金色盛装、精雅新声。
而时尚文化部分,我则邀请了陈鹏、兰玉、劳伦斯·许、马凯、戚晓璐、祁天、孙小峰、王陈彩霞、西华、杨桂东等10位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师,将不同风格、时期的作品与四大场景对应,展开典雅与摩登的对话。
展览开幕当天,在主办方的邀请下,我特别为当地和线上观众做了一场主题分享:“东方美学与中国时尚文化”。以展览策展人以及时尚媒体人的视角,来探讨这场展览背后更宏大的一个文化脉络:东方美学是如何影响中国时尚文化的?
时尚,是当代文化与生活的重要媒介,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时尚文化从无到有,迅速成为一代又一代人追逐的表达方式与日常生活,可以说是与体育并驾齐驱的国民级文化符号。
香奈儿2024/25高级手工坊系列 ©CHANEL
也正是因为有了时尚文化,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国庞大的时尚与奢侈品消费市场、服装产业、设计、传媒、社交媒体,包括2002年《中国服装》杂志与全球第一本女性时尚杂志Harper's BAZAAR版权合作,诞生的《时尚芭莎》。
东方美学在中国时尚文化的诞生与发展过程中承担了什么角色呢?从媒体视角看,我们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以1915年嘉柏丽尔·香奈儿(Gabrielle Chanel)为代表的现代时装屋成立,东方符号如中国屏风、陶瓷、丝绸,开始出现在设计师的作品中,试图复刻遥远东方的“异域之美”。
东西方相遇:香奈儿高级珠宝COROMANDEL LEGEND系列 ©CHANEL香奈儿高级手工坊 ©CHANEL
这一阶段,东方美学主要通过“符号化”形式被引入西方,是设计师的灵感来源。嘉柏丽尔·香奈儿对中国屏风的钟爱是典型案例,她将屏风上的花鸟纹样与东方配色融入香奈儿时装,赋予其一种神秘、典雅的气质,是典型的视觉新生。
站在中国乌木漆面屏风前的嘉柏丽尔·香奈儿
巴黎康朋街31号,1937年
©Boris Lipnitzki / Roger-Viollet
香奈儿1996年秋冬
高级定制时装秀系列
©CHANEL
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将中国龙、祥云等符号置于服装剪裁中,试图表达一种对远东文化的敬意。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则以大胆的设计语言推出了“东方系列”,用金线、刺绣和宽袖长袍唤起了一种浪漫而绚丽的东方情怀。
1977年秋冬高级定制系列手稿
©Yves Saint Laurent
Kirat Rabier和Marie Helvin身着中式晚装,1977年秋冬高级定制时装秀,巴黎洲际酒店皇室沙龙,摄影:Jean-Luce Huré ©Yves Saint Laurent
这一阶段的东方元素仍是时尚文化中的“客人”,比如对中国和日本艺术着迷的圣罗兰,他创作“东方系列”时甚至还没有到访过东亚。
改革开放才催生了西方时尚影响下的中国时尚文化的真正诞生。1979年,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作为第一个来中国的西方设计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时装秀,震惊中国与世界。这不仅仅是一次商业活动,更是一次文化冒险。大秀为中国观众揭开了时尚的神秘面纱,也让西方有机会重新审视东方文化的潜力与未来。
皮尔·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时装秀,1979年
©法国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
此后,西方设计师、艺术家、音乐人等在20世纪80年代频繁到访中国,影响了正在学习艺术、设计的中国年轻人。他们走出社会时,赶上90年代中国经济与消费高速发展,中国诞生了第一批真正意义的时尚消费者、中国设计师与服装品牌。
东方文化符号自然贯穿在这些设计师的创作过程中,比如郭培用极其繁复的工艺展现了传统中国服饰的奢华与尊贵;劳伦斯·许通过刺绣和剪裁技术将东方图腾赋予礼服生命;夏姿·陈的作品则是将传统纺织工艺与西方优雅廓形结合,创造了自己的东方时尚风格。
21世纪后,特别是近十年,以马凯、陈鹏等为代表,一个更自信,更关注全球叙事下在地文化表达与创造的全新设计师群体出现,他们大都受过西方艺术设计教育,但现在都以东方哲学重构全球化的设计语言,创造既先锋又诗意的新东方美学创作,拥有了一大批追随者。
在东方美学与时尚文化持续百年的对话中,香奈儿(CHANEL)是一个从不缺席、贯穿始终的参与者与推动者。
香奈儿女士收藏的30多件屏风,也影响了重要的继任者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他曾提到中国乌木漆面屏风对香奈儿的影响:在康朋街寓所书房的墙上,是一面杭州西湖十景的中国乌木漆面屏风,上面生动地刻着“三潭印月”“断桥残雪”“曲苑风荷”等西湖十景。
中国乌木漆面屏风
©CHANEL
站在中国乌木漆面屏风前的嘉柏丽尔·香奈儿
巴黎康朋街31号,1937年
©CHANEL
令人惊奇的是,她并没有把这面屏风当作屏风来使用,而是把它们拆开像壁毯似的钉在了入口玄关的墙上。在我第一次为香奈儿做定制时,就受到那些屏风的启发。它们是一个奇妙而强烈的意象,都是有关中国的有趣的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它们一出现在我们面前,就征服了我们。
香奈儿2024/25高级手工坊系列完整预告影片 ©CHANEL
受其影响,卡尔·拉格斐于2009年12月3日在上海黄浦江畔呈现了香奈儿“巴黎-上海”高级手工坊系列。这场大秀将浪漫的巴黎与摩登的上海融合,秀场上播放着巴黎和上海的城市短片,斗笠帽子、中山装、双C雷锋帽等设计,特别是中文“香奈儿”在作品中的出现,让这一系列成为香奈儿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香奈儿“巴黎-上海”高级手工坊系列,2009年 ©CHANEL
"巴黎-上海:梦幻之旅"
一段只发生在Coco Chanel梦境中的旅程
由Karl Lagerfeld执导的短片 ©CHANEL
15年后,2024年12月3日,当我和全球1000多位宾客聚首杭州西湖“曲院风荷”景区,见证香奈儿2024/25高级手工坊系列发布大秀时,我们也见证了东方美学与当代时尚对话的非凡时刻。
这次大秀无论是从概念到呈现,无不展现着一个新篇章:东方美学从时尚的灵感源泉,逐渐成为与世界对话的时尚文化主体,这不仅是一场久违的全球时尚大事件,也可能是一场全球时尚通过东方美学焕新自身语言的先锋时刻、伟大篇章。
曲院风荷,香奈儿女士钟爱的屏风上描绘的西湖十景之一,是位于杭州西湖的诗意之地。在东方美学中,西湖不仅仅是一片湖水,更是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象征。这里的亭台楼阁、远山近水,无不体现着东方美学的哲思——“天人合一”。
而这一切,通过模特身着香奈儿高级时装,穿行于湖上长廊的短短20分钟,就成为跨越文化的时尚符号,这是时尚文化的魅力。
香奈儿2024/25
高级手工坊系列
©CHANEL
西湖的曲院风荷与什刹海边的恭王府,一南一北,都体现着我们古老文化中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表达。这正是东方美学的核心精神,也是中国时尚文化中更值得探索的表达,一种审美新生。
从巴黎到杭州,导演:Wim Wenders ©CHANEL
图片来源:
香奈儿、圣罗兰、皮尔卡丹
专题首发于《时尚芭莎》2025年1月刊
出品
芭莎文化艺术部
Green BAZAAR Lab
总策划、撰文:徐宁
助理编辑:肖瑶|设计:张晓晨
合作
greenbazaar@trends.com.cn
来源:舒心时尚亮